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潇湘晨报报道,7月30日7时24分,堪察加东岸远海发生8.8级强震,俄科学院称系1952年来该区域最强震,环太平洋多国拉响警报。
这场地震震源深度仅10公里,属于浅源地震。这类地震能量传递效率极高,就像在地壳表层点燃了一颗“超级炸弹”,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500万到2000万吨TNT当量。要知道二战时广岛原子弹当量才1.5万吨,这么算下来,这次地震的威力抵得上上千颗广岛原子弹。更关键的是,它的能量不是瞬间炸开就完事,而是通过地壳运动缓慢积累后突然释放,破坏范围能达到数千公里,持续时间也能有好几分钟。
海啸来临(资料图)
强震刚过,海啸就跟着来了。俄远东堪察加边疆区紧急情况部长列别杰夫说,半岛部分海岸已经测到3到4米高的海啸波。他在社交媒体发视频警告,所有人必须立刻撤离到远离水域的高处。不光这样,俄科学院还记录到多次余震,震级从5.1级到6.6级不等,后续影响没法掉以轻心。
为啥远在北太平洋的地震,能把美国也卷进来?看地理位置就明白了。震中所在的堪察加海域,处于太平洋板块活动频繁的区域,海啸波在广阔的太平洋里能一路狂奔,速度超过500英里每小时。美国的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夏威夷、西海岸的加州、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正好在海啸传播的路径上。
特朗普亲自下场预警,美国国家气象局也动作迅速。对旧金山湾区、中部海岸等区域发布海啸观察预警,提醒居民盯紧天气警报,一旦警报升级就得马上撤离。夏威夷那边更紧张,檀香山紧急事务管理部门直接发了海啸警报,要求部分沿海居民撤离,说可能会有破坏性海啸,撤不了的就得往高楼上跑。正在当地度假的网友说,商铺全关了,居民和游客都在紧急撤离,酒店还发了够两天用的水和食物。监测显示,夏威夷已经观测到近3米的浪高,加州部分区域预警浪高1.5米,多数沿岸地区海平面会上升1英尺左右。这可不是小数字,足以掀翻码头、淹没低洼道路。
特朗普(资料图)
日本的情况也不乐观。地震发生13分钟后,日本气象厅就发布了首轮预警,覆盖北海道到冲绳的17个县市沿岸。之后又把预警升级,向北海道至和歌山沿岸发布海啸警报。北海道根室市要求190万沿岸居民往高地撤,渔民们赶紧把船开出港口。岩手县久慈港测到1.3米高的海啸,气象厅说这种高强度海啸可能持续至少一天。横滨站附近出现海水倒灌,河水都开始倒流了。三重县还有一辆轻型客车在国道上坠崖,10人因跌倒受伤,11人中暑送医,最让人痛心的是,三重县一名女性因车辆冲护栏身亡,这是目前已知的唯一遇难者。
我国也启动了应急响应。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针对我国台湾东部沿岸发布黄色预警,说地震已经引发海啸,美国中途岛站测到1米海啸波,日本大船渡站测到0.4米。预计台北东、花莲、宜兰等沿岸会受到一定影响。浙江舟山、上海等地也加强了监测,提醒民众注意防范。
除了这些地方,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大部分地区、印尼北苏拉威西岛等多地,还有太平洋对岸的智利,都发布了不同等级的海啸预警或风险提示。一场地震引发的“水圈多米诺骨牌”,让环太平洋21个经济体同时启动了应急响应。
大家最关心的,可能是俄罗斯的核潜艇基地。俄海军维柳钦斯克基地离震中不远,这里部署了“北风之神”级和“亚森”级等先进核潜艇,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方向的重要战略支点。外媒纷纷猜测,基地可能会遭毁灭性打击。
这种担心不是没道理。堪察加半岛沿岸已有建筑被海浪冲垮,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幼儿园墙体倒塌,部分区域供电和网络中断。但从实际情况看,基地受到的影响可能没那么严重。维柳钦斯克基地处于内湾,有防波堤保护,潜艇停靠的多是浮动码头,能缓冲一部分海啸冲击。分析认为,沿海地区受损难免,但基地核心设施大概率能保住。
日本首相石破茂(资料图)
不过这场灾害也给各国提了醒:
1. 预警等级得考虑次生伤害,比如高温天疏散时的中暑风险。
2. 避难路线要规划好,避免拥挤踩踏。
3. 加强国际间的信息共享,地震海啸这类灾害可不分国界。
就像这次,中国东海监测站的数据和日本东岸浮标的读数,汇总到一起就能更精准地预测海啸轨迹。要是各国能建个即时信息共享通道,不仅能救更多人,也是在守护整个西太平洋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