先聊聊俄罗斯那边的情况。震后没多久,海啸就冲上了库里尔群岛北部的北库里尔斯克镇。这个镇子人口也就两千出头,主要靠捕鱼和鱼加工维持生计。海啸浪头最高到了5米,直接把港口和镇上的低洼地带给淹了。鱼加工厂泡汤了,船只被冲得七零八落,建筑物有些受损,街道上到处是水渍和残骸。俄罗斯的萨哈林地区赶紧宣布北部库里尔群岛进入紧急状态,大概2700人被疏散到高地。幸好预警系统及时,居民们撤得快,没出人命,就是几个人受了轻伤。官方报告说,港口设施和鱼厂损失不小,但整体上控制住了,没酿成大祸。
海啸没停在那儿,它跨过太平洋,直奔日本而去。日本气象厅在震后几分钟就拉响了警报,预计浪高能到3米。北海道东部海岸最先挨上,第一波浪40厘米,像是试探性的一下,但后续浪头渐大,根室市有60厘米,岩手县久慈市到了1.3米。整个日本22个县都受影响,差不多190万人接到疏散指令,跑到高楼或30米以上高地避险。福岛第一核电站那边,东京电力公司暂停了核污染水排海作业,员工撤离,持续监测辐射。机场关了,航班停飞,好在浪没闹出大乱子,日本的防灾体系发挥作用,基本没伤亡报告。
这海啸的劲头还不小,继续往西传。夏威夷的欧胡岛录到最高1.21米浪,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说这是最明显的。加州和阿拉斯加沿海也发了警报,居民转移到内陆。远处的智利、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秘鲁甚至法国波利尼西亚,都启动了疏散。秘鲁的派塔港,海水退了100多米,露出海底鱼类,但浪没大到预期。整体上,太平洋沿岸国家反应迅速,预警中心协调数据共享,避免了更糟的结果。
为什么这场地震这么猛?堪察加半岛处在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交界,那里是地震多发区。历史上,1952年北库里尔斯克就遭过类似海啸,那次浪高18米,镇子几乎被毁。这次8.8级,断层破裂长约600公里,释放能量相当于几亿吨TNT。余震不断,有个6.9级的,让当地人又提心吊胆。巧合的是,震后几小时,堪察加的克柳切夫火山喷发了,灰柱冲天,但专家说这跟地震有间接联系,板块运动搅动了地壳。
从全球看,这事件提醒大家,太平洋环火带不是闹着玩的。日本占了全球强震五分之一,俄罗斯远东也常有事儿。气候变化可能在背后推一把,冰川融化减轻地壳压力,间接影响断层。但核心还是板块挤压。各国防灾经验在这儿体现出来了,日本从2011年学到教训,预警从分钟级到秒级,沿海建了15米防波堤,1600个避难所。中国驻福冈总领馆也发了提醒,让在日公民远离海岸,关注信息。
灾后恢复已经在进行。俄罗斯清理港口残骸,修复鱼厂,联邦调资源帮忙。日本机场重开,核电站员工回岗。国际上,数据共享帮了大忙。没死人是个好消息,但损失提醒我们,得继续投资预警和基础设施。像这种事儿,准备充分就能少遭罪。
总的来说,这场地震海啸虽大,但人类应对越来越有谱。希望下次别再来,但来了也能稳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