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米高的海啸来袭,应该跑向内陆还是扎进水里哪种选择更好

在当前人类的认知中,地震以及海啸,应该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两种自然灾难了。

前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壳运动对人类活动场所的侵袭和毁灭;而后者的影响则主要是由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沿海城市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发达,人们的感受也因此变得越来越直观。

那么假设50米高度的海啸来袭,我们人类应该如何应对呢?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是应该跑向内陆,还是应该迎面扎向水里面?哪种选择更好?事实上,在50米高的海啸面前,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最终的结果可能都不会太好。只不过就这两种方式可能面临的场景,我们也可以进行相关的讨论。

海啸,其实就是由于海底地震、火山爆发以及海底滑坡以及气象变化等各方面原因所产生的一种破坏性海浪。具有传播速度快(700-800km/h)、波长足够长(数百公里)以及损失能量小(传播几千里而没有多少能量损失)等特点。

在茫茫的大海之中,海啸的高度一般不会超过一米。可一旦抵达海岸附近的浅水地区时,海啸的高度就会瞬间增加。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就在海啸的波长会在这一瞬间不断地减小,力的作用便会从横向发展到纵向。

正因如此,高度达到数十米的“水墙”便会出现在世人眼前。在面对这种末日般的景象时,人类根本没有多少抵抗能力。以日本地区为例,现如今就已经成为了最容易遭受海啸侵袭的国家。在面对海啸来临的时候,日本人民也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海啸的程度并没有那么大。

根据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在当前世界各国已经发生过的海啸之中,一般可以分成两种,分别是“下降型”海啸以及“隆起型”海啸。顾名思义,这两种海啸其实也就是某一地区的海水突然发生错动,并向下陷的空间之中涌去,最终在受到阻力以后向上翻滚形成压缩波开始不断的向四周扩散。

而隆起型海啸则是由于海底构造地震的影响,导致海底地壳大范围的上升,在这样的情况下,海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升高。可由于重力的影响,海水始终会和“等势面”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当地震运动停止,等势面被打破以后,汹涌巨浪便因此产生。

当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的姿态向人类世界发动进攻的时候,单凭个人的能力真的能够在海啸之中存活吗?这种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至于迎面扎进水里,或者说跑向内陆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其实很容易理解。

首先是迎面扎进海啸之中,究竟会遇到什么样的后果。其实答案很简单,如果真的有机会能够直面海面上高高隆起的水墙,人类一头扎进去,其感觉和撞在一堵墙上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了解跳水运动的人都知道,在跳水运动之中,人类对跳水运动员的跳水高度是有一定限制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就在于在抵达一定高度以后,水面相较于人类而言,其实和水泥路面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人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择了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方式入水,从表面上来看或许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可如果用仪器检查就会发现,人体内部的所有器官都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人类的身体强度,根本无法支撑人们承受这样的冲击力。

而海啸袭来的时候,其实也是同理。要知道海啸在抵达海岸线潜水地区的时候,力量就从横向变成了竖向。在这个时候去和海啸硬碰硬,纯粹就是找死的行为。

对此,很多人或许会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如果从岸边轻轻地潜入水中会不会有影响呢?或许在入水的时候没有任何感觉,但随着海啸的逐渐接近就会发现,单凭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身体在海水之中的移动状态。

而我们要知道的是,海啸可不是几分钟就会结束的事情,在海啸持续的过程之中,人类真的能够在极其恶劣的水体环境之中坚持住吗?因此,无论是悄悄地潜入水中还是直面水墙的攻击,最终的结果可能都比较悲惨。

既然扎进水里不是一个好的方式,那么跑向内陆是否可行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要知道即便是一般的海啸来袭,几乎都可以延伸到内陆300米左右的位置。在50米高的海啸面前,这个距离必然会成倍地增长。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类想要跑过海啸的移动速度,可能性实在太低。就像钱塘江大潮一样,或许在上一秒,浪潮还远在天边,可似乎一瞬间之后,浪潮就已经拍打到了近前。而海啸与钱塘江大潮相比,其速度与威胁,显然还要更大一些。

讲到这里,很多人对于海啸的能量范围可能不太理解,对于50米高的水墙高度,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其实举一个例子就很容易明白了。以2011年的日本大海啸为例,在9.0级的地震影响之下,日本周边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海啸灾难。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即便是当年那次海啸的高度,最高处也仅仅只在37.9米左右。然而就是在这个高度下的海啸,其能量释放却达到了6亿颗广岛原子弹的释放强度,导致整个日本本州岛向东北方向偏移了2.4米。可想而知,如果是换成50米高度的海啸,其影响究竟会有多么的恐怖。

所以,海啸时不论是跑向内陆还是扎进水里,两种选择都算不上“好”。在面对如此天灾的时候,人类唯一能够逃生的机会,或许就只有依靠各种交通工具在极短时间内进行极快速地移动。否则,最终的结果只会是被卷入到大海之中,从此销声匿迹。

那么在面对海啸的时候,人类就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吗?其实答案也并非如此。和地震不同的是,海啸往往都能够被提前察觉,并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最终的影响究竟会有多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自然也能够做出更好的应对方式。

假设海啸影响太大,政府便会组织相关地区的居民尽快向内陆撤退;而如果海啸的影响比较一般,那么政府也只需要在沿海地区设立禁止通行的标志即可,避免无辜群众受到海啸的波及。利用人类智慧所创造出来的预警方式,极大程度上帮助人类避免了受到海啸的威胁和影响。

对此,很多人可能会比较疑惑,既然同属于地球自然灾害,为什么地震没有办法预警,海啸却能够提前预知呢?其实答案很简单,海啸的起因本身就是因为海底地质构造发生的变化。当人类感受到这种地质变化以后,自然会对海平面加以监视。

通过对海平面的数据变化记录分析,最终自然能够计算出海啸以及风暴是否有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威胁,并决定是否要采取相应的行动。当然,即便如此,人们也千万不要尝试着去挑战自然灾害。毕竟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个人的力量永远显得渺小而卑微。

撤离海啸区域

事实上,就当前地球上发生的所有自然灾害来说,其中一部分是地球的自然变化所产生;另一部分则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而造成的后果。因此,每当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其实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此次自然灾害是否和人类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要知道地球本就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只有越发地爱护自己的家园,一些不必要的自然灾害,才不会出现在世人眼前。

THE END
0.日本北海道第一波海啸到达观测高度约30厘米日本北海道第一波海啸到达 观测高度约30厘米 日本气象厅消息称,当地时间7月30日上午10点17分左右,北海道根室市观测到了第一波海啸。当时测得的最大海啸高度约为30厘米。jvzquC415i4djrsc0eun1jhv1pkxu86222628B4424;19<516:<83=590jznn
1.调查显示日本大地震海啸登陆时高度达38.9米环球网记者王欢报道,据日本《读卖新闻》4月15日消息,东京海洋大学近日在对海啸重灾区岩手县等地区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3•11大地震”所引发的海啸在岩手县宫古市重茂半岛登陆时,高度一度达到38.9米。 按照这一结果,此次海啸规模已经超过1896年的日本明治三陆大地震的海啸。据史料记载,明治三陆地震所引发jvzquC41yqxmf7mwcpwjw7hqo1gsvrhng1?DcTwpLsWEi
2.日本7.3级地震:目前海啸引发的海浪高度只有60厘米据日本NHK电视台报道,日本东部当地时间6时30分左右将有可能出现1米到3米高的海啸。目前,福岛县附近海啸引发的海浪高度目前只有60厘米。 报道称, 据日本气象中心的数据显示,震中位于距离福岛县不远的海洋内,海洋内的地震波与7.3级地震有关,福岛县可能将受到打击,该地曾因2011年地震和海啸导致核电站出现事故。jvzquC41o0nvcwvkw0ipo8w1OX>xZƒp5OVK4O][hOVS5ZƒJ2P|q4Psp7OlG>
3.日本近海6.9级强震宫崎县观测到高度为20厘米的海啸4,284 发布时间:2025-01-13 21:22:45 来源:央视 频道: 新闻中心 / 新闻视频 标签: 社会时政 简介: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1报道,截至当地时间今天晚上9点48分,宫崎县宫崎港观测到高度20厘米的海啸;截至当地时间晚上10点04分,宫崎县日南市油津港观测到高度为20厘米的海啸。(总台报道员 柏春洋)jvzquC41xkjfq7xkpc4dqv3ep1v0pn|u14637653/390fnyckn3jpnjxxmz:5B<8874e0qyon
4.美国夏威夷州观测到高度超1.5米海啸波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东部海域当地时间30日发生强烈地震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向美国夏威夷州发布了海啸警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称,在夏威夷州毛伊岛观测到高度超过1.5米的海啸波。夏威夷珍珠港-希卡姆联合基地的一位发言人表示,美国海军已在附近海岸进行安全部署,并组织疏散工作。 jvzquC41eqtugwy/uvgukl3eev|og€x0eezw0lto1utpy6gqqm5jpmjz0jznnHnvgoejfF635374;9729:=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