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县区域内遍布盐湖,盐池由此得名。公元553年改为盐州;1913年置盐池县。盐池自置县以来,几易其名。盐州、盐川郡、花马池、盐池县,但始终都与“盐”有关。
唐改盐川郡为盐州,领五原、兴宁两县,武德四年(621年)废兴宁入五原,贞观元年(627年)废盐州,五原县入灵州。次年复于旧城置盐州及五原、兴宁两县隶夏州,改隶灵州。天宝元年(742年)更名五原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盐州,辖五原、白池两县。神龙元年(705年),在今惠安堡附近设置温池县,亦属灵州,贞元三年(787年)为吐蕃所据,九年,吐蕃离去,分属灵州、盐州,均属关内道。
五代分属灵州温池县、盐州五原县,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所据。北宋初属北宋,后属西夏。元代盐州并入环州。
明正统八年(1443年),明朝廷塞外花马盐池北筑花马池城,置花马池营,后改称宁夏后卫,又设兴武营千户所。今盐池县全境分属花马池、兴武营、灵州三个守御千户所。
1913年(民国2年)设盐池县,归属朔方道。
1947年,国民党蒋介石部进攻陕甘宁边区,宁夏马鸿逵部出兵配合,侵占了盐池县的大部分地区。因此,陕甘宁边区盐池县政府迁至县境南部山区李畔时,国民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政府迁至盐池县城。
1949年8月,陕甘宁边区收复盐池(此前在1947年7月曾恢复过一次,时仅月余又撤退)。盐池县政府由山区返回县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陕甘宁边区撤销,并存13年之久的两个盐池县的局面结束。
截至2021年末,全县共有耕地165.89万亩(旱地141.3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5.18%),占全县国土调查总面积的16.87%;草地总面积473.38万亩,占全县国土调查总面积的48.15%;林地总面积214.89万亩,占全县国土调查总面积的21.86%;湿地总面积15282.75亩。
截至2023年3月,盐池县下辖4个镇、4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人民政府驻地位于盐池县鼓楼南路37号。
截止至202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72224人,盐池县常住人口数为16.06万人,其中男性占总人口的51.1%,女性占总人口的48.9%,,城镇人口9.13万人,乡村人口6.93万人,城镇化率为56.85%。出生人口0.15万人,死亡人口0.0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4‰,死亡率为5.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占18.26%;15-59岁人口占66.30%;60岁及以上占15.4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0.58%。
截至2024年末,盐池县常住户6.54万户,常住人口15.96万人,其中男性8.29 万人,女性7.67万人,平均家庭人口2.44人/户。分城乡人口看,城镇人口9.30万人,乡村人口6.66万人,城镇化率为58.27%,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从自然变动情况看,全县常住人口出生人口0.15万人,死亡人口0.11万人,自然增长人口0.04万人,出生率为9.33‰,死亡率为6.8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8‰。
在发音特点上,盐池话中的阴平和普通话里的阴平相对应,是由古平声的清声母字演变而来,但普通话阴平是高平调,盐池话阴平为半高平调,比普通话略低;盐池话中的阳平和普通话里的阳平相对应,是由古平声的浊声母字演变而来,但普通话阳平是中升调,盐池话阳平为低升调,比普通话低;盐池话中的上声和普通话里的上声相对应,是由古上声的清声母字、次浊声母字演变而来,但普通话上声是降升调,盐池话上声为高降调;盐池话中的去声和普通话里的去声相对应,是由古上声全浊声母字及古去声字演变而来,但普通话去声是全降调,盐池话去声是中升调。
灵应山石窟寺距盐池县城37千米,是佛道合一的寺庙,因该寺甚灵,“凡有求必应",故名灵应寺。灵应山石窟开凿于唐代,傍山而凿,居高临下,座西面东,有石窟13孔,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还有热闹非凡的庙会。
2024年,盐池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02亿元,增长8.9%;第二产业增加值136.5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62.89亿元,增长4.6%。三次产业结构为7.4:63.4:29.2,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7.9%、74.2%和17.9%,分别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7、6.3、1.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4040元,比上年增长8.8%。全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86元,比上年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72元,增长7.9%。
2022年,盐池县第一产业中,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2.6%,对农林牧渔业的贡献率达63.5%。全年生猪出栏6.45万头,羊只出栏139.44万只,牛出栏6033头,家禽出栏16.05万羽;实现肉类总产量3.08万吨,其中羊肉产量2.44万吨,牛奶产量5.99万吨。
2024年,盐池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69亿元,按照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9.0%,其中:农业产值10.96亿元,增长11.2%;林业产值0.33亿元,下降63.9%;畜牧业产值21.78亿元,增长10.6%;渔业产值1.33亿元,增长346.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8亿元,增长5.9%。全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2.03万吨,较上年小幅上涨;粮食播种面积78.2万亩,与上年持平。全年全县蔬菜面积5.11万亩,比上年增长12.8%,产量4.62万吨,增长18.2%。年末全县猪、牛、羊、家禽分别存栏5.55万头、2.97万头、128.96万只、14.80万羽,分别增长137.7%、增长4.9%、下降1.1%、下降3.3%。全县猪、牛、羊、家禽累计出栏4.68万头、0.86万头、177.46万只、18.74万只,分别增长18.1%、28.4%、5.5%、2.4%。肉类总产量3.67万吨,增长6.6%。
2022年,盐池县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8.61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115.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0%。
2024年,盐池县工业增加值124.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8%。全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12.01亿元,下降5.7%。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9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08亿元,下降6.4%。
盐池县第三产业依据区位、资源等基础优势,围绕盐池县特色产业,已形成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商贸服务业等服务业多元发展格局。截止2022年,已推出精品旅游线路3条成功举办了重大赛事节会活动30余场次,2022年,盐池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9.60亿元,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7.32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43亿元;营利性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增加值6.81亿元。2022年共接待游客191.42万人,综合收入6.25亿元。
2024年,盐池县服务业增加值62.89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9.83亿元,增长1.2%;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7.56亿元,增长10.1%;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27亿元,增长5.1%;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78亿元,增长1.2%;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42亿元,增长6.3%;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63亿元,增长6.6%;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7.50亿元,增长3.9%;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增加值0.85亿元,增长8.1%。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全年接待游客280.3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2亿元。区内游客215.65万人次,收入7.55亿元。
截至2024年末,盐池县各级各类学校46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中学6所;小学18所;幼儿园19所;特教中心1所。在校学生数24503人。其中高中2923人;职中828人;初中5416人;小学11153人;幼儿园41550人;天使特殊教育中心33人。毕业生数7205人。其中高中1032人;职中289人;初中1834人;小学2029人;幼儿园1978人;天使特教中心43人。招生数6182人。其中高中1044人;职中224人;初中1948人;小学1677人;幼儿园1284人;天使特教中心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4.86%(3-5岁适龄人口数4375人,在园人数4150人)),中毛入学率:98.70%,净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97.92%,高中毛入学率94.8%。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数2183人。其中,高中225人;职业中学68人;初中449人;小学721人;幼儿园706人,天使特教中心14人。专任教师数1811人。其中高中218人;职中68人;初中433人;小学704人;幼儿园380人;天使特教中心8人。
2022年,盐池县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18431人,其中: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24213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7001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87217人。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覆盖率达到100%。
2022年,盐池县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210元提高到了230元(其中国家级基础养老金98元,自治区级基础养老金72元,县级基础养老金60元),60周岁及以上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达到252元(其中基础性养老金23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22元),待遇水平位居全市首位。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每月提高了137.8元,月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2709元。
2024年,盐池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07922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26398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7518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4006人。失业保险参保10395人,工伤保险参保24680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245元提高到280元,比上年提高了14.3个百分点,惠及2.3万人,月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307.6元。企业退休职工、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比上年分别提高7.5、3.5个百分点,月人均养老金水平分别达到2969元和6303元。全年共发放养老金363499人次48679.1万元,其中,企业退休养老金64529人次18670.7万元,机关事业养老金37880人次21848.9万元,城乡居民养老金261090人次8159.5万元。年末全县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225人,失业人员就业人数979人,年末失业人员数1268人(其中女性有898人),年末新增就业人员数2462人。劳动力转移就业45866人,实现转移性收入57256.25万元。年末全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55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968人。全县养老机构3家,农村老饭桌30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9家。
十三五”期间,盐池县分别投资692.72万元和1548.39万元,建成2000平方米的盐池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和5120平方米的残疾人康复中心,为2392名残疾人提供辅具适配。
盐池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2021年,手工地毯织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野狐岭的传说》等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公示为自治区级项目。截止2019年,盐池县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7项。
羊奶干饭是当地特殊风味。每年农历四月下旬至八月中旬,山羊羔断奶期间,人们便饮山羊鲜奶。先将挤来的羊奶烧开,再兑入适量开水或米汤,并加盐,泡入糜子干饭里吃喝,香甜可口。此为农家夏季的主要饭食。羊奶还可以炼制成奶皮子,油香甜脆。
2005年9月,李塬畔革命旧址被公布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7月,盐池县入选“2020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
2021年11月,盐池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1年12月,盐池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认定为“2021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2022年4月,盐池县入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名单。
2023年6月,盐池县被授予“中国生态食材(盐池滩羊)之都”品牌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