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核心素养定位
体系架构预览
1.识记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识记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干湿地区的划分;识记我国气候的分布与特征。(区域认知)
2.综合分析我国气温、降水的差异及成因。(综合思维)
3.能够判读、绘制(简易)我国气候的各类图示。(地理实践力)
4.能够分析我国气候特征对农业的影响;能够分析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治。(人地协调观)
一、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填图绘图]
在上图中填绘下列内容:
(1)描绘出:
①秦岭—淮河线,填写其两侧的温度带的名称。
②我国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观察位于热带的地区主要有哪些?
(2)填出:甘肃省、青海省、黑龙江省和广东省,观察其所处的温度带。
1.气温分布特点
(1)冬季:南北温差大,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2)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2.温度带划分及主要分布地区
温度带
分布
热带
西双版纳、雷州半岛、海南岛、台湾岛南部
亚热带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暖温带
华北平原、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
中温带
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准噶尔盆地、东北平原
寒温带
大兴安岭北段
高原气候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北部
二、降水分布与干湿地区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填图绘图]
在上图中填绘下列内容:
(1)描绘出:800 mm、400 mm、200 mm三条年等降水量线。
(2)填出:四个干湿地区的名称。
1.降水的时空分布
(1)空间分布
①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秋季节。
②年际变化大:主要受夏季风势力强弱和进退时间早晚的影响。
2.干湿地区的分布
年降水量(mm)
干湿状况
分布地区
A湿润区
>800
降水量>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三省东部
B半湿润区
400~800
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青藏高原东南部
C半干旱区
200~400
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分
D干旱区
<200
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
三、我国的气候特征
图1 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图2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
[填图绘图]
在上图中填绘下列内容:
(1)在图1中标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
(2)在图2中描绘出:秦岭—淮河线和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分界线,并填写其两侧的气候类型。
(3)在图2中填出:110°E经线穿过的气候类型名称。
1.特征之一——季风气候显著
(1)主要表现
①气温:冬季寒冷(或低温),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
(2)成因:我国冬季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或低温少雨);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炎热多雨。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特征之二——雨热同期
(1)主要表现:除高原、高山外,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好。
(2)成因:夏季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得到的太阳光照多,气温高,同时夏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
3.特征之三——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表现:我国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2)成因:我国南北跨纬度大,东西距海远近不同,地形复杂多样。
(3)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气候类型
分布区
A热带季风气候
云南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台湾省南部
B亚热带季风气候
秦岭—淮河以南
C 温带季风气候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北地区
E高原高山气候
青藏高原地区
四、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1.寒潮:发生在每年的秋末、冬季和初春的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只有西藏、云贵地区受其影响较小。
2.台风:发生在每年的夏秋季节的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
3.旱涝灾害: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交替出现。
能力点一 中国气温分布及成因
[技 法 突 破]
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季节
分布规律
形成原因
冬季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
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昼长短于南方,使得北方获得的热量远小于南方;②南方离冬季风源地较远,加上地形阻隔,受冷空气的影响弱于北方
夏季
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虽然小于南方,但昼长却长于南方,得到的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2.我国夏季气温最高与冬季气温最低地区及其成因
(1)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吐鲁番盆地。
成因: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部气流越过山地在此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热风;②沙漠广布,升温快;③空气干燥少云,太阳辐射强。
(2)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漠河。
能力点二 中国的降水与雨带移动
[技 法 突 破]
1.我国的降水特点、成因及影响
空间分布
总体格局
南北差异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基本特点(规律)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4月至10月的夏秋季节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成因
东南沿海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
由夏季风进退规律决定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由夏季风进退异常造成的
影响
东南部湿润,越向西北内陆越干燥
北方易出现春旱、夏涝,南方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得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得晚,南涝北旱
2.我国东部雨带移动规律
能力点三 中国气候特征的影响及气象灾害
[技 法 突 破]
1.中国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中国主要气象灾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灾害
成因
防治措施
梅雨
春末夏初,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
降水多时——排水;出现“空梅”天气——引水灌溉
伏旱
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高温干燥的天气
组织抗旱,若有台风形成可以缓解旱情
台风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受强烈的热带气旋影响,带来狂风暴雨
加强预报,建立健全政策法规,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春旱
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加上雨季未到,降水少,农业灌溉需水量大,导致土壤缺水,河湖水位下降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寒潮
冬半年,我国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受强冷空气影响,形成大风、雨雪、冻害
加强警报,做好防寒准备
风沙天气
春季,我国北方地区受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形成沙尘天气
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暴雨洪涝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加强土地管理,加强监测预报,拟定居民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建立健全防洪保险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