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年干旱地区的陆地水储量或将明显减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近期,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树东带领的生态水文遥感团队,在干旱区生态水文响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研究团队揭示了过去四十年来(1982年至2016年)全球干旱地区植被生长和陆地水储量的趋势,对陆地水存储对植被生长的响应进行了深入评估,并对未来陆地水存储的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

据了解,研究团队主要基于卫星获取的植被产品(归一化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总初级生产力和植被光学厚度)以及卫星和模型获得的陆地水储量数据(陆地水存储异常和土壤湿度)开展研究工作。其中,量化了干旱地区植被生长与陆地水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整合卫星观测数据和模型输出,发现自1982年至2016年,全球干旱地区的植被生长总体呈增加趋势,而陆地水存储则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以农田为主的地区,干旱地区的绿度变化与陆地水储量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在植被生产力增长速率较高的情况下,尤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干旱地区的水储量减少并非径流,而主要受降水和蒸散发变率的影响。

全球生态水文变量近四十年的变化趋势

研究团队结合遥感观测数据、地球系统模型模拟和机器学习方法,对生态水文变量的未来趋势进行了预测。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到2100年,干旱地区的陆地水储量可能会明显减少,而干旱地区的扩张可能达到4.1-10.6%。这一预测不仅揭示了干旱地区对植被生长持续不利的响应,还凸显了协调规划生态恢复、农业管理和水资源利用的紧迫性。

研究团队还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干旱区水文状况的影响。干旱地区植被生长与陆地水储量之间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区域环境、气候要素和人类活动。其中,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是干旱地区的主要经济活动,由此带来的对植被生长对水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这将影响到全球约51.7亿人口,其中包括发展中国家64%的人口。

全球变化背景下干旱区生态水文变量未来变化趋势

该项研究为深入理解干旱地区生态系统变率与转变提供了重要线索,为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这一研究成果以“Past and future adverse response of 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s to increased vegetation growth in drylands”为题,在Nature出版集团旗下期刊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上发表。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美国布朗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本研究的第一完成单位,刘凯博士为第一作者,王树东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THE END
0.中国在西北干旱地区找到多处水源地中新社呼和浩特七月七日电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近日在这里透露,中国在“九五”期间实施的“西北找水特别计划”取得重要成果,迄今已在沙漠区、岩溶区、苦咸水区等地区找到水源地和富水地段五十余处,初步确定地下水可采水量每年在十亿立方米以上。 据介绍,中国西北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水资源相当贫乏jvzq<84yyy4djrscpg}t0lto14612659/2>04?458::90qyon
1.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30条 1李宝兴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J];中国沙漠;1982年01期 2樊新建;蔺悦霞;夯实水资源高科技装备 在水利事业终端计量管控的基础——新疆地下水资源计量管控系统在博乐市节水中的应用[J];中国计量;2021年03期 3曹万金地下水资源枯竭的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1996年01期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HU\6;:462296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