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最长的北北东向断裂带。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长寿的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近期仍有新的构造运动是一条超长的地震活动带,不同段的活动程度不同。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有哪些类型?
在介绍郯庐断裂带之前,先科普一下地震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有哪些类型。
简单来说,地震就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而引起的震动。能引起地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各种板块相互挤压,或者板块中间出现破裂或断层带,甚至还有人为诱发的地震,水库水或地下核爆炸可以形成,但一般来说,自然地震的破坏力更大。根据这些类型,地震可分为:
1、构造地震2、火山地震
3。诱发地震4.崩塌地震
5.人工地震
其中,构造地震占所有地震的绝大部分,火山地震的威力不容小觑。其他类型的地震一般是感震甚至是非感震,只有地震仪才能感测到。构造地震是由于地壳变化超过岩层承载极限而引起的错位或断裂引起的地震。它可能存在于板的边缘或板的内部。一般来说,引发构造地震的断裂带很长,因此其影响范围很大。它也可能非常具有破坏性。世界上90%以上的地震都是结构地震。
为什么会发生构造地震?
大陆漂移是板块运动的主要原因,进而引发构造地震。整个地球的直径是12700公里,只有真正的岩层在地表以下不到100公里,软流圈和熔融状态更往下就是地幔的地幔,因为岩浆会在对流作用下运动而造地效应(海洋下的洋脊是由运动产生的),这将导致覆盖表面的地壳移动和位移,然后引发构造地震。
k如何区分地震的威力?
一般我们经常会听到两个名词,一个是量级,一个是强度。很多朋友不理解这两个名词。其实一句话就可以理解。震级是指地震释放的总能量。大小、强度对地面破坏力的大小,简单的说,我们将地雷埋在一米以下,在100米的深度爆炸。
烈度级差
山东郯城麦坡地震遗址
郯庐断裂带地震有规律吗?
地震预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唯一的就是上面提到的海城地震,我们以为我们已经掌握了地震预测,但是1976年2010年的唐山地震狠狠地打了人类一巴掌,所以直到现在,仍然一致认为地震是不可预测的。
中国的主震带
郯庐断裂带历史上地震不断,但我们找不到任何规律,比如时间重复或地点重复。根本没有法律。1400年以来,郯庐断裂带中心200公里以内,共发生M7.0~7.9级地震5次,M6.0~6.9级地震11次,M8.5级地震1次,其中中段和中段频率最高北段仅出现1次5.8级,南段相对水平略高于北段。
郯庐断裂带中段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小地震很少,大地震都发生,因为郯庐断裂带中段位于一个断裂段上强烈压缩并有右旋扭曲,锋面受力大,容易积聚大量能量,所以要么不发生地震,一旦发生就是大地震或特大地震。
虽然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但我们仍然可以根据断裂带的发育情况来评估未来是否可能发生大地震。构造地震多为地层断裂,大地震能量释放后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对于这种应力长期积累的断裂带,如海城地震后的第一次大地震或特大地震,可能至少需要几千年的积累才能发生第二次。海城地震发生于1975年,1978年以余震结束,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是安全的。
但这只代表海城地区。比如唐山地区的长周期地震,300年左右,但也有断断续续的。一般来说,该地区下一次地震可能至少需要250年的时间。但未来什么时候发生,谁也无法准确预测。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