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熟悉带鱼,一种海鱼。长腰带也一样,但长度一般都在1米以内。不过,常年生活在海上或海边的人,可能见过一些“巨型带鱼”,它们的长度和体型都比普通带鱼大得多。都是皇带鱼。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报道,在日本某渔港,出现两条“巨大带鱼”,均有4米多长。两条“巨型带鱼”绕着围棋游来游去,游泳姿势十分优美,游了两天就不见了,这引起了日本人的讨论和关注。
为什么人们会讨论和担心这个“带鱼”?其实,这条“巨带鱼”并不是带鱼。它的学名是勒氏章鱼,属于章鱼的一种,章鱼和我们常见的带鱼不是一个鱼种。=>皇带鱼种,而我们常见的带鱼属于鲈形目=>皇带鱼科=>白带鱼种,两者的区别也是非常大的。如下图,上面的细长鱼是带鱼,下面的巨带鱼是皇带鱼。
皇带鱼还有一个名字叫地震鱼,因为当这种鱼出现在海面或者沙滩上时,往往预示着可能会发生地震,所以沿海渔民认为这种鱼有预报地震的功能,所以那天,当我看到这种鱼出现在渔港时,我不禁议论和担忧。
那么皇带鱼为什么会在地震前出现呢?一般认为皇带鱼通常生活在深海中。喜在200米左右深度的海底觅食(活动深度在20~500米之间)。更容易感知地下活动。当气体频繁冒出时,它会浮到水面。这时,往往意味着海底地壳地层有剧烈活动或活动比以前更加频繁。如果接下来发生地震,就意味着它的出现具有地震预警功能了。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皇带鱼浮上水面或出现在沙滩上就假设会发生地震,因为这条鱼在其他情况下也会浮出水面。比如在交配时,通常会有两条甚至十几条皇带鱼出现在水面上,如果数量多的话,甚至会缠成一团。出现在日本渔港的两条勒氏皇带鱼很可能是出现在水面进行交配,然后又回到了深海。
皇带鱼确实很少见。即使是常年生活在海上的渔民,也很少见到皇带鱼。不过,这条鱼还有很多别的名字,比如龙宫使者、白龙王、龙王鱼、大带鱼等。、王鲱鱼、皇带鱼、肥鱼、麦牛、蛮、猪精、白牛等。我们生活在热带和温带的海洋中,它们也是海洋中最长的硬骨鱼。成年皇带鱼长在3米到7.6米之间,体重可达150公斤,体表呈亮银色,腹鳍呈红色,呈桨状,背鳍也呈红色,几乎贯穿头尾,头顶有一顶红色的鬃毛王冠。是肉食性鱼类,十分凶猛,据说有同类相食的习性。
参考资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