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盐碱化形成原因(附考点设计,关注分享有惊喜)

土壤盐碱化是当今世界土壤退化的问题之一。全世界盐渍化土壤面积约10亿公顷;我国盐渍土面积约3460万公顷,耕地盐碱化760万公顷,近1/5耕地发生盐碱化,其中原生盐化型、次生盐化型和各种碱化型分布分别占总面积的52%、40%和8%。盐碱地的产生使得大面积的土壤资源难以利用。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盐碱化土壤产生的具体原因吧。

一、我国土壤盐碱化的分布

我国盐碱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

具体分布在新疆、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河套平原、银川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西部,以及滨海地区。其中西北内陆地区盐碱化耕地面积占总耕地总面积的15%。

二、土壤盐碱化的产生

土壤盐碱化(土壤盐渍化)是指盐分不断向土壤表层聚积形成盐渍土的自然地质过程。简单说就是土壤里边含有太多盐分,就像大家吃饭时盐放多了,人吃了会不舒服,植物也是一样,如果土壤表面的盐分太多,超过了植物能够承受的范围,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就会形成土壤盐碱化。

盐碱化土壤是地下水向上运动将盐分累积到地表形成的。形成土壤盐碱化的要素包括:地下水中要含有一定盐分;地下水距离地表要浅;存在地下水上升的动力,如蒸发等作用力。在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的地区,容易形成土壤盐渍化。地下水含有一定的盐分,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则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在土壤中。经过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会逐渐增加,形成了土壤盐碱化;对于很多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的地区,当洼地水分蒸发后,盐分残留在此处,也形成盐碱地。

三、影响土壤盐碱化产生的具体因素

土壤盐碱化形成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1、自然因素

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

气候因素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盐。在北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性气候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份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

地貌因素特别是盆地、洼地等低洼地形有利于水、盐的汇集。如冲积平原的缓岗,地形较高,一般没有盐碱化威胁;冲积平原的微斜平地,排水不畅,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但一般程度较轻;而洼地及其边缘的坡地或微倾斜平地,则分布较多盐渍土。

地质因素主要反映在土壤母质上。含盐的母质有的是在某个地质历史时期聚积下来的盐分,形成古盐土、含盐地层、盐岩或盐层,在极端干旱的条件下盐分得以残留下来成为目前的残积盐土;还有含盐母质为滨海或盐湖的新沉积物,由于其出露成为陆地,而使土壤含盐。

2、人为因素

造成我国盐碱地的人为因素很多,如排水不畅、缺乏完善的排水系统,缺乏完善的灌溉技术,耕作技术不当以及长期引用咸水灌溉等。

四、土壤盐碱化的危害

土壤盐碱化不仅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而且使土壤物理性恶化,地下水矿化度提高,水变苦,地下水源不能充分利用。同时使大片土地荒芜,农耕地减少,土壤中水、肥等因素互不协调,影响农作物产量。如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五、盐碱化土壤改良措施

国内盐碱地改良利用方法和技术归纳起来大致如下:

1、物理改良

平整土地、深耕晒垡、及时松土、抬高地形、微区改土。

2、水利改良

灌排配套、蓄淡压盐、灌水洗盐、地下排盐。如:结合各地不同自然条件和地形部位的特点,建立排灌系统,灌溉使土壤中盐分溶解于水中,通过在土壤中渗透,自上而下地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洗出去,然后由排水沟排除。

3、化学改良

石膏、磷石膏、过磷酸钙、腐殖酸、泥炭、醋渣等。如施用石膏及其它化学改良物可收到较好效果。如碱化土壤或碱土中含有大量苏打及代换性钠,致使土壤分散,呈强碱性,引起土壤物理性状不良,改良这类土壤除了消除多余的盐分外,主要应降低和消除土壤胶体过多的代换性钠和强碱性,在国外多有施用大量的石膏、硫酸亚铁(黑矾)、硫酸、硫磺等,可收到降低土壤碱性,协调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

4、生物改良

种植水稻、种植耐盐植物田箐等,使用微生物菌肥等。植树造林对改良盐土有良好的作用,林带可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低风速,增加空气温度,从而减少地表蒸发,抑制返盐。

高考地理盐碱化专题设计

一、单选题

1.下图为我国四个地区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图(阴影为荒漠化土地)。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荒漠化的形成因素,正确的一组是( )

A.甲—冻融作用 乙—盐碱化 丙—风蚀作用 丁—水蚀作用

B.甲—过度放牧 乙—盐碱化 丙—风蚀作用 丁—冻融作用

C.甲—冻融作用 乙—水蚀作用 丙—盐碱化 丁—过度樵采

D.甲—风蚀作用 乙—盐碱化 丙—过度垦殖 丁—水蚀作用

土地盐碱化是在干旱、半干旱条件下,由于不合理灌溉与管理不当产生的可溶性盐类在地表积累造成的土地退化现象。阅读1986~1999年我国西部部分省区土壤盐碱化面积变化统计资料(单位:10' km2),回答下列各题。

2.据表中信息,西部各省盐渍化土地的变化情况是

A.西部各省(区)盐碱化土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扩大

B.西部各省(区)次生盐碱化耕地面积均有所下降

C.内蒙古盐碱化土地面积和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增幅最大

D.新疆土壤盐碱化最严重,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下降比例幅度最小

3.据材料信息推测,我国最容易产生土壤盐碱化的地区是

A.高原地区 B.平原地区 C.内陆盆地 D.丘陵地区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制约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为( )

A.地形B.降水C.热量D.光照

5.两地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为( )

A.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B.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土地沙漠化D.土壤盐碱化 水土流失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根据经纬度及图中注记,图中荒漠化的形成因素中,甲位于青藏高原,是三江源地区,主要是冻融作用形成荒漠化,B、D错。乙中华北平原,是因土地盐碱化导致荒漠化。丙是河西走廊,是风蚀作用导致荒漠化。丁是云贵高原,是水蚀作用导致荒漠化。A对,C错。

2.C

3.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2.直接根据表格资料数据判断,内蒙古的盐碱化土地扩大最快。

3.根据表格判断我国土地盐碱化主要集中于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故选C项。

4.B

5.C

【解析】试题分析:

4.两图所示为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两地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气候比较干旱,水源是制约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故答案选B。

5.河套平原地区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引黄河水进行大水漫灌,造成地下水位上升,所以河套平原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壤盐碱化问题;河西走廊地处沙漠边缘地带,由于人类过度地农业生产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故答案选C。

THE END
0.土壤大面积出现盐渍化,十招帮你搞定什么是土壤盐害? 土壤盐害也可称作土壤盐渍化,是土壤深层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的过程。在表层土壤中的这些盐分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当表层土壤中的盐分含量太高或者超过蔬菜能耐受的含量时,生长受阻,土壤盐渍化的危害就表现了出来。 在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299812:5d5:76344ivvq
1.浅谈新疆土壤盐碱化概况及其成因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土地、光热资源,有利于农作物优质高产,生产潜力很大。但是由于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不当所导致的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已成为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性因子之一。 1 新疆土壤盐碱化概况 耕地盐碱化能导致农业生产力的严重衰退,甚至严重到足以使生产者弃耕,同时盐碱化也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疆绿洲灌溉面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8398591:98::5a327:3A;2644tj}rn
2.土壤酸化盐渍化是如何造成的?怎样防治这种土壤退化问题?(八)很多农民种地经常图便宜使用一些使用工业废渣、矿石粉支撑的土壤调理剂,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些劣质原料制成的所谓土壤调理剂,不仅发挥不出比较好的土壤调理效果,反而是加重土壤酸化盐渍化和加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 (九)很多农民种地长年浅耕而连续多年不进行深翻,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直接加重土壤盐渍化——耕jvzq<84yyy4dg}z3324dqv4kpfky0ymrAoCdqwygpv,d?rsfgz,b?|mqy(ibvri?86,jfF6424
3.土壤盐渍化的原因土地盐碱化的原因 原因有:1、气候的影响:气候的干燥度和地面蒸发与降水比值与土壤的盐渍化关系十分密切jvzquC41yy}/3?850eun1jxm14636A70jvsm
4.造成河套平原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有()①地下水位高②蒸发大③分析土壤盐渍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漫灌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或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当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时,形成的盐碱灾害. 解答解:读图,河套平原地区位于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⑤错,主要灌溉水源是引黄河水灌溉,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高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mq1ujoukhnf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