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内刊号:61-1088/S
国际刊号:1000-7601
出版地:陕西省杨陵市
综合影响因子:1.958
复合影响因子:3.109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创刊于1983年,是国内旱农领域创办最早的学术类中文核心期刊。期刊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本刊立足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易旱地区农业科学研究前沿,兼顾湿润地区季节性干旱农业实际和国外旱区农业研究动态,全面反映我国干旱、半干旱及湿润易旱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介绍国外有关最新研究进展。以旱作农业为重点,重视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灌溉农业的发展,应用科学研究与应用基础科学研究并重是本刊的特色。本刊主要刊登作物抗旱育种、抗旱生理、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耕作与栽培,作物与土壤水分动态、土壤与植物营养、旱区生态与资源利用、旱作农业机械、旱情监测预报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文献综述以及最新研究动态快报。本刊还设有“专家论坛”栏目,约请国内外旱农研究专家进行专题论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期刊影响因子、被引频次连续多年进入“中国科技期刊前300名排行表”。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版)数据,《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整体影响力居农业科学综合类第二位,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进入学科Q1区。《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为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资讯、超星期刊域出版等数据库核心源期刊,并被Scopus、CA、CABI、AJ、JST等著名数据库收录和转载。编辑部与国外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干旱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和资料交流关系。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近年来荣获国家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及科技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教育部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中国农学会最具传播力期刊、陕西省精品科技期刊、陕西省名刊等诸多荣誉,2019年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进入学科Q1区,2021年入选“三秦卓越期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作者和读者遍及国内外,在我国旱农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其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办刊质量得到了广大作者、读者的普遍认可和赞誉,是推动旱农学术研究、促进成果交流的高效平台。
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期刊影响因子、被引频次连续多年进入“中国科技期刊前300名排行表”。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版)数据,《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整体影响力居农业科学综合类第二位,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进入学科Q1区。《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为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资讯、超星期刊域出版等数据库核心源期刊,并被Scopus、CA、CABI、AJ、JST等著名数据库收录和转载。编辑部与国外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干旱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和资料交流关系。《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近年来荣获国家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及科技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教育部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中国农学会最具传播力期刊、陕西省精品科技期刊、陕西省名刊等诸多荣誉,2019年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进入学科Q1区,2021年入选“三秦卓越期刊”。
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期刊影响因子、被引频次连续多年进入“中国科技期刊前300名排行表”。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版)数据,《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整体影响力居农业科学综合类第二位,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进入学科Q1区。《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为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资讯、超星期刊域出版等数据库核心源期刊,并被Scopus、CA、CABI、AJ、JST等著名数据库收录和转载。编辑部与国外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干旱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和资料交流关系。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近年来荣获国家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及科技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教育部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中国农学会最具传播力期刊、陕西省精品科技期刊、陕西省名刊等诸多荣誉,2019年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进入学科Q1区,2021年入选“三秦卓越期刊”。
1.来稿要求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内容真实。做到资料详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评价客观。研究内容在同类研究中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全文宜控制在 1 万字以内。
3.来稿书写格式按照国标 GB/T 7713.2-2022《学术论文编写规则》和GB/T 7714-2015 《文献与信息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撰写。文稿结构形式按以下顺序: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地址(省份,城市名,邮编),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英文题名,英文作者单位及地址,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分析、结论、讨论、致谢、参考文献以及篇首页脚注。
4.研究论文要求
1.题目
(1)题目:应以确切、简明的词语概括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题名不宜过长,字数控制在25个字以内。题名中避免使用公式、结构式、缩略语等字符。
(2)正文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层次划分不超过三级。如:1,1.1,1.1.1;2,2.1,2.2.1…
2.作者署名与单位
(1)署名作者包括选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部分研究工作,参加论文撰写、能对论文内容负责及解释的人。署名作者应对署名人数、顺序认可。
(2)作者单位应标明全称,并注明所在省份、城市(或县区)、邮政编码。作者署名与单位中英文应保持一致。
3.摘要
(1)试验研究论文:包括研究目的、试验条件和方法、结果及分析、结论。
(2)综述:包括研究内容、主要观点、作者本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论证方法、结论。
(3)理论研究报告:研究主旨、提出的问题、理论依据、分析方法、结论。英文摘要内容与格式与中文摘要保持一致。
4.关键词
5.篇首页脚注
(1)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E-mail。
(2)基金项目:准确、完整地列出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包括国家(或省部级)各类基金项目、攻关项目、“863”及“973”项目、重点或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等。
(3)通信作者:姓名,职称,研究方向,E-mail。一般为研究生导师或本项目的主持人。
6.前言
包括研究意义、研究进展、存在问题以及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7.材料与方法
8.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设计与试验内容,分层次描述和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果。要求图表数据详实,内容可靠,论述实事求是,不作假浮夸,得出的结果合理、可信。实验数据要求标注统计学处理结果。
9.结论与讨论
(1)结论:应依据结果及分析的内容,概括本研究揭示的基本信息和科学规律。
(2)讨论:就本研究与前人研究结果的异同,本研究延伸出的机理、机制,在试验中的感悟和体会,以后研究的思路等问题展开阐述。
10.图、表
引用图、表时二者选其一,图与表格内容不要重复。图表中数据及趋势应与正文一致。图、表中所有内容均应有中英文对照。
(1)图:应设计合理,图题、横竖坐标轴的量、单位,图例,图注应标注齐全。线条图尺寸大小为:(半栏)图宽≤7.5cm,(通栏)图宽≤15cm。照片要求图像清晰,反差适宜,必要时应标明放大倍数。彩色图版像素≥300 万。文中所有统计图、照片、图版,要求提供原始图(统计图要求含有原始数据)
(2)表:一律采用三线表。表格设计应简捷、清晰。表序、表题、表头、表格内容、表注等要标注齐全.
11.量与单位
采用1993年颁布的GB3100-93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ISO1000:1992。物理量名称、符号及单位请用法定计量单位。外文字母、阿拉伯字母的上下角、大小写、正斜体应标注准确,必要时旁注清楚。
12.致谢
13.参考文献
本刊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文献序号在正文引用位置右上角加方括号标示,按照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文末“参考文献”项列出。
具体著录格式见在线投稿网页“文献著录”。建议研究论文文献条目在 30 条以内,综述文献70条以内。
5.投稿注意事项
5.1 凡投寄本刊的稿件,均在2个月内告知处理意见,文稿请勿一稿多投。经本刊通知采用的稿件均按出刊计划编排出版,组稿后责任编辑会与作者联系。稿件刊登后酌付稿酬,并赠送样刊 3 册。
5.2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论文的著作权属于作者,编辑部可对来稿作适当文字修改、删节、或退请作者自行修改,如不愿对原稿进行修改,请在来稿时说明。
5.3 本刊加入了“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据化期刊群》,重庆维普资讯,超星期刊域出版、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作者应得著作权使用费,本刊在稿酬中一次性付给。作者若不同意论文在以上媒体发表或在本刊网站供读者免费查阅,请在来稿时说明。
咨询学术顾问
沟通学术需求
确定指导方案
签订指导合同
验收指导结果
支付指导费用
完成指导服务
本页非期刊官网,不以期刊名义向作者征稿,仅展示期刊信息当做参考资料.要投稿、要查稿,请移步至期刊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