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二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3.探究声音的产生

(1)轻压喉部:轻捏喉部,然后说话或者唱歌,发声时,手指感到喉咙在振动;停止发声,振动停止,声带(固体)振动发声。

(2)拨动橡皮筋: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然后再捏住橡皮筋:拨动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嗡嗡”声,能看到橡皮筋在不停地振动;捏住橡皮筋时,橡皮筋不再振动,不再发声,橡皮筋(固体)振动发声。

(3)吹响笛子:笛子发声时,把手放在笛孔处,能感觉到气流的振动;停止吹气,没有振动的气流,笛声消失。空气柱(气体)振动发声。

(4)用筷子搅动水(不要碰触水盆):水发出“哗哗”的声音;当水面平静下来,水不再振动,不再发出声音,水(液体)振动发声。

(5)敲鼓:(1)敲鼓时,鼓面上纸屑的跳动;(2)敲鼓时,鼓面附近的蜡烛火焰晃动;说明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

(6)敲击音叉:敲击音叉时,音叉附近的乒乓球跳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7)正在发声的音箱:用手按住音箱的纸盆,感觉到纸盆在振动。

4.确定声源:弦乐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管乐是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打击乐是由被打击乐器的振动产生的等。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探究声音的传播

(1)固体能够传声:一个同学轻敲桌子的一端,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的桌面上,能听到清晰的敲桌子的声音,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2)液体能够传声:轻敲水族馆里的鱼缸体,鱼听到敲击声后迅速跑开。鱼能听到敲击声才迅速跑开,液体能够传声。

(3)气体能够传声:上课时,我们都能听见老师的讲课声。我们通过空气听到了老师讲课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4)真空不能传声: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向玻璃罩中逐渐充入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随着空气被抽出,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听不到声音;再充入空气,随着空气越来越多,声音又越来越大,推理:真空不能传声。

3.回声

(1)声波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回声,就是声波反射形成的。

(2)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3)回声的防止:室内讲话的回声有时候会使人听到多重声音,产生重音,严重时会对人的听觉系统造成伤害,所以要规避回声带来的不利影响。

4.声波

(1)声波:音叉的振动使它附近的空气时而变密、时而变疏,周围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状态,并且不断地向远方扩展,这就叫声波。

(2)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约为1500m/s;在钢铁中更快,速度可达5200m/s.

(3)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5.人耳如何听到声音

(1)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

(2)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物理学中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3)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这就造成了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强度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的方位。

(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如隔墙能听到相邻房间里的声音。不同障碍物对声波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通常情况下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音的能力强。

6.回声测距:当声源静止时,声音从发出到碰到障碍物反射回声源处所走过的距离,是声源到障碍物距离的两倍,即,其中t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声为声音的传播速度。

★知识点三: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1)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用字母f表示。

(2)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用符号Hz表示。

2.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的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听起来越清脆;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听起来越低沉。

3.振动发声的频率: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材料和松紧程度等有关。

(1)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程度。一般来说,弦乐的弦越细、越短、越紧,其发声时的音调越高。

(2)管乐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发声的空气柱长短。一般来说,长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音调低,短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音调高。

(3)打击乐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

4.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观察钢板尺的振动:将一把钢板尺压紧在桌面上,分别将钢板尺的不同长度伸出桌面边缘,用力波动钢板尺伸出桌面的部分,使其振动发声,听声音高低的变化,观察钢板尺振动快慢情况。

钢板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得越慢,发声的音调越低。因而可知,物体振动得快,发声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声的音调就低。

5.超声波与次声波

(1)人能感知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20000Hz之间。物理学中把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

(2)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

(3)人和动物听觉频率范围各不相同。

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一般会伴有次声波产生,很多动物都能听到。

海豚、蝙蝠等能发出超声波。

二、响度

1.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度(大小)叫响度。

2.振幅: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1)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大;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小

(2)人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除了跟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幅有关外,还跟人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减少声音分散的方法

(1)将手做成喇叭状或用喇叭形的传声筒喊话,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使处于喇叭前方的听到的声音更响亮,也可以使声音传播得更远;

(2)利用管状物(例如听诊器),也能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强传声效果。

4.探究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把系好的乒乓球细线拴在铁架台上,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乒乓球;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

5.放大法:在上述实验中,我们通过音叉弹开乒乓球的距离来间接反映音叉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方法叫放大法。放大法是转换法的一种。

三、音色

1.音色:音色又叫音品,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影响音色的因素: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有关,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相同。

3.辨识声源:(1)根据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声体)和不同人的声音。(2)同一发声体,如果其结构发生变化,音色也将发生变化。

★知识点四:声音的利用

一、声音传递信息

1.回声定位

(1)蝙蝠觅食:蝙蝠在飞行过程中,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遇到障碍物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事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

(2)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测汽车后方障碍物的距离,告知驾驶员周围障碍物的情况。

(3)声呐设备: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广泛用于鱼群探测、船舶导航和海底地质地貌的勘测等。

2.医用B超

(1)医生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组织的分界面(不同内脏器官的分界处、内脏与骨骼分界处以及异物与组织的交界处)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反射波滞后于发射波的时间,可以知道分界面在体内的深度等信息,并转换成影像,帮助医生判断人体内的组织器官是否正常。

(2)次声波武器:由于次声波传播的距离远、穿透能力强,且较低频率的次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可以致人死亡,因而次声波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军事上。

二、声音传递能量

1.将音箱对准火焰,播放音乐。观察到火焰随音乐“舞动”。这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2.医疗:医生利用超声波碎石机去除病人体内的结石。

3.工业: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

(2)超声波去污:利用超声波使清洗液剧烈振动,把物体上的污垢清洗下来而不损坏被清洗的物体,可以用来清洗机器零件、精密仪器、医疗设备等;

(3)超声波焊接:利用超声波的热效应,人们研制了超声波焊接机,利用这种焊接机可以焊接塑料制品、缝制化纤纺织品等;

(4)超声波除尘:单反相机中的超声波滤镜,安置在快门之后,能够通过每秒万次的高速振动,将吸附在感光器上的灰尘碎屑震落,达到除尘的目的;

(5)日常生活:利用超声波清洗牙齿、利用超声波出去人体内结石等

★知识点五:噪声及其控制

一、噪声的概念

1.乐音:人们把物体有规律的振动产生的、听起来感觉非常舒服的声音叫乐音。

2.噪声

(1)从物理学角度:噪声通常是指哪些难听刺耳、令人厌烦的声音,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

(2)从环保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2)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3)社会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的喧哗声;

(4)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4.噪声强弱的等级

(1)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属于强弱的等级,分贝符号是dB。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

(2)一些声音的声级和人们相应的主观感觉

声音

声级/dB

主观感觉

风吹落叶沙沙声

10

极静

睡眠的理想环境

20-30

安静

阅览室、办公室

40-50

较静

一般说话

60

大声说话

70

较吵

繁华街道的喧哗

80

汽车鸣笛

90

很吵

摇滚音乐会

100

电锯工作

110

震耳

飞机起飞

120

感到疼痛

喷气式飞机起飞、火箭起飞

140-150

无法忍受、永久性耳聋

5.噪声的危害

(1)心里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工作、学习和休息。

(2)生理效应:出现耳聋、头疼、血压升高、视觉模糊等症状,严重时会使人神志不清、休克甚至死亡。

(3)物理效应:高强度噪声能损坏建筑物,并使一些仪表和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如超音速飞机的轰鸣声、巨大的爆炸声会将建筑物的玻璃震碎等。

(4)噪声的危害

(1)>90dB,会破坏听力,引起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

(2)>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3)>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二、控制噪声

噪声一些人们的身心健康,是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因此控制噪声非常重要。控制噪声一般从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这三个方面着手。

1.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噪声大的机器或换用噪声小的设备,货架一些消声装置;如:在声源处加防护罩、在内然机或摩托车排气管处加消声器。

2.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传输的路径上隔离和吸收声波: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把噪声声源与外界隔离开;如: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3.在接收处控制噪声:阻止噪声进入人耳。戴防噪声耳塞、耳罩、防声头盔,或用手指塞住耳朵等。

THE END
0.风力等级的划分根据风对地上物体所引起的现象将风的大小分为13个等级,称为风力等级,简称风级 [1] 。而人们平时在天气预报时听到的“东风3级”等说法指的是“蒲福风级”。“蒲福风级”是英国人蒲福(Francis Beaufort)于1805年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影响程度而定出的风力等级,共分为0~17级。jvzq<84vh07337hqo0io1€jd1yolk8|kpfRfxnq0jvsm
1.高考作文复习指导作文3000字高考作文一.正确认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关系。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采用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分别评分的评分方法,我个人认为,其目的在于强化写作的基础,同时引导考生追求“发展”,从整体上提高高中毕业生的写作水平。可是,有人盲目鼓吹发展等极,一味引导考生追求发展等级,这对高三同学有某种程度的误导。我们认为首先应重视发展等级jvzquC41yy}/fr~khctxgw3eqo5{wx|gp1mbqƒmqpi€vq€jp1iq{y8685663599263944<;;944ivv
2.中国经济形势论文大全11篇结构家庭治疗理论关注家庭的整体性,强调家庭的结构与等级,并认为家庭内存在次系统和界限,这与中国家庭特点相适应。一方面,中国家庭内成员相互依赖,倾向于将家庭看作是一个整体系统。另一方面,经历了几千年的等级社会,中国家庭在权力和界限方面的表现较为明显,再加之儒家文化对家庭成员的代际角色有明确界定和要求,中国jvzquC41yy}/hjgkcq4dqv3ep1nbq€jp15;88A3jvor
3.厂房火灾心得体会范文(通用26篇)火灾与地震海啸一样可怕。但由于人们消防意识非常淡薄,常常使火灾有机可乘,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因为疏忽而造成火灾的,不在少数。发生在美国的一场大火灾,方圆数百里变成一片火海,造成数百亿美元的损失。受灾范围之大、损失之惨重,令人瞠目结舌、望而生畏。造成火灾的原因只是因为登山爱好者的疏忽。一个小小的疏jvzquC41o0xvk€jp0eun1npfgzjj~n1866:9?80jvsm
4.增值服务(四)由于IP68防护等级的实现,需要专业的无尘环境,从来料到整机产出需要经过严谨的气密测试流程,保障服务指定维修中心不具备无尘环境以及专业设备,使用本碎屏保无法保证手机满足IP68防护等级。若您的手机需要满足IP68防护等级,可终止使用保障服务,自行申请寄修服务,此时手机的保障服务将会保留,寄修中心具备专业设备&无尘环境jvzquC41cro/l{3ok0ipo8npuwxbplj1fqivonsv1rnppndceeoegwyKpu4ivvqAkpyvtjsegUqv?;>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