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15日发生剧烈喷发后,日本气象厅16日凌晨连续发布海啸警报。这是日本自2016年11月以来首次发布海啸警报。
日本气象厅称,海啸抵达日本太平洋沿岸,海浪可能高达3米。
中国驻大阪总领馆也第一时间发出提醒:请领区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和防范海啸灾害。
海啸带来的灾难
大家或许有所耳闻
什么是海啸?遇上海啸时该怎么办?
一起来学习了解海啸的小知识
↓↓↓
什么是海啸?
海啸是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和水下滑坡、塌陷所激发的,波长可达几百公里的海洋巨波。它在滨海区域的表现形式是海水陡涨,骤然形成“水墙”,伴随着隆隆巨响,瞬时侵入滨海陆地,吞没良田和城镇村庄,然后海水又骤然退去,或先退后涨,有时反复多次,从而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在海啸波到达前,还常伴有强烈的地震或震灾发生。
海啸不同于其他海洋灾害,虽然海啸在遥远的海面只有数厘米至数米高,但由于海面隆起的范围大,有时海啸的宽幅达数百公里,这种巨大的"水块"产生的破坏力非常巨大,严重危害岸上的建筑物和人的生命。从有关数据来看,海啸高达2米,木制房屋会瞬间遭到破坏;海啸高达20米以上,钢筋水泥建筑物也难以招架。
海啸的特征
在茫茫的大洋里,海啸的波高可能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波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
速度快,地震发生的地方海水越深,海啸速度越快。海水越深,因海底变动涌动的水量越多,因而形成海啸之后在海面移动的速度也越快。在遥远的海面移动时不为人注意,以迅猛的速度接近陆地,达到海岸时突然形成巨大的水墙,这就是海啸,人们发现它时再逃为时已晚,因此,一旦发生地震要马上离开海岸,到高处安全的地方。
海啸的预测
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因为地震波沿地壳传播的速度远比地震海啸波运行速度快,所以海啸是可以提前预报的。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海啸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2006年共接收到全球地震海啸信息61次,对可能影响我国的3次地震海啸进行了监测与分析预警;2007年共接收到全球地震海啸信息43次,均未对我国产生影响,我国沿海验潮站也没有记录到海啸波。
当海啸来临,该如何应对?
首先,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的地方。
其次,海上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应该避免返回港湾,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如果有足够时间,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再次,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你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立即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最后,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急救包,里面应该有足够72小时用的药物、饮用水和其他必需品(这一点适用于海啸、地震和一切突发灾害)。
回顾近年发生的海啸
2015年12月,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11月5日定为“世界海啸意识日”。海啸是罕见事件,但可能极端致命。联合国减灾办公室根据对现有的海啸事件数据进行的分析,在1998-2017年的20年中,海啸导致25万1770人死亡,记录的经济损失为2800亿美元;同期,地震与海啸造成的总经济损失为6615亿美元。
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9月28日发生7.4级地震并触发海啸。海啸发生时时速达到400公里,冲击力巨大,在中苏拉威西省省会帕卢市附近海域掀起的海浪高达6米!有印尼民众记录了海啸来袭的惊魂时刻:从近海升起的白色巨浪迅速朝海岸线推进,瞬间吞没了一个村庄,数十座低矮房屋被淹没。现场尖叫声四起,人们慌忙逃散……
海啸来临不慌张,科学应对不害怕!
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海洋灾害,要保持镇定,科学的应对方法会增加生存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