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潍坊(文脉篇)青州诸城潍县临朐昌邑江南郑板桥潍坊市千古名句

潍坊道承齐鲁、襟连海岱,六千年煌煌文明,两千载北海名郡,八千年文脉悠长。齐鲁文化相融共济,历史人文熠熠生辉。

在潍坊这片土地上,有不少文化大家,他们的诗作记录了潍坊的山川风貌、四季风景、风土人情、农林桑事,为潍坊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古至今,来来往往,是他们积淀了潍坊厚重绵延的文脉印记。

密州知州苏东坡

超然台上抒豪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你知道吗?

这首词是苏轼在诸城超然台上写就的。

诸城超然台一角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大文学家、诗人,1074-1076年任密州(今诸城)知州。苏东坡到任后,坚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密州为官期间,留下了政绩显赫的千古美谈。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超然台是北宋熙宁八年(1075)苏轼任密州太守时,于诸城西北墙上“废台”“增葺之”而成。其弟苏辙依据《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文意,命名曰“超然”,并作《超然台赋》予以赞咏。

超然台承载了苏轼“诗酒趁年华”的美好向往;见证了苏轼“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寄托了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期许……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游于物外”“无往而不乐”的超然思想。如今,诸城建有拾级而上可登高望远的超然台和苏轼纪念馆。

文脉传承,因为苏轼,潍坊多了一份浪漫豪情。

青州知州欧阳修

所至民便,既去民思

莫笑青州太守顽,三齐人物旧安闲,

晴明风日家家柳,高下楼台处处山。

欧阳修任青州知州两年,

为政宽简。一年后,政治清明,

两年之后“年时丰稔,盗讼稀少”。

在青州留下了千年美名。

青州欧阳修纪念馆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宋史》记欧阳修“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欧阳修以兵部尚书、京东路安抚使知青州。欧阳修在青州待人宽厚,奉行“宽简而不扰”的施政方针,刚到青州三五天,官府事情已减去了一半;两个月之后,“官府阒然如僧舍”;两年之后,出现了“年丰时稔,盗讼稀少”的景象。

欧阳修喜爱青州的美景,醉意于青州的山水,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在此期间,他悼念父母的墓表《泷岗阡表》,用青州盛产的大青石刻成一丈余高的石碑。此墓表被称为我国三大祭文之一。

范仲淹

知青州,有惠政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在青州任职期间,

“身体力行”,

实实在在地为青州黎民

办实事、办好事。

青州范公亭公园

范仲淹(公元989- 1052年),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皇祐三年(1051)春,范仲淹主政青州,此时正值他写出《岳阳楼记》五年后,已是六十三岁,青州是他人生仕宦的终点站。

青州范公亭

范仲淹在青州,前后不过一年多,却多惠政。初到青州时,正逢灾荒,他一面赈灾救济,一面上书朝廷,建议除留足一年军需之外,其余粮食全部用于救济灾民。

在此之前,青州的赋税要到博州(今聊城境内)缴纳,老百姓需要自己运粮到博州,且要自行负担损耗及食宿费用。范仲淹到任后,让百姓将赋税折算成钱,交于本地,再令官员拿着钱到博州购买粮食上缴。这样不仅省却了百姓劳顿之苦,且博州地区粮价低于青州,所缴税钱完税后尚有盈余,剩下的钱范仲淹退还百姓,减轻了百姓负担。

在青州主政仅仅一年多,皇祐四年(1052),范仲淹赴颍州(今安徽阜阳)任职。由于常年操劳,范仲淹此时身体孱弱,途经徐州时不幸病逝,时年64岁。

李清照

古城二十年,醉美在青州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客居青州近20年,

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

青州李清照纪念祠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李清照随同丈夫赵明诚一起来到青州,开始了“屏居乡里”悠闲自在的生活,这也是她一生中生活最为安定和幸福的时期。夫妇二人在归来堂精心研究金石,校对古籍,整理碑拓,完成了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的《金石录》初稿。

李清照屏居青州的静逸韶华,仿若一首散怀的如梦令,清丽闲雅,古城的山光水色给她带来无穷妙意的创作灵感,一首首婉转如珠的传世词章流于笔端。

这一时期,她的词风格清丽,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比如她的《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她的《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写出了一个闺中女子的闲愁。而她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又写出了她的追求。她既有女词人的婉约多情,又有苏东坡、辛弃疾的豪放。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客居古城20年,李清照在青州创作了数十首诗词,给青州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冯惟敏

“一毫不染”龙湾情

“海上三山秀,人间万古奇。

见说江南好,江南恐不如。”

这是明代散曲家冯惟敏

笔下的临朐老龙湾,

盛赞之情溢于言表。

老龙湾景区冯惟敏像

冯惟敏(公元1511—1578年),字汝行,号石门,潍坊临朐人。历任涞水知县、镇江府学教授、保定通判。著有《海浮山堂词稿》《山堂缉稿》《石门集》和杂剧《僧尼共犯传奇》《不伏老》等,为“明代散曲第一大作手”,入《中国文学史》。

冯惟敏是一位刚正不阿、随遇而安、满怀乡情之人,十年的仕宦生涯令他看透了官场的虚伪腐败。浮名不到山水间,归家便是三生幸。弃官回临朐后,于海浮山下老龙湾畔建“即江南”亭,致力创作,颐养以终。

“家住翠竹丛中,人在白云深处;江南亭内,半床图画半床书;白天看珍珠乱撒,一片琉璃;夜晚观明月当头,清风入座;划一叶扁舟于湖内,随风轻曳,安然自在;静听清梵,坐忘,退藏;消磨岁月诗千首,笑傲乾坤酒一壶;闲居日月长,静观天地久……”。他拿起笔,用洒脱、率真、清新的文字抒写龙湾之美、人生之乐,涉笔成趣,佳句连连。冯惟敏在老龙湾畔留下的不仅仅是亭台楼榭,更为后人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俸薪以外皆贪墨,门第无私即正规”“家世相传清白吏,一毫不染是根基”,这是冯惟敏写给侄儿冯子履的诗,也是他终生恪守的为官处世之道。在他的深刻影响下,临朐冯氏后人科第连绵、清白传家,先后出了七位进士、十二位举人。

郑板桥

七载春风在潍县

相思不尽又相思

潍水春光处处迟

郑板桥在潍县当了7年知县,

与潍县建立了深厚的情缘,

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

郑板桥纪念馆内的郑板桥塑像

郑板桥(公元1693-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清正廉洁的地方官,更是诗书画三绝的文化大家,清乾隆十一年(1746)调任潍县做知县,从此“七载春风在潍县”。

对于自己工作过七年的潍县,郑板桥在诗中袒露得真情切切、毫不掩饰。

“泪眼今生永不干,清明节候麦风寒。老亲死在辽阳地,白骨何曾负得还。”郑板桥初到潍县时,潍县连续多年遭遇水患、旱灾、蝗灾,老百姓苦不堪言,他关心老百姓的生死疾苦,出台了最大力度的赈灾政策。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几年后,潍县的百业逐渐得到恢复发展、百姓安居乐业,郑板桥眼里的潍县也美了起来。一句“纸花如雪满天飞”,形象展现出潍邑美丽繁荣、人们乐享春色的场景。

七年的县令生涯,他在潍坊救济百姓,修筑城池,奖掖后学,写竹画兰,为我们留下了“重修城隍庙碑记”的三绝碑,留下了“难得糊涂”和40首竹枝词。他的一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也成为古往今来为官者郑重承诺的政治信条。

郑板桥《怀潍县二首手迹》

王统照

中国新文学奠基人

“剑三今何在?墓木将拱草深盖。”

1958年4月,

陈毅元帅在《诗刊》发表诗作

悼念王统照先生。

王统照,

一位来自潍坊诸城相州的

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

王统照

上世纪初,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文坛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名叫王统照。翻看他的生平,有人说他是五四运动的儿子,沾染着五四时代的青春气象与气质风度;有人说他是与时代同步的文坛巨匠,以勤奋的笔耕创作出大量的著作,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

王统照(1897年-1957年),字剑三,化名王恂如,笔名剑先、鉴先、健先、容庐、恂子等,诸城市相州镇相州一村人。王统照是卓有成就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丰硕成果,充实了新文学的宝库。

他一生笔耕不辍,著述甚丰,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著作有诗集《鹊华小集》,文学评论集《炉边文谈》等。1912年与郑振铎、沈雁冰等12人成立“文学研究会”。曾游历欧洲,作《欧游散记》《片云集》等。长篇代表作有《一叶》《黄昏》《山雨》《春花》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王统照短篇小说选》、《王统照诗选》。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统照文集》(1-5卷),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了《王统照选集》等。

王统照著《山雨》(左)王统照手迹(右)

臧克家

心系人民的“泥土诗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你知道吗?诗人臧克家

是潍坊诸城人。

臧克家 ,中国当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他创作的《难民》《老马》等诗篇,以凝练的语言描写了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

2004年,臧克家病逝于北京。新华社电讯稿称其为“一部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文艺界则有人誉称“世纪诗翁”。

诸城臧克家故居

峻青

潍水情深传名篇

“是昌邑人民不顾自身安危,

一次又一次把我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

此恩此情浓于血肉,此生我难以报答。

昌邑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作家峻青凭着对昌邑

这份淳朴无瑕的感情,

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峻青著有短篇小说集《黎明的河边》《胶东纪事》,散文集《欧行书简》《秋色赋》《雄关赋》等。1978年,完成长篇小说《海啸》的创作,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并被搬上荧屏。还曾写过回忆录《绑架之谜》、中篇小说《神秘失踪之后》。著有论文集《峻青谈创作》。

抗日战争时期,峻青投身革命。1946年夏,国民党反动派进攻山东解放区。那时,峻青在昌邑担任敌后武工队小队长。一天,他正在李家埠村开展工作,由于特务告密,被敌人包围。一位叫李元兴的老大爷冒着生命危险把他掩藏起来而幸免遇难。1948年春,他离开胶东,作为新华社记者随军南下。1952年冬,开始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这时他来到昌邑一住就是半年多。1953年,峻青重返昌邑深入生活的时候,曾两次在潍河的浪涛中被乡亲们救起。每每谈起这些经历,峻青总是无限深情地说:“人民是作家的爹娘,没有昌邑的乡亲救我,就没有我峻青的今天。”为此,他凭着这份淳朴无瑕的感情,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集《黎明的河边》,成为我国当代革命题材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并被搬上了银幕。

莫言

我的家,高密东北乡

“我的家乡能人很多,

我必须虚心。

现在每年回个三四次、四五次。

躲在高密,躲在家里,

看看书写写小说,

然后逢阴历四、九,

和高密人一样去赶趟大集”

这是莫言对记者的“坦白”。

莫言在文学世界中,构建了“高密东北乡”这一精神故乡。他立足于“高密东北乡”,用最朴实的文字,表达了他对故乡草木的热诚,和对故乡百姓的悲悯。

莫言在高密东北乡的旧居 图来自“莫言读书会”公众号

莫言在高密东北乡的土屋里出生长大,在这里结婚生子,在这个房子里写作。在这里,莫言写出了《金发婴儿》《枯河》两部作品。《枯河》后来成了莫言比较著名的短篇小说。

1987年底莫言从乡下搬到了高密南关小院,重新翻修住到了1995年。他在这里写了长篇《丰乳肥臀》,中篇《白棉花》《战友重逢》《怀抱鲜花的女人》《红耳朵》,还有十几个短篇。

莫言曾说:

“我实际就是一个放牛、放羊,在农村劳动了二十年的农民,然后当了兵,在军队的培养教育下,在家乡的父老乡亲激励下,拿起笔来写了一点小说,取得了一点小小的名气,没有那么玄乎,也没有那么了不起。”

在他朴实自谦的话语中,我们读到的,不止是莫言为人的谦逊,更有他对故乡和故乡人民的深爱。

电影《红高粱家族》剧照

文字之中,一览千年。

从青州知州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到潍县县令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记录着潍坊这座城市

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

这也是今天我们建设更好潍坊

取之不竭、睿智前行的文化根基。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活下去的理由:精神世界里的海啸,最终都会清风徐来很多人把抑郁症当成一种小感冒,实际上它的威力堪比海啸。历史上有很多名人也是被这场海啸淹没了。 所以,遇见那些懂自己的人很重要,身边的人能够真心实意为自己着想很重要。在人生的某些时刻,他们的存在,会让一个人脆弱的内心生出了力量,继续前行。 到最后,哪怕曾经波浪滔天,我们相信,我们都可以等到清风徐来。jvzquC41yy}/lrfpuj{/exr1r1kcdj86776g4o
1.综合新闻中心日本记者冒死拍摄海啸照片披露 现场惊心动魄(图) (2011年4月15日 14:23) 美军无人机首次误炸自己自然杂志:多数科学家称6年3次特大地震系偶然 (2011年4月15日 12:50) 衡阳市药监局整治“保化”清风拂面天气晴自驾出游正当时 (2011年4月15日 03:46) 本地需求者暂时不多 (2011年4月15日 03jvzquC41pg}t0|npc0ipo7hp1462369/375jpmjz0unuou
2.凉下清风照晚成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尹司宸顾兮兮)第134章 遭遇云夫人 第135章 顾家的报应来了 第136章 陪同参加婚礼 第137章 第一次抵达k市 第138第492章 大地震降临! 第493章 海啸来了! 第494章 风声与枪声 第495章 三年不见的理由 第496章 jvzq<84yyy4yu<=80eun1?5421
3.扬州日报用光影艺术诠释清廉文化,用镜头语言展示廉洁魅力,用生动故事倡导清风正气……经过初评、复评、终评三轮评选,第二届中国·扬州“运河清风”微电影大赛各项大奖昨天揭晓。 眺望光影斑斓的“运河”,沿线各地一例例生动实践,化成了一幕幕生动故事,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清风正气就在身边,化作大运河文化带和党风廉政建设永不枯竭jvzq<84yyy4z|{g0eqs0{ƒwd41vd1ltpvgtu1;5442<0494eqpzfp}d36:9997mvon
4.山东烟台遭遇风暴潮袭击海边巨浪滔天新闻10月19日,受强冷空气和出海气旋共同影响,山东烟台沿海遭遇风暴潮袭击。jvzquC41rjuuq7hevx4dqv4424:0394421VIQJ=jyJ64d_s8tTTW;;MDY[8539720unuou
5.杭州亚运会十个难忘时刻开幕式上的山呼海啸 浙江在线10月10日讯(记者 竺佳)一曲《歌唱祖国》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响彻云霄,时间定格在9月23日20时50分,这个瞬间,杭州亚运会中国我坐在“大莲花”的观众席上,头顶是28片大花瓣和27片小花瓣的巧妙组合,整座“大莲花”如同会呼吸一般,甚至能感受到清风与桂花香迎面而来。在家门口,在jvzquC41|ltfy|3|lqr/exr0ep5{vso1vjk2;}m14284394v42843962a4<44?:;60yivvq
6.陶斯亮:淄博,你努力的样子真美!淄博是横空出世,一个三线小城市,无任何预兆的,一下子就光芒万丈地矗立在神州大地上。人们像大海啸一般,一波接一波地冲向了淄博。“赴淄赶烤”的车队,摩托大军,高铁专线,甚至还有马队和游艇,蔚为壮观,热烈的气氛直达云端。 (图片源自网络) 今年社会热点层出不穷。刀郎一曲《罗刹海市》,让全中国为之疯狂,低调的刀郎一直保持沉默,于是“马户” jvzquC41yy}/onnrkct/ew46|:k5p{}
7.《沧州赋》《运河赋》及“白沟河”等治印刻于捷地御碑苑大运河碑廊,《清风楼赋》收入市文联主编专集《瞩望与辉煌》,为其师《金紫衡墓碑》书丹,七律《咏纪晓岚》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报社、市群艺馆及市诗词学会联办的沧州诗人咏沧州大型活动中获一等奖并由著名河北棒子表演艺术家巴玉玲扮相演唱,《沧州赋》获“城市赋”省jvzquC41yy}/onnrkct/ew464m:3iow
8.生命之歌与宇宙哲学梦里有海市蜃楼 金碧辉煌 有往事依依 有逝去的亲人 有童年时光 真想就这样 一睡不起永远沉浸在 清风潇下 菡萏香销 初绽为花 云树嫩蕊 绝色芳华 22.浮萍 人哪,心中有个目标要去实现,就会很踏实当人类出神入化地赞美大自然的美丽时,一场地震,一阵海啸,一场暴风雪,就能摧毁这赞美的渺小的生灵。jvzquC41dnuh0lxfp0tfv8zpkxksu|p{42761jwvkerf1mjvckrt1:5369=2;;
9.城市:天际线1.15.0.F7豪华版一键解压MOD整合版和相关明细介绍新版本已修正旧版本的地铁下沉以及25格区域外建造会引发海啸的顽疾2862376094 Building Themes 建筑主题临时jvzquC41ddy/5mricok/exr1hqxvo7ujrAspfF{kgyzitnff(voe??8238:8
10.温柔的慌言范文下水寨静静的躺在大山深处,大风吹不到、地震海啸没有,这里人贫穷落后。他们没有见过高楼大厦,但是善良纯朴,一家有事全寨帮忙。最纯真的人性,没有太多的功利计较。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便相亲相爱,互帮互助。 这里人同样迷信热诚。下水寨供奉着一座神像,此神像为脸红身高的一男子木质雕相。名唤‘八海龙王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564ivvq
11.文严文TheDream12严浩翔默默打开保温杯,喝了一口刚刚从酒吧里带回来的白葡萄酒。拧好杯盖,又是一张清风霁月的脸。 从来没有挑战过自己做人的根本,哪怕再来一遍,他还是会这么选择,即便会因此在下半程遭遇更大的风浪,他要接近甚至摘下这朵玫瑰了,可猛然发现自己仅仅看到了碧落黄泉的一隅,内里全是讳莫如深的山呼海啸。jvzquC41o0jpwkfp0eun1wtvg1>38B<74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