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风暴:“十年自然灾害”如何让美国人吃尽苦头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谢承汇

策划:谢承汇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400字 阅读约9分钟

2014年,大导演诺兰拍的科幻电影《星际穿越》,相信不少朋友都看过。电影中的地球漫天都是沙尘暴,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电影开头有一段采访,是几个老人回忆在沙尘漫天的地球生活的经历,什么漫天黄沙,盘子扣过来要不就被沙子埋了,每天都是无穷无尽的沙尘暴。

◇ 《星际穿越》这部上映于9年前的电影作品,依然值得收藏观看

这段采访特别真实,当初我看的时候还以为是诺兰找了一帮老戏骨,演出来的。其实,这些采访都是真实的。这些老人年轻的时候确实经历过这段漫天黄沙,这就要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那时候发生了一起黑色风暴事件。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黑色风暴”事件。

黑色风暴事件是上世纪30年代爆发在美国中部的一系列沙尘暴自然灾害,有4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受到这次事件的影响,这个面积比日本国土面积还大一点儿,超过350万人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黑色风暴爆发的时期,还恰好赶上美国经济危机,两件事儿相互影响,加重了受灾程度。

说起来,这场灾难的根起源于19世纪中叶,当时的美国人在土地下面发现大量石油,通过石油业,美国经济总量在1900年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

◇ 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图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移民来到美国

当时石油业最发达的要数美国中部那几个州,像是俄克拉荷马、俄亥俄、德克萨斯这类的。短短几十年,数以百万的人口迁移到这片土地,从事石油工业。来的人多了,自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农业、化工、制造、服务业都飞速提高。但这些东西也给当地带来很大影响。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土地沙化。之前说了,这些州石油业很发达。石油挖出来之后,地下就形成了一个个空洞。由于石油埋藏的往往比地下水要深一些,有些地下水就倒灌进这些空洞,地下水位开始下降。不仅如此,因为农业的发展,人们需要大量水资源灌溉土地。但美国中部气候相对干旱,地下水就成了灌溉的主力,这也就加重了地下水位下降。几点因素碰撞在一起,导这片土地的含水量已经严重不足。

◇ 图为俄克拉荷马州的希马龙县,沙尘暴后农民将围栏桩抬高,以免被埋在沙土下面。

突飞猛进的石油业带动了美国一系列技术发展,在农业方面也有体现。自动收割机的出现,让农民们可以用很小的精力管理更大的土地。于是,原本是草地的无人区被农民买下来,拓荒,开垦,种庄稼。学过初中生物就知道,草地虽然没啥经济效益,但在保护水土流失方面还是很重要的。现如今,草地没了,地下水减少,土地沙化,很容易造成沙尘天气。

恰在此时,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农民之前贷款购买的土地,种出了粮食,本打算发家致富,没成想全砸手里了。不少农民因此破产,他们不得不离开家园,来到城里寻找生存空间。他们一走,原本开荒的土地,彻底荒废了。草地边农田本来就会加重水土流失,但好在土地上有农作物,还能扛扛。现在地也没人种了,土地很快沙化,这时候,只要有点儿风,就麻烦了。况且美国中部的风,多且大。

◇ 1934年的天气对沙尘暴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这个过程相当快,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到了1933年好不容易有所好转,但人们不知道,更大的黑暗即将来临。

1934年美国遇到百年不遇的大干旱,许多州创下了连续不下雨的记录,沙尘暴不可避免的来了。据统计,有超过75%的北美地区,注意不光是美国,受到这次沙尘暴的影响。美国中部就甭说了,受灾中心,漫天黄沙把太阳完全挡住了,能见度不足1米,俩人挨着都看不见对方。顺便说一句,沙尘暴:sandstorm。这个词就是当时创造的。沙尘暴席卷整个美国,甚至在美国东部沿海的新英格兰地区,都被沙尘暴影响了。

当时有个记者,在报道中说:整个新英格兰下起了红色的雪。就是沙尘。靠近灾难中心的地区就更惨了,比如说芝加哥,那里被5400吨沙尘覆盖,相当于这个城市上空飞翔着50多头大象。这场沙尘带来的经济影响也很大,美国每天损失超过2500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5亿美元左右。

◇ 黑色沙暴来临时的景象

大家可以想想一下,1934年,一次沙尘暴就那么严重,这同一天来20次,得是个什么壮观的场面。这一天太阳没上班。完全被沙尘覆盖,能见度一度下降至0。什么概念,每个人都成了瞎子,手在眼前摇晃都看不见。这一天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星期天“。

就算你躲在家里,关上门窗,沙尘也能通过缝隙吹进来。这时候,如果您不把餐桌上的碗扣过来放,没一会儿,碗就被沙子埋了。说到这不得不感慨,一开始说的大导演诺兰,真是个细节控,比如说人出门必须关窗户,要不满屋黄沙没法睡了。或者是锅碗瓢盆都得扣着放,要不然就被沙子铺满了。如果他没有研究过当年的真实案例,电影里应该不会表现的那么明显。

◇漫天风沙中艰难前进的人们

◇即将被沙丘吞噬的房屋

◇美国西部的蒙塔那、勒萨斯、德克萨斯、俄克拉荷马和科拉多等州,曾经是一片青葱碧绿的原野。由于过度开发,森林、草原遭到严重破坏,连续不断的干旱,使土地沙化现象愈演愈烈。

之后几年,沙尘几乎年年都要来几次。像是1934、1935年这样的沙尘暴,整个30年代,还爆发过3次。那个年代的美国人生活在沙尘暴的阴影之下,也因此,这10年被称为美国历史上“肮脏的十年”。

美国政府面对这种难题,还真没啥好办法。就像前几年网上有人调侃北京的雾霾天,说治理雾霾只能靠风。美国政府治理沙尘暴也只能靠风,不过他们是靠风停下来。在风没停下来的时候,美国政府只能通过发放救济食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罐头这种东西,美国人曾经看不上,认为那是快饿死的人才吃的,现在也顾不过来了。政府甚至出钱购买养殖场的猪牛羊,宰杀后做成罐头,免费发给受灾百姓。

◇ 至今仍保留的防护林带

等风小一点,时任美国总统的小罗斯福,下令种植防护林,从美加边境,一直种到德州,贯穿美国南北。超过两亿棵树组成了这道巨型防护带。与此同时,号召改良耕种方式,原来种小麦别种了,这年月长不活,改种存活率高的玉米。顺便说一下,如今我们看美国体育比赛,观众席经常狂撒爆米花,那还真不是他们浪费粮食,实在是玉米太多了,这就是受到当年黑色风暴事件的影响。

还是那句话,面对老天爷的暴怒,人类干什么都没啥用。黑色风暴是怎么结束的呢?1939年美国结束了长达10年的干旱天气,正常降雨回归。在美国刮了十年的沙尘暴,这才结束。

不过这十年沙尘暴还是给美国带来了长久的影响。如今美国俚语中有个词Okies,原意是指俄克拉荷马州的人,但因为那十年,这个州的老百姓大量外逃,到别的地方打工。如今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四处躲债的打工仔。

◇ 因沙尘暴而被迫举家搬迁的美国家庭

2020年,美国民间搞了一次人口普查,发现在加州大概有八分之一的人是这些okies的后代。美国人虽然用了像是种防护林,试图解决沙尘暴的问题,但都治标不治本。包括现在一提美国,就知道东西海岸很发达,提到美国中部,往往就是漫天黄沙,其实都跟当年的破坏有关系。总有人说人定胜天,仿佛已经掌握拿捏自然的力量,但真等到大自然发怒的那一刻,那些把“人定胜天”挂在嘴边的人,连哭都哭不出来。

THE END
0.气象万千1935年美国黑风暴(2022051708:4709:17)【气象万千】荷兰风暴潮·1953(20220531 08 【气象万千】1947年广东水灾(20220524 08: 【气象万千】1935年美国黑风暴(20220517 08 【气象万千【气象万千】安徽天柱山雷击事件·2011(2020091 【气象万千】5·12震区山洪泥石流·2010(20200 【气象万千】它山堰(20200901 09:00-09: 【jvzquC41f{mcl‚3345=20ls1428319:1355WKMJ387854=8245633B90ujznn
1.《逆风生存》小说在线阅读美国1930年代黑风暴下农民的生活 月票 推荐票 本月票数 0 还没有收到月票,期待你的鼓励 投月票 目录 连载至1章 倒序 已更新至 序章 2025-09-26 12:09:27 正文卷·共1章 免费  序章 同类推荐 人生百味随笔杂谈最新章节 院里的我们是90后在线阅读 一婚再昏在线阅读 葛徒生童话集最新jvzquC41yy}/smro0eun1ktqm1716?997;781
2.源对《愤怒的葡萄》的笔记(1)在俄克拉何马实际迁出的移民有500 000人,大概仅有2%或3%是来自这个州的最西部,那里才是黑风暴发生的地方。这是麦克威廉姆斯经过事实调查旅行之后做出的结论。在他看来,“尘暴地区的难民”,是一种建立在虚构、模糊的地理概念和浅薄的因果观念基础上的成见。它和门肯的“劣等基因”的观点一样都是错误的。jvzquC41dqul0mtwdct/exr1rguqnn4:58:77@81cptpvjykqp545<>748<0
3.二十世纪发生的全球严重环境污染事件二十世纪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广为人知,实际上二十世纪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远不止八件,下面介绍的十五件案例,都来自公开报道的资料,可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当今世界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增强对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的了解。 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12月15日发生在比利时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53:?76Ad6887669<: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