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确认海啸影响上海时间!“竹节草”傍晚前后登陆上海!地铁发布最新运营信息

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热带风暴级)已于今天4时30分前后在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岛登陆。

预计“竹节草”较大可能于今天傍晚前后在浦东南部到奉贤一带再次登陆,今天22时至明天01时自嘉定(或崇明)移入江苏境内。

由于“竹节草”眼区较大,内部存在多个小涡旋,其中心位置摆动较大,目前尚不能排除“竹节草”擦过浦东近海,然后在崇明东部一带登陆的可能。

今天上海是风大雨大的一天,目前三黄预警高挂(台风黄色、暴雨黄色、雷电黄色)。今天一些地方仍有暴雨到大暴雨,累积雨量50~70毫米,局部100~150毫米,个别站点可达180~200毫米,最大小时雨强40~60毫米;陆地最大阵风8~9级,沿江沿海地区和长江口区9~11级,洋山港区和上海市沿海海面10~11级。随着台风中心移入江苏境内,明天凌晨到上午上海的风雨影响趋于减弱。

今天气温在26~28℃之间。明天白天最高气温再度上升至31℃,湿度大、气压低,体感潮湿闷热。

“竹节草”登陆后移动缓慢,其残留云系在周五和周六仍能给上海带来阵雨天气。周日开始,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西伸,降水减少,转为晴热为主的天气。

另据,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分析,台风“竹节草”登陆华东后引导气流较弱,导致其移动速度较慢,或在华东停留72小时。在台风持续影响下,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降水时间长,短时降水强度大,更需警惕其累计降雨影响。

上海地铁部分列车限速运行

上海地铁shmetro今天中午发布运营调整信息:受台风“竹节草”影响,为确保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今日(7月30日)12时30分起,2号线浦东1号2号航站楼站至凌空路站、16号线地面高架段列车限速运行,提醒乘客注意!

网友:怎么感觉雨没有想象大?

气象专家:台风螺旋雨带一阵阵“泼水”

“怎么感觉风不是很大?”“觉得杨浦的雨小了。”不少网友表示,为什么感觉风雨没有想象的大,时而风大,时而雨大。对此,市气象局服务首席邬锐说,台风的雨都“藏”在螺旋雨带中,因此,雨会随着螺旋雨带旋转泼洒到陆地,因此,螺旋雨带泼水是一阵阵的,而非“持续不断”的。

台风的结构从中心向外依次分为:台风眼区(中心)、台风眼壁(云墙)、螺旋雨带三部分。

台风内的风是逆时针方向吹动的,从而使台风中心的空气发生旋转。旋转时所产生的离心力与向中心旋转吹入的风力互相平衡抵消,便形成台风中心数十公里范围内的无风现象,加之空气下沉增温,使得云消雨散,台风眼也就诞生了。因此,台风眼中往往无风无雨,非常平静。

台风眼是台风的中心。发展成熟的热带气旋(达到热带风暴级以上强度)在深厚云区的中间,往往存在一个直径为几十公里,近似圆形的晴空少云区,称为眼区。在不少台风登陆点,台风爱好者都曾拍到过台风眼中风平浪静的景象。

而螺旋雨带则是绕着台风中心运动的雨云。它的分布形态不一,受台风螺旋雨带影响的地方会经常出现阵性降水和阵风,降水强度和持续时间会随着雨带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在雨带中产生的中小尺度对流雨团同样可以造成特大暴雨的出现。

邬锐说,台风的结构导致了台风登陆的过程中,天气往往表现为间歇性降雨,一会儿持续性强的风雨,一会儿风雨暂歇,再一会儿又迎来持续性强的风雨,甚至还会出现天空暂时打开的情况。“但是,短暂的雨停、风停不代表台风影响结束。”

邬锐提醒,尽管“竹节草”登陆时是热带风暴级别,但是,并不妨碍它的7级风圈有300公里,因此,螺旋雨带会不断地带来风和雨。

再加上它移动缓慢,滞留陆地的时间较长,会一直在陆地待到8月2日。因此,“未来一两天,本市的累积雨量可能要达到暴雨,局部地区甚至还可能达到大暴雨,因此,大家还是要警惕极端降水。”邬锐提醒。

“台风来了,今天还能开车上班吗?”“台风天是不是得躲在家里?”网友问题层出不穷。对此,邬锐提醒,“竹节草”带来的风雨高峰在今天,因此,建议出行仍要做好准备,比如多带一套替换的衣物,以防衣服被风雨打湿;尽量避开早晚高峰时段出行,以免遇到交通状况;如果出行途中突遇强降雨,可就近避雨,切勿冒险涉水。

台风“急”与“慢”,

哪个更 “难缠”?

台风个性千奇百怪,有的来去匆匆,有的却磨磨蹭蹭,赖着不走。这些“急性子”与“慢性子”的台风,究竟哪种更让人头疼?气象专家解读,其实两者各有风险,防御需因“风”制宜。

与去年9月16日登陆浦东临港新城的“急性子”台风贝碧嘉(巅峰风速42米/秒)不同,当前的“竹节草”更像是个“慢性子”。上海市气象局服务首席邬锐博士解释说,“贝碧嘉”移动速度快,登陆的当天下午就结束了影响,而“竹节草”结构松散、强度较弱,移动速度不到它“贝碧嘉”的二分之一。

据气象监测,“竹节草”登陆时的台风中心最大风速仅23米/秒,相当于热带风暴级别。邬锐说,尽管如此,其滞留时间却长达48小时以上,预计要一直待到8月2日,期间还会经过上海、横穿江苏,甚至最后可能进入安徽。“它像被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弱气流’轻轻推着走,走得慢、拖得久,影响更均匀。”

“贝碧嘉”这类“急性子”台风的特点是“爆发力强”。由于副热带高压引导气流强劲,如同抽陀螺的绳子用力抽打,台风被“推着”快速移动。其短时风雨强度大,容易在短时间内引发强风、暴雨,对局部地区造成集中冲击。但因为持续时间短,整体影响范围相对局限。

而“慢性子”台风的形成,与副热带高压引导气流减弱密切相关。“如果,高边缘引导气流变弱,台风就像失去推力的陀螺,移动迟缓甚至出现原地打转。这类台风强度虽不及‘急性子’,但耐力持久,也会使得风雨影响更均匀,累积雨量不容小觑。”

邬锐强调,台风的“性子”与其强度并无绝对关联。像贝碧嘉这类“急性子”可能强度极强,而“竹节草”这类“慢性子”虽为台风最低级别(热带风暴),但持续影响仍需警惕。“台风没有所谓的‘好与坏’,只有科学认识台风,才能更有效地守护城市安全。”

气象资料显示,受“竹节草”螺旋雨带影响,一早上海风雨明显,且伴有雷电。截至早晨7时多,南部地区累积雨量已有暴雨程度,其它区域为大到暴雨。邬锐提醒,今天局部地区可能出现200到220毫米的大暴雨,同时,在“竹节草”行进的过程中,其残留云团会持续释放能量,即便主体减弱,仍可能引发短时强降雨、雷电等对流天气。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

发布海啸黄色警报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发布海啸黄色警报。北京时间7月30日7时24分,堪察加东岸远海海域(52.53°N,160.16°E)发生8.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震源参数修订)。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根据最新监测分析结果,此次地震已经引发海啸,预计对我国上海、舟山南、台北东、屏东西、屏东东、台东南、台东北、花莲和宜兰沿岸造成灾害性影响。

海啸到达台湾、浙江、上海沿海时间确定。据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截至11时实况监测结果显示,震源附近的海啸浮标已经监测到90厘米的海啸波,日本,俄罗斯沿岸分别观测到30到50厘米的海啸波。预计海啸于13:30到达台湾沿岸,于17-20时先后到达浙江、上海沿海海域。对台湾东部、浙江北部、上海预测最大波幅分别为60厘米、40厘米和30厘米。

针对堪察加东岸远海海域地震海啸事件

自然资源部启动海洋灾害二级应急响应

根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规定,自然资源部决定于7月30日10时针对浙江省和上海市启动海洋灾害二级应急响应,要求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随时滚动更新发布海啸警报,自然资源部东海局组织开展加密观测,各有关单位依职责做好监测预警、会商研判、灾害调查评估等工作。

暴雨天气,非必要不出门。如果在室外,应尽快回到室内,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尽量避开电线杆、变压器、电力线、铁栏杆及树木等有可能导致触电的物体;若发现有电线落入水中,必须绕行。

台风天行走在路上,尽量远离高大树木、棚子、架子等;尽量不要在高墙、广告牌或居民楼下行走,以免发生重物倾斜或高空坠物等突发事件。此外,也应避开高层施工现场,不要靠近塔吊或工地围墙。当风大到造成行走困难时,可就近到商店、饭店等公共场所暂避。

下雨天蹚水后回家,应用清水冲洗双脚,去除泥沙、污水中的污染物;再用肥皂清洗,避免用力搓擦,防止皮肤破损;用干净的毛巾轻拍吸干水分,避免因潮湿滋生真菌,可用吹风机冷风模式辅助干燥;有微小伤口或瘙痒时,可用碘伏涂抹消毒;蹚水的鞋子尽量及时清洗晒干后再穿,不要连续穿。

专家指出,当城市突发大量降雨,常造成低洼处路面积水,威胁车辆和车内乘客生命安全。雨天行车应做到“一看,二探,慢通过”——涉水前请观察水面状况,水面开阔且有较均匀的碎水花,一般表明水很浅,此时可驾车通过;如果水面能产生波浪,表明水深已超过20厘米,切勿贸然开进积水区域。

可利用长树枝、长柄伞等物体实际探测水深,再结合水深对比车辆作出判断,对于绝大多数车辆而言,轿车的涉水深度为20—30厘米,SUV的车型为30—60厘米,越野车可达到70—100厘米;如果水深超过轮胎的一半,水就有可能灌入发动机的进气口,此时不建议驾车涉水。

涉水时要慢行,应用最低挡位匀速通过。建议涉水行驶时,全程车速不超过每小时10公里,这样既能避免发动机进水,又能获得最大动力,推动车辆克服水的阻力前进。

如果在水灾中遇到淹溺者,施救者务必先确保自身安全。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开放气道,检查呼吸。如无呼吸,则施以人工呼吸。大多数溺水者吸入水量不多,不会造成气道阻塞。有自主呼吸者,可排除气道内的液体,推荐倾斜俯卧位,让溺水者俯卧,腹部趴在施救者膝盖上,拍击其背部,使气道内的水排出。

专家还表示,工作人员在参与水灾清理时要意识到潜在危险,做好安全预防措施。水灾清理工作可能会遇到的危险有触电、一氧化碳中毒、中暑、摔伤等。灾后清理要穿防水鞋,戴防水手套,避免污水接触皮肤。

THE END
0.海啸影响上海期间,上海潮位不会超过警戒值!地质灾害地震2025-07-30 16:47:05国+社区河北 00:00/0:00 速度 洗脑循环 国+社区 5.2万粉丝关注社区,关心中国 00:06许昌胖东来生活广场内突发伤人事件,多方回应:嫌犯当场已被抓获 00:11王艺迪回应夺冠:把胜利献给中国队 00:09同居男友杀害女护士案开庭,检方认为应以故意杀人罪追究 jvzquC41yy}/3?80eqs0x8{kfgu0XZ9S4VXWH7mvon
1.劳动报摘要:上海市地震局经综合分析研判,认为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不会对本市造成灾害性影响。 2025年7月30日7时24分(北京时间),堪察加东岸远海海域(52.53°N,160.16°E)发生8.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 截至今天上午12时,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针对此次地震事件共发布4期海啸预警信息。根据警报信息:预计7月30日19时jvzquC41yy}/7:qfd0ipo8xjunjc1ƒizy1ipp}jpv1gd79=78:3bg;i/6c?9/Ak76/8ee:f:7h933>3jvor
2.上海闵行区发1.2级地震勿轻信日海啸袭江浙谣言事实上,比这次上海1.2级地震带来的影响更让人惶恐的是,网上一条“日本或发生9级地震的消息”被国内网络疯狂转发,而被转发的消息中称,日本南海9级地震或引发海啸,将波及中国江浙沿海地区,并直接袭击上海等大都市。因此这场巧合的地震,被网友担忧会不会是未来大地震的前奏。 jvzquC41o09eopfog0ipo8sgyu532:7261:58:;0jvsm
3.上海浙江将遭海啸台风双重灾害影响据全球海底地震监测台网数据,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测定,2025年07月30日07时24分(北京时间),堪察加东岸远海海域(52.53°N,160.16°E)发生8.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震源参数修订)。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根据最新监测分析结果,此次地震已经引发海啸,预计会对我国台湾、浙江、上海沿岸造成一定影响。 jvzq<84pgyy/jww0ep5tj|1ctzjeuj1317:79959282;A=324757
4.海啸来袭上海转移30万居民?假谣言引发关注新闻频道一周前,勘察加东岸远海发生了8.7级地震,引发广泛关注。没想到有人借机编造谣言博取眼球。当天,网上出现了一则题为“海啸来袭,上海紧急转移30万居民”的文章,内容包括“国家海洋预报台刚刚升级红色警报:海啸波将在19:09抵达上海佘山”、“上海市政府已启动响应:外滩陆家嘴迪士尼等核心区域强制撤离;首批30万居民通过400jvzquC41pg}t0lmkpc4dqv4uqeobnpi132612:;;146379=291:99975764ivvq
5.亲身经历了26日早上的地震,万分恐惧上海论坛我和LD乘坐上海航空班机第1批回到上海,亲身经历了26日早上的地震和海啸,万分恐惧。我与LD参加了上航国旅22日至27日的普吉岛6日游,从22日晚出发就不顺利飞机误点5小时,到达普吉岛后25日晚上开始下大雨,26日早上8点正被晃醒,我们是住在普吉岛中心的ST酒店10楼,原本以为是坐船久了是人在晃,还有感觉是住在10楼jvzquC41c0~dc{3eqo4dp8gdu1zitnff/38599;7/24ivvq
6.日本发生强震,记者连线在日本的上海人:不停发生余震,今晚注定是不连线距离震源较近的上海人: 不停发生余震,今晚注定是不眠夜 在日本石川县金泽市工作的上海人杨小姐租借的房子位于五楼,她回忆说,地震发生时,感到整栋楼在晃。“我的手机是国内带过去的,没有地震警报,我当时直觉不会是地震吧,赶紧把电视打开了。过了一两分钟后,电视里发出刺耳的紧急避难警报。家具上的小东西全部jvzq<84yyy4xj‚3eqo4dp8|z1cxuklqg1463685312703@5633<:6:6467;15?88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