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北京会备受世人瞩目,距离举办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在本文中,我们将以地理人的独特视角,谈谈冬奥会举办地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自然及人文地理条件;冬奥北京会为何需要三个赛区联合举办;北京为何能成为奥运史上首座“双奥之城”;冬奥会的举办会给我们带来哪些积极影响;以及是否有兴趣对此大胆预测——2030冬奥会举办城市花落谁家?
冬奥北京会赛区及场馆分布示意图
自然地理与冬奥会
在进入正题之前,先来科普一下冬奥会比赛项目对气象、地形、地貌等赛区选择方面有着怎样的苛求。
首先,从气象角度来看,冬奥会不同的比赛项目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有别:滑雪比赛的雪一般为人工造雪,需要满足雪温低于0℃;自由式空中技巧关键看风,要求比赛时段内1分钟平均风速要小于3米/秒;高山滑雪和自由式争霸赛则要加上能见度,要求能见度大于2公里、且5分钟平均风速小于10米/秒;冬季两项和单板滑雪对温度要求气温不低于-18℃,1分钟平均风速小于10米/秒;越野滑雪则要求气温大于-20℃、5分钟平均风速小于10米/秒;而跳台滑雪则对瞬间风速要求极高,要求瞬时风速小于3米/秒、且无横风,逆风则更有利于比赛,气温大于-25℃即可。当比赛时遇到降雪天气容易影响比赛,当出现大雪、大雾、强回暖天 气(即雪温大于0℃)等不利天气时,往往会临时中断比赛、调整赛程甚至取消比赛。
虽然冰上项目设在室内,气象条件没有雪上项目苛刻,但速度滑冰、短道速滑等项目,对冰面温度,室内气温、湿度、气压等气象条件要求却十分细致。以冰壶项目为例,其对冰面的平整度和冰面质量要求极高,冰温要求在-6℃、-7℃左右最好;如果冰面温度与标准温度相差一点或者平整度不够,都会影响运动员的发挥,进而影响比赛成绩。滑冰比赛冰面不但要求光滑寒冷,而且考虑观众的舒适度,室温还得营造出温暖如春的效果。“完美的冰需要完美的气象条件。”冰壶赛道首席制冰大师斯科特·汉德 森曾如此评价。
所以,国际奥委会在主办城市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申请举办地的基本气象条件。其中指标有两条,一是2月份平均气温是否低于0℃,二是2月份降雪量是否大于30厘米。如果主办城市两项指标中有其中一项可能性低于75%,则没有申请冬奥会主办地的权利。如果有一项或有两项指标的可能性在75%-89%之间,则该城市属于高风险城市,在申办的竞争中将处于相对的劣势。在历届冬奥会中,绝大多数城市在申办时这两项指标综合评估均大于90%。
我们发现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均处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北纬30度到北纬60度之间)地区,且附近有比较高大的山脉。一方面能满足冬季低温、降雪等的基本气象指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冬奥会举办地并非气温越低越好,温度太低不利于运动员发挥水平,也容易导致冻伤,也影响到观众的体感舒适度。所以冬奥会章程规定,气温在-17℃—10℃是冬奥会举办的理想温度范围。
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分布
其次,冬季奥运会对地形条件也很苛刻。尤其是高山滑雪的滑降、超级大回转等竞赛项目需要落差800~1000米的赛道,这就要求赛场有适于修建雪道的山体。从这个角度来看,能成为冬奥会举办城市,其附近一定要有比较高大的山地。
世界主要山脉分布
所以,在气象条件满足的同时,还要具备相应的地形地貌的要求。考虑高山滑降、超级大回转等项目的特殊场地要求,我们不难发现,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附近均有比较高大的山地地形,以满足高山滑降、超级大回转等赛事对场地的需求。如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北美的落基山脉及海岸山脉,以及即将举办的冬奥北京会临近燕山山脉。延安赛区地处北京西北部距离市区约90公里的延庆区小海坨山区(最高海拔2199米),将独立承担本次冬奥会的高山滑雪项目,正是考虑到延庆小海坨的有利地形条件。说到这里,现代高山滑雪诞生于阿尔卑斯山区,且几乎包揽了半数冬奥会的举办地也就不难理解了。
北京、张家口地理位置及周边地形
我们还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本次冬奥北京会由北京、张家口协作举办,分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
延庆赛区“雪游龙”盘卧山脊
其中北京承担全部的冰上项目,北京的延庆赛区承办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项目;张家口赛区承办除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之外的所有雪上项目。这里边是对赛事举办场地的地形地貌条件的充分考量。
延庆赛区“雪飞燕”振翅欲飞
那么,北京能成为既举办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这是受北京的气候特点决定的。
北京的地理纬度为40°N左右,属北温带地区,又处亚欧大陆东部、华北北部,为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所以从奥会比赛项目来看,夏季、冬季的赛事均适合在北京的冬夏季举办。
历届夏季奥会举办城市及国家
人文地理与冬奥会
除了温度、降雪、地形这些自然地理基本条件影响举办地的选择外,举办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则是冬奥会考量的最终决定因素。由于奥运场馆、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各国代表团、运动员及观众的正常生活保障,以及安全保障成本耗资巨大,冬奥会的成本不断升高。这些都需要举办城市拥有强大资金、技术以及管理运营能力的支撑。我们将“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分布图”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图”进行关联,不难发现,冬奥会举办城市几乎全部集中在富裕国家和地区。
此次可能是3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
汤加在哪里?
汤加王国,简称汤加。
(1)地置
属大洋洲,位于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汤加西距斐济650公里,西南距新西兰1770公里。
△汤加地理位置图
(2)政区
汤加由汤加塔布群岛、哈派群岛、瓦瓦乌群岛3个群岛组成,共173个岛屿(其中36个有人居住),其中以汤加塔布岛为最大,它是汤加群岛的主岛,也是汤加王国首都努库阿洛法的所在地。陆地面积747平方公里,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70万平方公里。
(3)气候
汤加属热带雨林气候,5~8 月为旱季,12~4月为雨季。年平均气温南部23℃,北部27℃。年平均降水量1600~2200毫米。11~3月常有飓风和暴雨。
△汤加风光
(4)人口
截至2017年,汤加人口为10.8万。
汤加火山喷发成因?
(1)板块交界处
汤加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在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非常频繁。
△汤加板块位置图
(2)海底火山
火山喷发
1.成因
主要是板块运动。软流层岩浆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2.分布
3.构造
由火山口,岩浆通道和火山锥组成
4.类型
(1)按活动情况,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
(2)按岩浆的通道,分为裂隙式喷发、熔透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三大类。
汤加火山喷发有何影响?
1.海啸
海啸按成因可分为三类:地震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
△多个卫星捕捉到火山喷发的瞬间,海面大面积“炸开”,巨大波纹向外迅速扩散
目前,第一波海啸已经抵达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和智利等地,并造成海水倒灌、民宅被毁等影响。
2.气候变化
媒体报道,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发生了剧烈的火山喷发,同时还引发了海啸,烟柱超过了万米,突破了对流层。火山喷发出来的大量火山灰和气体随着火山气流剧烈的抬升,形成了巨大的云团,云顶突破对流层,云顶亮温达到了-100°,比台风雷伊还要冷。
(1)影响空气质量
火山喷发除了可能带来高温岩浆灼伤外,还有高温气体进入人类呼吸道,甚至进入肺部,导致人体呼吸道受损,严重或可死亡。除此之外还可能会带来民航停运,交通中断等情况。
火山喷发物质
火山喷发的物质可以分为岩浆,碎屑,气体等三类。高温岩浆的温度一般在650℃—1400℃,为地球上岩浆岩的主要来源。火山碎屑则依据大小可以分为火山灰(直径小于2毫米)、火山砾(直径2—64毫米)、火山块(直径大于64毫米)等物质。火山气体主要由水蒸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组成。
火山喷发也会带来一些好的经济资源,例如火山灰富含钙、钾、磷等营养物质,是世界上最为肥沃的土壤之一;火山碎屑流凝固后会形成火山碎屑岩,而其中的凝灰岩可以用作建筑材料。
汤加全国通讯中断,灾情及伤亡数字仍无法统计
据《新西兰先驱报》刚刚报道,由于火山爆发,汤加全国的通讯都已中断,新西兰总理阿德恩于今日表示,新西兰当局正在努力与汤加取得联系,但由于灾情严重,难以展开评估工作,暂时还无法统计当地的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
(2)影响气温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将会导致全球温度暴跌。这是因为火山爆发后,大量的火山灰漂浮到对流层顶部和平流层,这些颗粒能够反射太阳光线,使得太阳能量难以进入到地球表面,从而导致地球降温。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火山喷发影响示意图
作为近30年最强的火山喷发之一,汤加火山喷发会带来一些气候影响。南半球中高纬度的澳洲南部、巴西南部、新西兰、阿根廷、智利及南非的气候将首当其冲;火山喷发点在ENSO监测区附近,警惕火山喷发通过海气遥相关作用,影响风海流,甚至在拉尼娜转中性趋势上加把火,催生厄尔尼诺。
(3)将影响拉尼娜发展
FY-4B静止气象卫星洪阿哈阿帕伊岛火山灰云扩散过程监测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总统令,并签署俄罗斯与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普京宣布承认乌东两地区为独立国家
△俄总统普京电视讲话截图 央视新闻
普京在讲话中表示,顿巴斯局势极其严峻。今天(当地时间2月21日)他发表电视讲话,不仅是为了评估事态,也是为了告诉国民俄罗斯所做的决定以及就此可能采取的措施。普京在讲话中首先回顾了历史,随后表示美国和北约等西方国家已开始无耻地利用乌克兰作为潜在的战争场所,他们源源不断地向乌克兰输送武器,派遣军事教官和顾问。北约与乌克兰举行联合军演,在乌克兰境内驻军,乌克兰的空域和水域也向北约开放。北约总部甚至可以直接指挥乌克兰武装部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普京强调,北约不停地试图说服俄罗斯,北约是一个纯粹的防御性联盟,但历史上的五次东扩已经使北约的军事设施部署在紧邻俄罗斯边境的地区。美国人利用乌克兰推行反俄政策。乌克兰加入北约是对俄罗斯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从历史层面来看,现在接纳或者推迟乌克兰加入北约对俄罗斯来说并无区别。
普京表示,俄罗斯深知自己对捍卫地区稳定和安全的责任。正因如此,俄罗斯提出关于欧洲安全的相关建议。而美国和北约对俄方关于安全保障建议的答复没有回应俄方的三个核心关切,包括北约停止东扩、北约在欧洲的军事基础设施恢复至1997年时的水平、停止在俄罗斯边境附近部署打击性武器。俄方愿与美国和北约讨论一些安全议题,但前提是要就涉及俄方核心关切的主要问题进行一揽子探讨。俄罗斯完全有权利使用一切回应手段捍卫国家安全。
普京表示,顿巴斯地区正在发生“种族灭绝”等人道主义危机。乌克兰当局正试图在顿巴斯上演“闪电战”,而其本身并不想执行明斯克协议。
当天下午,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主持召开了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讨论顿巴斯问题。普京希望全体参会人员基于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民间武装领导人呼吁俄罗斯承认其为独立国家的请求,以及俄罗斯国家杜马致俄罗斯总统关于承认民间武装自称国家的呼吁书,研究俄罗斯的下一步行动以及是否应承认民间武装控制地区为独立国家的问题。和以往的安全会议不同,本次会议全程通过电视进行了直播。
普京表示,为了听到真实的意见表达,他和所有的参会人员都没有就当天的议题进行过预先沟通。
普京强调,是否承认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控制地区为国家,与世界及欧洲安全息息相关,因为利用乌克兰作为与俄罗斯对抗的工具是对俄罗斯的严重威胁。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俄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俄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俄总理米舒斯京、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俄外长拉夫罗夫、俄防长绍伊古、乌克兰问题三方联络小组俄方代表科扎克、俄联邦安全局局长波尔特尼科夫、俄对外情报局局长纳雷什金等人轮流发言,指出乌克兰在西方国家的纵容下拒不执行明斯克协议,还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接触线附近集结包括坦克在内的重型武器以及5.93万名士兵。
为保护顿巴斯地区人民的生命安全,绝大部分参会人员支持立即承认乌东民间武装控制地区为独立国家,少部分成员认为如果局势不能好转则应该承认乌东民间武装控制地区为独立国家。
去年2月底以来,顿巴斯地区交火事件和人员伤亡增多。乌克兰政府军和民间武装互相指责对方破坏停火协议。近期,俄乌关系持续紧张,双方在两国边境地区部署了大量军事人员和武器装备。美国、乌克兰和北约声称俄罗斯在靠近乌东部边境地区集结重兵,有“入侵”之势。俄方对此予以否认,强调北约活动威胁俄边境安全,俄方有权在境内调动部队以保卫领土。
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
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合称顿巴斯,位于乌克兰东部,靠近俄罗斯边界。当地主要产业为煤矿和钢铁生产。
顿涅茨克与卢甘斯克地理位置示意图
地理位置
位于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合称顿巴斯,靠近俄罗斯边界。该地区既有乌克兰政府控制区,也有乌克兰民间武装控制区。
顿巴斯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苏联解体后被归入乌克兰。这里是乌最大煤炭基地,也是前苏联最重要的重工业中心之一。
顿巴斯地区与俄罗斯有着历史、语言、文化、民族和现实经济的深厚纽带,乌克兰承认该地区特殊性,承诺给予一定的自治地位。
人口构成
约360万人生活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其中大多数说俄语,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俄罗斯工人迁徙至此的结果。
宣布独立
乌克兰地理位置
▲欧洲地图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东接俄罗斯、南濒黑海,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饱经战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乌克兰地形地貌
▲乌克兰地形图
乌克兰大部分地区属东欧平原。南部有克里米亚山脉罗曼-科什山。东北为中俄罗斯高地的一部分,东南有亚速海近岸丘陵和顿涅茨岭。
乌克兰气候特征
受大西洋暖湿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克里米亚半岛南部为亚热带气候。1月平均气温-7.4℃,7月平均气温19.6℃。年降水量东南部为300毫米,西北部为600~700毫米,多集中在6、7月份。
乌克兰水系分布
▲乌克兰地形图
乌克兰境内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16条,最长的是第聂伯河,流经乌克兰河段长981公里。其它的有南布格河、德涅斯特河、北顿涅茨河、普鲁特河、多瑙河(河口部分)等。
乌克兰境内有3000多个自然湖泊,主要有亚尔普格湖、萨赛克湖、卡古尔湖和阿利别伊湖等。
乌克兰黑土地
▲世界四大黑土分布图
“黑土”是指地表植被经过长期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土壤,它土质疏松、肥力高,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是黄土的十倍,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大平原,黑土地面积约190万km2,素有“欧洲粮仓”之美称。第聂伯河是欧洲的第三大河,源出俄罗斯瓦尔代丘陵南麓,流经白俄罗斯东部及乌克兰中部,注入黑海第聂伯湾。长2200千米,流域面积50.4万平方千米。
黑土地分布在森林草原地带和草原地带。森林草原地带总面积2020万公顷,占乌克兰国土总面积34%,占全国已耕地面积37%以上。其中,黑灰色森林土壤占该地带的21%、典型的黑土占51%。草原地带总面积2300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38%。这一地带基本为黑土,其中处于北方气候条件下的一般黑土占该地带耕地面积的64%,处于南方气候条件下的黑土占23%。
1928年,“黑风暴”几乎席卷了乌克兰整个地区,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了5至12厘米,最严重的达20多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