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硅谷银行宣布破产倒闭,这是自2008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以来倒闭的最大一家美国银行,由此引发了上周全球资本市场动荡,投资者恐慌情绪开始蔓延全球。有人惊呼,下一个"雷曼时刻"要来啦,赶紧跑啊,全球经济或将陷入到一场巨大的衰退之中。
然而,事实真会如此吗?
一、事件起因
先简单说一下,硅谷银行倒闭的原因,这事一点也不复杂。
疫情以来,一般的美国商业银行会将手头多余的现金资产,用于配置和购买各个不同期限的美国国债。然而,由于2022年美联储采取激进地加息政策,2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突破5%,千万不要认为这对美债的持有者是一个利好消息。
相反,美债收益率飙升,美债对应的市场价格就会下跌,这对短期债券持有者而言,就是一个极大的利空,因为如果你中途需要用钱,想卖掉手中的债券,你收到的那点微薄的债券利息,远不足以抵消债券本金的亏损金额。
这时候,债券持有者就会产生较大的亏损,硅谷银行正是遇到了这种情况。目前,全美类似硅谷银行的这种中小型商业银行,还有不下10家。
然而,美联储激进加息,美债价格下跌,只是硅谷银行倒闭的一个导火索或起因,真正压垮硅谷银行最后一颗"救命稻草"的,其实是"挤兑"。
二、演变发酵
当天,其母公司硅谷金融集团在一个交易日内,股价顿时暴跌60%,随及第二天美国监管部门介入,公司宣布停牌。
然而,真正令到事态进一步严重,且无法挽回的是,大量存款储户开始出现挤兑,一些消息灵通且动作足够快的人,像彼得.蒂尔的创始人基金等等,赶紧把钱从硅谷银行取了出来,毕竟"逃命"要紧。
据悉,截至3月9日停止运营之前,储户已经从硅谷银行提取了420亿美元的存款,该行的现金余额仅剩下9.58亿美元,。
然而,能及时取走钱的也就10%不到的用户,更多90%以上的储户全被活埋在里面,当中也包括不少的中国科技企业,尤其是那些搭建VIE框架出海上市的中概股,比如美团。
到3月10日,因为出现"挤兑",硅谷银行直接放弃努力,宣布破产。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召开紧急会议,宣布由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硅谷银行,公司一切业务暂停。
美国三大股指再度暴跌,美国四大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银行、富国银行和美国银行,两天之内市值蒸超过500亿美元,一周之内,美国费城银行指数累计跌近16%。欧洲德意志银行一度也重挫7%,领跌欧洲银行板块 。
然而,这件事情仍在进一步发酵,"蝴蝶效应"正在扩散,比如:
1、美国大量的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科技企业,是一月两次或四次发放工资,企业无法正常发放薪水,企业或将涉嫌违法。硅谷银行有非常多类似这种企业客户,你让这些企业怎么办?
2、按照美国存款保险上限,每户最多只赔25万美元,那么,多出来的部分,该由谁来承担?这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产生"蝴蝶效应",影响面可能会更广。
3、如果硅谷银行倒闭,80%的风险投资和大量的初创科技企业,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
三、后续结果
该如何理性研判,硅谷银行倒闭事件对全球股市与经济的影响?这一点很重要,也需要很专业。
不同于一些"标题党"软文,毛哥想从以下几个专业角度,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1、先从定性上分析;
硅谷银行破产,本质上说是因为自身经营不善,投资失败,才导致公司倒闭。这一点同前几年我国的包商银行破产重整,有着异曲同工,性质是一样的。最终,包商银行被统一接管,并且也得到了很妥善地解决。所以说,商业银行的倒闭,不是说必然会引发金融海啸和经济衰退。
商业银行的破产,大家一定要正确区分,不要简单地等同于"雷曼时刻",毕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金融风险防范系统,大家也不必因为标题党新闻而过度焦虑!
2、再从定量上分析;
从硅谷银行2022年报上分析,该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分别有大约160亿美元的可供出售美债(AFS)和1000亿美元的持有至到期美债(HTM)。
据投行预测,硅谷银行SVB这部分美债的潜大风险头寸,最大的亏损金额也就175亿美元左右。
你用脑子想一想,这个潜在的175亿亏损金额很大吗?如果硅谷银行被政府接管,或者被美国四大银行收购,难道还搞不定这175亿美元吗?
3、再从外溢传导风险上看;
(1)硅谷银行的主要业务,不是面对个人,而是企业,VC和创业公司比较多,应该不会引发更大的金融危机。
(2)相比硅谷银行的风险敞口有限,我们可能更需要担心是,前段时间黑石集团的违约,那是因为整个欧美房地产市场出了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底层资产问题,往往只有涉及房地产等问题,一旦出问题,那可就是大问题。相比较而言,硅谷银行破产这点事情,就不算什么事了,也不可能掀起什么大风浪来。
(3)硅谷银行的倒闭,绝对不是孤立事件,在美联储快速加息背景之下,美国的金融企业,估计也快扛不住了,马上要瑶瑶欲坠了。前段时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还想继续大幅加息50个基点,看来是甭想了。这里面对于我们中国投资者,可能会蕴藏着一些重大的投资机遇,我会在接下来的直播间和大家细聊。
(4)硅谷银行这次破产,美联储大概率是吸收了上次金融危机的教训,没有给予流动性救助,而是选择任其破产,释放风险信号,避免更大的金融危机产生。由此可见,从美联储的意图上看,短期风险也是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