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旱地主要分布在A.秦岭一淮河以北地区 B.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 C.青藏高原地区 D.西北内陆干旱地区
解析试题分析:秦岭—淮河一线是以北的年降水量小于800 mm,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既有冬小麦,也有春小麦。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土地类型的分布。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目,难度一般。学生熟练掌握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即可。同时也兼顾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知识梳理】一、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1、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2、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3、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4、难以利用的土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等):新疆、内蒙古、青藏高原等。二、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和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也是我国800 mm年降水量等值线和一月份0 °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该线以北的年降水量小于800 mm,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既有冬小麦,也有春小麦。东北地区的典型植被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草甸草原为特色,华北为落叶阔叶林。该线以南的年降水量大于800 mm,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被破坏。它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制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根据你的理解,回答小题。【小题1】 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B.围湖造田,开垦荒山C.南水北调,发展生产D.发展工业,不管排放【小题2】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B.是低投入、高效益的模式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D.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发达国家不会产生【小题3】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盛事滋丁,永不加赋B.斩伐养长,不失其时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D.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石家庄市原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至正定县城时,车站南迁十几千米建在石家庄,后来又有两条铁路在此与京汉线相交,使其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迅速发展,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100万。据此回答小题。【小题1】在石家庄与京广线相交的两条铁路是( )A.胶济线、石太线B.石太线、陇海线C.焦柳线、石德线D.石德线、石太线【小题2】石家庄市发展成为1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主要的直接原因是( )A.处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B.有丰富的矿产资源C.铁路的修建和发展D.原有的工农业基础较好【小题3】上述事实说明( )A.一个地区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和发展规模B.一个地区修建了铁路,就会促成这个地区形成一座大城市C.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D.能否成为100万人口大城市,关键要看铁路的修建
近三十年来,制造业逐渐转移到A.英国一德国 B.德国一美国 C.东亚一拉美 D.美国一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