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集生动讲述了峻青先生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和情感故事,真实记录了他令人感动的生命瞬间,精到评析了他超凡脱俗的人品与文品,挚诚表达了对先生的景仰、感恩和缅怀之情。作家李一鸣表示,捧读文集,可以触摸到先生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高拔的人生境界和永久的艺术魅力。
峻青
为了传承的纪念
文/李一鸣
这本书是峻青先生纪念文集,以“散文·随笔”“诗词·楹联”“评论·鉴赏”“通讯·专访”四个单元,收录了海内外作家、诗人、楹联家、评论家、新闻记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在报刊、图书和网络媒体发表的记叙、酬赠、缅怀和研究峻青的文章130余篇、诗词楹联90余首(副),计45万字。书中收录的诗文佳作,生动讲述了先生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和情感故事,真实记录了先生令人感动的生命瞬间,精到评析了先生超凡脱俗的人品与文品,挚诚表达了对先生的景仰、感恩和缅怀之情。捧读文集,可以触摸到先生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高拔的人生境界和永久的艺术魅力。
在我心目中,峻青先生是一位德艺双馨、出类拔萃的歌者。
峻青先生是胶东大地的歌者。他的根在胶东,爱在胶东,梦绕魂牵的是胶东,写得最多、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也是胶东。正如他在诗中所描述的:“一片痴情恋故土,半生壮志写乡贤。”他的短篇小说集《黎明的河边》《胶东纪事》,长篇小说《海啸》,散文《秋色赋》《沧海赋》《蓬莱抒怀》等众多作品,无不深深镌刻着故乡的烙印,成为博大精深的胶东文化中弥足珍贵、不可替代的瑰宝。
峻青先生是英雄的歌者。他穿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烈焰,投身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历了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他表示:“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应该写下来,要把我们中华民族的这种坚强气魄和精神永远传承下去。”他以铁与血的歌吟,为心中的英雄立传。《马石山上》的十勇士、《黎明的河边》中的小陈及其一家、《党员登记表》中的黄淑英和她的母亲、《老水牛爷爷》中的“老水牛”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丰富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
峻青先生是时代的歌者。他关注时代,记录时代,把握时代脉搏,呈现时代精神。无论书写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描绘高潮迭起的和平建设时期,他都为时代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篇章。他谦称自己的作品“是我们这个风云变幻的伟大时代的一个小小的侧影”,事实上,先生的许多作品堪称时代华章,它点燃了“民族精神的火炬”,吹响了“时代前进的号角”。
峻青先生是人民的歌者。他曾深有感触地说,自己的创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和人民始终保持紧密联系。他始终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始终坚信文学离不开生活、离不开人民,始终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中。他深深扎根于人民中间,心存大道、大公、大义,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他一生心血的结晶《峻青文集》和《峻青书画集》,就是奉献给人民的最好的精神食粮。
我对峻青先生素所尊敬,对他的经典之作反复研读,当获悉贺宗仪先生历经四个寒暑选编了这部峻青先生纪念集,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价值之举。赏读这部心血之作,深感这是一部内容真实、文笔生动、形象立体、质感厚重的好书。
真实是纪念类文集的生命。狄德罗说,“没有任何东西敌得过真实。”这部纪念集最值得称道之处在于人物事迹和作者情感的真实性。卷首的《峻青小传》,全面准确介绍了先生的生平业绩;《贺信》和“座谈会纪要”,则集中展示了中国作协和上海作协对先生的权威评价。书中收录的诸多文章,无论写于先生生前还是身后,所记录的乃是作者亲历或采访的第一手资料,皆是对历史事实的真实还原,所抒发的也是真情实感。
与内容真实相得益彰的是文笔生动。文集中收录的诗文,阻拒将人物事迹作简单堆积和剪辑,而是逼真艺术地写出“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无论出自名家大家笔下,还是普通作者之手,文章多注重各种文学手法的运用,写得朴实亲切、鲜活生动、形散神聚、雅俗共赏,其中不少文章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人物形象立体化,也是这部纪念文集的一大亮点。诗文作者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笔法记录和描绘峻青先生,他们或讲述峻青的非凡经历与生动事迹,或回忆与峻青先生交往的历史瞬间,或感悟彰显先生的人格魅力,或评论鉴赏其精品力作,或聚焦他对当代文学、红色文化的杰出贡献,或感念他对青年学子、文学新人的重要影响……一个有灵魂、有筋骨、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峻青形象便浮现在读者面前。
值得推崇的还有,本书的质感比较厚重。其厚重不仅体现在外在体量上,更体现在其精神内涵上。其中蕴含的历史意义、标举的文化价值、承载的思想情感,都给读者带来高尚、深沉、丰富而凝重的体验,从而产生一种无法言喻的重量和力量。
总之,这部纪念文集,涉及峻青先生的人生历程、创作背景、作品鉴赏、文艺成就、社会影响、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是一部富有思想性、艺术性、史料性、可读性的好书。一卷在手,读者可以借此更好地认识、感知峻青这位从胶东走出的享誉海内外的杰出作家和卓越歌者。
经典的魅力是长久的,楷模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峻青先生101周年诞辰、逝世五周年之际,《峻节华章耀汗青——峻青先生纪念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当代文坛的一件大事和盛事。相信这部文集的出版,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峻青先生的崇拜者、追随者、获益者和研究者的欢迎,也一定会产生积极的社会反响。
据了解,这部非同寻常的纪念集从创意策划到组稿选编,主要是由宗仪先生倾情勉力完成的。可以想象到,他四年多来为此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智慧和劳动。在我看来,如此热情执着地选编这样一部纪念集,如此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不仅仅是对峻青先生的礼敬和缅怀,其行为本身也是对峻青先生道德风范和文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传承是纪念的要义,弘扬是最好的纪念。恳望广大读者尤其是我们的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以传承峻青先生这样优秀的作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己任,将先生崇高的道德风范和宝贵的文学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此文系作者为《峻节华章耀汗青——峻青先生纪念集》所作序言)
附:
峻 青 赋
贺宗仪
峻青者,驰名中外之经典作家也。原名儒杰,其字俊卿。山东海阳人氏,华夏孙姓精英。素以笔名行世,尤凭作品蜚声。情挚功高,为胶东大地之骄子;德馨艺灿,乃当代文坛之巨星。
先生生于癸亥,降在山村;承以丹青,继之品格。尊师孺子,开蒙而少玩娱;辍学童工,偷读乃多收获。怀瑾握瑜,能文善墨。养酬民报国之心,尽抗日救亡之责。目睹马石山惨案,激其爱憎;身经狗头岭突围,壮其胆魄。致力战时民运,造势海莱;领衔敌后武工,显威昌邑。曾为《大众报》人,于胶东访实写真;又做“新华”记者,赴前线随军奉职。是以一心追梦塑魂,双手持枪操笔。启中原、湘桂、武汉之征程,续中南、华东、上海之履历。倾情办报纸电台,播火传薪;如愿归文联作协,采风酿蜜。潜心创作,荣膺茅盾佳评;矢志担当,欣与巴金共事。孰料遭江吴掳劫,久困铁窗;所幸得总理关怀,重瞻天日。返文苑以深耕,扶新人而厚植。创编《文学报》,劲如泉涌无休;发表锦绣文,势若井喷难抑。
尔乃心牵国运,梦绕家园。雄文扛鼎,妙笔如椽。笔耕七十余载,文集四百万言。阅其小说,蔚为大观。多呈悲壮,迭起波澜。《马石山上》,描述勇而战寇;《水落石出》,传扬智以锄奸。《怒涛》《春雷》,故事萦回脑际;《山鹰》《海燕》,人物鲜活眼前。短制《血衣》,阅之催生泪水;长篇《海啸》,读之扣动心弦。感人佳构,何止《老水牛爷爷》《最后的报告》;传世华章,尤推《党员登记表》《黎明的河边》。赏其散文,精彩非凡。刚柔互济,美善相兼。《秋色赋》《蓬莱抒怀》《海滨仲夏夜》,激情似火;《瑞雪图》《沧海日出》《故乡月倍明》,挚爱如山。《风雪》《海祭》《梅魂》,华章涌现;《雄关》《沧海》《三峡》,新赋联翩。至若《风雪之夜》,创激扬之剧作;《林寺吟草》,汇吟啸之诗篇。《绑架之谜》,忆锥心之剧痛;《以史为鉴》,发警世之高谈。合璧两家,兼擅丹青有致;挥毫九域,纷呈翰墨焕然。况且名篇入选教材,如十峰并峙;佳作改编剧本,乃一脉相连。声屏银幕众舞台,凭经典而常现;英法苏俄西班牙,得译文以广传。
谨集峻公之句,以表钦敬之忱。诗曰:
频擂鼙鼓发新音,应是凌霜斗雪人。
诗眼文心连广宇,每因风雨见精神。
二〇二三年三月峻青百年诞辰之际敬撰
二〇二四年二月先生纪念集出版前定稿
新媒体编辑:何晶
配图:摄图网
原标题:《峻青纪念文集《峻节华章耀汗青》推出:在先生的生命瞬间里感受他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