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气象局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海啸预警范围覆盖从霍默附近的肯尼迪入口到乌尼马克海峡的沿海地区,包括科迪亚克岛、阿拉斯加半岛及阿留申群岛东部。在最大社区科迪亚克(人口约5200人),当局开放学校作为紧急避难所,警方通过社交媒体实时更新疏散路线。值得庆幸的是,约90分钟后预警降级为海啸公告,且未报告重大损失。
1964年该区域曾发生9.2级特大地震,引发全球史上第二大海啸,造成139人死亡;2018年1月又发生7.9级地震,触发跨州海啸警报。此次7.3级地震虽震级相对较低,但浅源特性(震源深度15-20公里)使其具备触发局地海啸的高风险。
远洋海啸监测的“中国视角”
地震发生1小时内,中国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发布评估报告,明确指出:
“地震可能引发震源周围局地海啸,但不会对中国沿岸造成影响”。
这一结论基于全球地震台网数据共享和海啸波传播模拟技术,彰显了国际协同防灾的能力。中国已建成覆盖西北太平洋的监测体系,能够对越洋海啸实现小时级预警。
随着深度学习算法对地震信号的实时解译,以及全球地震监测网的加密布设,人类正试图解码地球的脉搏。然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太平洋火环仍将不时震颤——唯有将科技之力转化为社区韧性,方能在下一次地动山摇时,守住生命与文明的防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