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农作物的分类以及分布!相差倍多!泰国稻米的亩产量有多高比中国大米好在哪里中国优质大米推荐!水稻棉花种植小麦

农作物指农业上栽培的各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果树和做工业原料用的棉花﹑烟草等。

一、常见农作物的分类及原产地

农作物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用途兼顾植物学的分类法为农业上所习用。大田作物按用途常可区别为食用、工业原料用和饲用三大类,但由于同一种作物常有多种用途,一般只按其主要用途来划分。

常见农作物分类及原产地表:

ID

农作物分类

常见作物名称

原产地

谷类作物

(粮食作物)

小麦

西亚和中亚

水稻

中国和印度

11世纪(早稻)

玉米

墨西哥

16世纪

高粱

非洲中部

中国

12—13世纪

谷子(稷)

中国

豆类作物

油料作物

大豆

中国

向日葵、芝麻

美洲

16世纪末

花生、油菜

中国

芝麻

非洲

汉代

棉花、油茶、油棕、

油橄榄、蓖麻等

非洲(油棕)

薯类作物

马铃薯

南美洲

清初

甘薯

中美洲

明代

山药

亚洲、非洲、美洲

糖料作物

甜菜

地中海沿岸、中亚

5世纪

甘蔗

印度

春秋战国时期

饮料作物

中国

咖啡

非洲

可可

南美洲

蛇麻花(啤酒花)

捷克、中国新疆

植物性

纤维作物

麻类作物

麻类作物

棉花

中国和印度

汉代或宋代

剑麻

剑麻(中美洲)

1901年

蕉麻(马尼拉麻)

蕉麻(菲律宾)

1957年广东

亚麻

地中海沿岸

纤维性1906年

黄麻

东南亚

唐以前

苎麻、大麻(火麻)

中国

蔬菜、瓜类 桑、果树

番茄

南美洲

明代

黄瓜、南瓜

印度(黄瓜)

南瓜(非洲)

西汉(黄瓜)

印度、中国等

辣椒

中南美洲

16世纪

哈密瓜、西瓜

非洲(西瓜)

五代

柑橘

中国

菠萝

南美洲

1605年

香蕉

中国、非洲

苹果、李、杏、桃

中国

椰枣、葡萄

中亚、西亚

(葡萄)

前2世纪

其他包括:染料、香料、药用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花卉、烟草、橡胶等

玫瑰

中国和朝鲜

月季

中国

茉莉花

伊朗

晋朝

郁金香

中国青藏高原

唐朝传入中原

樱花

中国

常春藤

亚洲和北非等

橡胶树

金鸡纳霜

南美洲

烟草

美洲

16世纪

注:空格表示原产地为中国,或未引入中国种植,不详或有争议。

二、主要农作物在世界和我国的分布

1. 谷类作物

世界主要的商品谷物生产国主要分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年产量大于一亿吨的有:中国、美国、印度和俄罗斯。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是世界著名的混合农业生产区,澳大利亚也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美国已形成专门化商品化的农业生产体系,玉米区、小麦区、乳畜带主要农业带主要分布于中央大平原。俄罗斯的小麦和玉米主产区集中在其后相对温和的东欧平原以及纬度相对较低的南部顿河流域。西伯利亚各大河的上游河谷两岸。

小麦 按播种季节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我国以冬小麦为主,主要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地区,长江以南地区也有分布。

玉米 分布于北纬58°至南纬40°之间的 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从低于海平面的盆地到海拔3600米以上地区,都能种植。以北美洲最多,次为亚洲、拉丁美洲和欧洲。种植面积和产量以美国第一,中国次之,巴西居三,其他还有南非和墨西哥等。

中国的玉米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北走向西南的斜长形地带内,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85%。中国可分为6个玉米种植区: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区;玉米植株形态西南山地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和青藏高原玉米区。

水稻 世界上的水稻生产,绝大部分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全球水稻种植面积1.5亿公顷,总产量6亿吨。亚洲的水稻生产和消费占全球的90%。中国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年种植面积约2860万公顷,占全球水稻种植面积的1/5,年产稻米1 .85亿吨。印度是也是水稻生产大国,总产量930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

2. 豆类作物、油料作物

大豆 世界大豆主要出口有美国、加拿大、巴西和阿根廷。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维持在1600万吨左右,其中有接近半数的大豆用于压榨。中国大豆主产区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安徽、河南省等。

大豆是喜温作物,夏季宜有高温,适于我国北方温带地区栽培。由于大豆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能提高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最适于和其他作物轮作或套种间作。地区分布而言,大豆几乎遍及全国,而以东北松辽平原和华北黄淮平原最为集中。在松辽平原大豆多半与春小麦进行轮作,也有和玉米间作、混作的。这里的气候和土质条件适宜大豆栽培,种植的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商品率高,是我国最大的商品大豆生产基地。黄淮平原播种面积主要集中分布在淮河以北,石德铁路以南,京广铁路以东的平原地区,一般与冬小麦轮作换茬,所产主要作为本区人民的口粮之一,商品率不高。

花生 在油料作物中,花生的重要性居首位,主要分布在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中国花生分布很广,各地都有种植。主产地区为山东、辽宁东部、广东雷州半岛、黄淮河地区以及东南沿海的海滨丘陵和沙土区。其中以北方的河北、河南,苏、皖两省北部等地区较多,山东半岛、鲁中南丘陵、冀东滦河下游、豫东黄泛区以及苏皖两省淮北地区是目前我国北方花生的重点产区。

油菜 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的主产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产带,其菜籽总产占世界菜籽总量的25%。近年有“北移南迁”趋向,如黄淮海平原、辽、黑及华南地区。

向日葵 向日葵为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主产区北纬35°至55°之间。平均纬度差1°,气温相差1.5℃。近30年来总产量增长最快的油料作物之一,年增长率7.1%。世界上油葵的主产国是俄罗斯、阿根廷、法国,中国等。

我国向日葵主产区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如内蒙古、吉林、辽宁、黑龙江、山西等省、自治区。向日葵的生产潜力很大,可向西南、中南和华东地区扩种。

3. 糖料作物

甘蔗 甘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巴西热带地区的光照使得这里非常适合种植甘蔗。现在,巴西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种植国。其他主要种植区有印度北部,西印度群岛的古巴,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北部等地。我国甘蔗种植面积十分有限,主要分布在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六省。

甜菜 甜菜生长期短,耐盐碱干旱,喜温凉,分布在北纬65°到南纬45°之间的冷凉地区,其中俄罗斯、法国、美国、波兰、德国和中国等种植较多。我国甜菜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三个产区,其中东北种植最多。在西南部地区,如贵州省的毕节、威宁,四川省的阿坝高原,湖北省的恩施和云南省的曲靖等地,虽纬度较低,但由于海拔高、气候垂直变化大,也可以种植春播甜菜。黄淮流域夏播甜菜区是近年发展起来的。

4. 饮料作物

茶 茶是茶属植物中的常绿植物,它起源于中国西南部云南、贵州、四川一带。

茶树有灌木和乔木两大品系。灌木树高1~3米,叶长约5厘米,特性耐寒,生长于中国长江流域各省,后来传入日本、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俄罗斯等国。乔木树高10~30米,叶长约15~36厘米,在热带气候条件下生长茂盛,它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西南、华南以及印度、缅甸和越南等国的部分茶区。世界主要产茶国主要有中国、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和肯尼亚马拉维等。

茶树最适合于生长在潮热的条件下,最适合生长的气候条件为10℃~30℃的温度范围,年降雨为203~229厘米,海拔高度300~2130米。海拔与湿度结合能促进必要的缓慢生长,茶树种植的海拔越高,味道越醇,品质越高。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茶叶都来自于海拔1200米的灌木种植地——如海拔很高的斯里兰卡、中国的武夷山、印度最好的茶叶生产地大吉岭(Darjeelings)等。

咖啡 咖啡树理想的生长环境是温度在36℃到42℃,适当的海拔高度和年雨量在1000mm到3000mm之间,最好的土壤是分解的火山土,腐植土和透气渗透性土壤的混合。

巴西各种等级及种类的咖啡占全球三分之一消费量,也就是世界第一的咖啡生产国,除了上等咖啡外,一般咖啡是以量取胜。哥伦比亚是全球最大的洗净淡味阿拉巴斯塔咖啡生产国,近年来平均产量为1100-1200万袋,同越南角逐全球第二大咖啡生产国的宝座。哥伦比亚有世界上最好的咖啡豆,味道香醇,最受欢迎的有曼特宁。越南生产的Robusta咖啡,主要是雀巢咖啡和宝洁用来制造即溶咖啡的咖啡豆。安哥拉是全世界第四大咖啡外销国,仅生产少量的阿拉比卡咖啡,是综合豆中的上品。哥斯大黎加咖啡豆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之一,味道温和,浓郁,强烈芬芳。依索比亚是阿拉比卡种咖啡豆的始祖,酸度很高,带有葡萄酒口味,温和,味道强劲,香气宜人。牙买加高山咖啡是西印度群岛最好的咖啡,其中蓝山咖啡在品质,特色,香味,甘润方面,都是完美无缺。也门生产摩卡咖啡(卡布奇诺+巧克力),从人们开始饮用咖啡以来,摩卡一直就是公认的好咖啡,有与众不同的酸性,咖啡本身也十分香浓。委内瑞拉咖啡品质优秀,是世上最好的咖啡之一,温和婉约细致,酸中带有吸引人的香气。

可可 可可原产于南美洲,19世纪后期被移植到非洲几内亚湾一带。可可喜高温多雨,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有干湿季和微风气候更佳。可可集中分布在南北半球等温线20℃以内地区。可可全部生产在发展中国家,消费却以发达国家为主。非洲占世界总栽培面积的70%和产量的 1/2以上,是世界的最大的可可生产区。其中科特迪瓦居首位,是世界最大的可可生产国(占世界的30%)和出口国(占1/3)。加纳被誉为“可可王国”,年产50多万吨,几乎全部用于出口,居世界出口量的第二位(占16%)。尼日利亚、喀麦隆等国也较重要。拉丁美洲次之,约占世界总栽培面积的1/4和产量的 1/3。巴西年产可可20多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第二位(占5%)和出口量的第5位。近些年亚洲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产量增加较快,现已居世界的第四位和第五位,成为主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可可多输往西欧和美国。

5. 植物性纤维作物、麻类作物

棉花 由于灌溉技术的进步和对棉花质量要求的提高,棉花日益向具有灌溉条件的干旱地区集中。美国、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此外埃及和乌兹别克斯坦也是世界著名的棉花生产国。

埃及 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燥炎热,其96%的国土面积为沙漠地,可耕地主要集中于尼罗河流域。农田面积虽少,但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良,自然环境利于棉花生长。棉花是埃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埃及也是长绒棉生产、出口大国。埃及棉田集中在尼罗河河谷地带及三角洲地区,其中以开罗附近和三角洲地区棉田面积最大,所生产的棉花占全国的60%,且全为长绒和超长绒棉,埃及长绒棉占全世界长绒棉产量的一半。开罗以南的整个尼罗河谷地为上埃及,也有棉花种植,除长绒棉外还有中绒棉。

中国 我国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我国各棉区中,新疆光热条件是最适宜种植棉花的,这使其出产的棉花拥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品质优势。新疆每年出产的棉花八成以上运往沿海纺织工业发达的地区销售,支撑着中国工业用棉的三分天下。

新疆每年出产的棉花占到世界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知名度。由于新疆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国首屈一指,新疆棉花生产成本不仅远远低于其他国内棉区,也低于美国的棉花生产成本,这大大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其庞大的产量也为中国棉花在国际市场上争取了一定的话语权。

产量持续增长的新疆棉花,2007年在种植面积、总产量、平均亩产等7项指标上已连续15年位居全国首位。天山南北庞大的棉花产量使我国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产棉国,今年新疆棉花产量预计将超过240万吨,超过美国棉花总产量的一半。而这一“白色经济”也凭借不断增强的硬实力,改写着中国棉花生产版图。

乌兹别克斯坦是目前世界上第五大棉花生产国和第二大棉花出口国,2006-07年度种植面积139万公顷,籽棉产量360万吨(皮棉117万吨)。有“白金之国”之称。

蕉麻、剑麻、亚麻和黄麻

蕉麻是热带纤维作物。原产菲律宾。厄瓜多尔和危地马拉等国有少量种植。中国台湾、广东曾引种。蕉麻要求高温、高湿,适宜生长于温度27~29℃,年降水量2500~2800毫米的环境。要求土层深厚,排水好的肥沃土壤。从叶鞘中取纤维,硬质纤维,耐水浸,拉力大。用于织鱼网、绳索、麻布或包装袋等。

剑麻剑麻又称西色尔麻,具有喜温、耐旱的特点,适于热带、亚热带广大地区栽培。剑麻原产中美洲,现世界上剑麻的主要产国有巴西、坦桑尼亚等,我国剑麻主要分布在生长于雷州半岛及广西部分地区。

剑麻纤维在海水中的耐腐特别强,因此适宜于制造舰艇和渔船的绳索、缆绳、绳网等,但近年来由于合成纤维的发展,在这方面的作用有逐渐被取代的趋势。在剑麻制品正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如可制成优质墙纸、剑麻布、抛光轮、剑麻地毯、工艺品等。

亚麻是古老的韧皮纤维作物和油料作物。亚麻起源于近东、地中海沿岸。油用型亚麻又叫做胡麻。胡麻在我国至少有1000年栽培历史。纤维型亚麻是1906年从日本引入的。中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亚麻喜凉爽、湿润的气候。亚麻纤维具有拉力强、柔软、细度好、导电弱、吸水散水快、膨胀率大等特点,可纺高支纱,制高级衣料。

黄麻又名络麻、绿麻。一年生草本韧皮纤维作物。黄洋麻的传统产品是麻袋、麻布、麻纱线,麻袋是最主要的产品。我国有着丰富的黄洋麻资源,是继印度和孟加拉国之后世界黄洋麻及其制品的第三大生产国。黄洋麻的可降解性,使其再产业用领域中大有作为,作为传统产品的延伸,黄麻织物还可以用于制作树干包扎、防寒冻和虫害的包树布,用于治沙保土、护坡护堤的网状土工布,用于道路建设、无土草皮的毡状席垫等土工产品。除此之外,黄麻还开始向家用和服用领域发展,目前已有企业开发出高支机织地毯高强度黄麻纱线,工艺黄麻细布及复合布等,在印度等国家,黄麻已用于生产胶高档的产品如黄麻地毯、各式服装、手提袋、鞋、帽、玩具、座垫、台布、绒毯、包装箱以及某些工艺品等。

6. 药用作物、天然橡胶树的分布

药用作物——金鸡纳树

金鸡纳霜,又叫“奎宁”。金鸡纳树,常绿乔木灌叶,阔叶,干高二三丈,冬季落叶代谢,新叶旋亦萌发,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目前,印度尼西亚的金鸡纳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

天然橡胶树

天然橡胶树属热带雨林乔木,种植地域基本分布于南北纬15℃以内,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约占世界天然橡胶种植面积的90%。生产国主要有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中国、印度、越南、缅甸、斯里兰卡等,尤以前三国为主,产量占世界产量的60%以上,且将所产天然橡胶的绝大部分用于出口,其中,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出口占产量比高达90%以上。马来西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最大生产国。

天然橡胶供给。我国天然橡胶产区有海南、云南、广东、广西以及福建等地,主要集中在有海南、云南两省。一般情况下,海南割胶季节从每年3月25日至12月25日,云南从每年的4月至11月25日。近几年,我国干胶年产量在40~60万吨之间,处于世界前五位。

在地理大发现之后,人们通过文化交流,把农作物和驯化动物从其他源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此过程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食物品种和各国的农业生产类型。美洲的玉米、烟草、马铃薯、甘薯、花生、辣椒等农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工、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中国的大豆、谷子、茶、柑橘、月季等作物也通过各种形式传入世界其他各国,扩大了人们食物的来源,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平均单产高于小麦和玉米,是国内“最能产粮”的粮食作物。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水稻的平均单产为474公斤/亩,比小麦的单产高22.4%,比玉米高13.1%。

我国水稻的单产常年位于世界前列,但在大米的品质方面却存在不足,“稻强米弱”的现象比较突出。而被誉为“世界米仓”的泰国,其稻米生产则呈现出“稻弱米强”的特点,该国盛产的茉莉香米闻名全球,垩白少,米粒晶莹剔透,口感上乘,深受国际市场欢迎。

我们知道,水稻生产有两大评价指标,一是产量,二是品质。那么,泰国水稻的单产究竟如何?泰国香米和中国大米相比,又有哪些优势呢?

泰国水稻的亩产量有多高?

泰国是水稻的生产大户。由于种植面积广,全球销量高,泰国也被冠以“亚洲大米碗”的称号。据美国农业部统计,近十年来泰国水稻的种植面积一直维持在1000万公顷左右,总产量在3000万吨上下徘徊,出口量600~1100万吨不等。

泰国的稻米主要分布在四个规模化的种植区,分别是北方稻区(32%)、东北稻区(46%)、中央稻区(21%)以及南部稻区(1%)。各大稻区的土壤条件、生态类型各有不同,资质最好的当属北方稻区,分布在平原区和低地区,灌溉条件较好,单产为全国之最;位于呵叻高原上的东北稻区条件较差,土壤贫瘠,水源较少,单产也比较低。

在环境和气候方面,泰国稻米的最大优势是热量足,水源充沛。泰国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高达24~30℃,降雨充沛,水热资源丰富。鉴于气候影响,泰国的水稻分为两个种植季:旱季和雨季。雨季为6~11月,旱季为1月~5月,水稻插秧的时间和雨季、旱季基本同步。

统计年鉴显示,泰国水稻的熟制以一年一熟为主,部分地区可实现一年两熟,甚至是一年三熟。其中,两熟制水稻的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20%左右,头季稻属于雨季稻,一般在5~6月份播种,有灌溉条件的推迟到7~8月,当年11~12月份相继收割。二季稻属于旱季稻,一般在12月下旬播种,次年3~4月份即可收获。

虽然一年可以种植多茬水稻,但泰国水稻的平均单产并不高。据统计,2019年泰国的水稻种植面积为989万公顷,总产量2675万吨,平均单产为2.7吨/公顷,换算成亩产量只有180公斤。2000~2019年,泰国水稻的亩产量一直在200公斤上下浮动,和302.6公斤/亩的世界平均单产(2014年数据)还有不小的差距。

泰国水稻的亩产量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品种的限制。泰国主推的水稻品种是常规水稻,化肥的施用量较我国更低,产量也更低。相比之下,杂交水稻则具有穗大粒多、单产高的优势,泰国也确实种植了杂交水稻,但占比不到2%,起到的增产效果微乎其微。

泰国为何不大规模种植杂交水稻呢?主要原因还是口感较差。泰国稻米早已实现自给自足,总产量大于国内需求,农业部门在品种选育上更重视大米的品质(而非单产),产品出口导向明显。正是因为需求和定位不同,杂交水稻在泰国的推广受到了限制,相关的育种研究和推广试验几乎无人问津。

泰国香米品质究竟有多好?

水稻的品种分为两大类:籼稻和粳稻,泰国主要的水稻品种都是籼稻,主要用于食用和出口。泰国的农业专家十分重视稻米品质,目前主推的水稻品种有很多都是上世纪50~60年代的选育产物。

在泰国上千万公顷的水稻田中,主推品种只有27个,其中每一个品种都经过了严格的评估审定,大米的外观、色泽、口感以及加工特性等方面都具有不俗的表现。

在泰国素林府、武里南府等著名的香米产区,主要的品种是KDML105和RD15,从这两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品种的优越性。

KDML105在泰国已推广种植了60多年,米粒细长,垩白率低,口感香糯,还具有特殊的露兜树香味。该品种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0%左右,是国际公认的高档香米。在2017年举办的世界稻米大会上,泰国的KDML105还被评选为了世界上最好的稻米,在21个优质稻米品种中拔得头筹。2021年,KDML105再次获得冠军,这也是该品种累计第7次斩获冠军。

RD15是在KDML105的基础上经过伽马射线诱导突变形成的品种,在泰国东北部和北部推广种植了50多年,比旧品种早熟7~10天。为确保香米的出口品质,泰国制定了严格的大米标准,比如泰国贸易部就规定:只有RD15和KDML105两个品种含量不低于92%的大米才可以称之为泰国茉莉香米,即“Thai Hom Mali Rice”。

泰国稻米在加工上也具有较高的品质。在加工时,泰国米厂利用白度仪检查糙米的加工质量,白度共分为20个等级,可见指标的细致程度。为了提高稻米的档次,加工企业还对优质大米进行抛光处理,使米粒表面光洁透亮,卖相更加诱人。

最重要的是,泰国米厂还对大米进行严格的分级管理,以行业标准的形式予以划分,整米率、米粒尺寸、碾磨程度、水分、味道等均有专人检验。只有合格的大米产品才能出厂销售。这种分级制度对于把控大米的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生产端也起到了引导效果。

泰国和中国大米的优势与不足

泰国稻米的优势在于较高的品质与严格的加工管理,大米品牌的国际知名度高,经济效益好。但劣势也很明显,比如:单产低;稻农老龄化严重;不少稻田连作种植单一水稻品种,容易诱发病虫害;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有待提高;缺少保护性耕作的种植制度等等。

抛开单产,我国水稻的生产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种植品种多且杂乱,没有统一的质量评定标准;

我国水稻的经济效益较低,种植户把追求产量作为首要目标,忽视了稻米的品质;

在加工层面,我国存在着“稻强米弱”的问题,稻米品质不均一,加工性能和食品加工需求不匹配,品种结构急需优化升级;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在种植成本上,同样是一亩水稻,我国的生产投入总体高于泰国,大米产品的竞争力较低。

在以上问题中,最突出的还是稻米的品质问题,根源就在品种上。其实,我国水稻的品种多样性要高于泰国水稻,很多优质稻米在食味、外观等方面并不逊色于泰国的茉莉香米。但由于品牌效应欠缺,国内的优质稻米销售量占比较低,在生产上并没有实现区域化、规模化,难以做到“专收专储专用”。

一方面,中泰两国的稻米产量差异巨大。近年来,泰国稻米的亩产量只有150~200公斤,总产量约3000万吨;中国稻米的亩产量为400~500公斤,总产量高达2.1亿吨,遥遥领先于泰国稻米。

另一方面,泰国稻米的品质优势比我国更明显,对我国广东、海南等省份有重要的借鉴价值。长期以来,国内普遍认为被“南方高温逼熟”的水稻品质不佳,但泰国的茉莉香米却表明:高温地区同样可以种出优质稻米。通过引入泰国的抗高温优质籼稻,借鉴选育经验,我国南方的籼型水稻育种就有望实现品质升级,为市场贡献更多的优质好米。

中国人餐桌上的主食之一就是米饭,中国人种植的稻米的历史很悠久,种植的种类也很多,每一种稻米都有不一样的特色和口感,一起来看看你吃过几种呢?

黑龙江五常大米

米香浓郁,绕梁三日。香气浓是五常大米的主要特点,真正的五常大米香味自然清新、持久弥香,蒸熟的米粒饱满、油亮,这种产自哈尔滨五常市黑土地上的大米,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大米之一,每逢这里的水稻快要成熟的时候,稻田里都会飘来扑鼻的香味,因此也取名“稻花香”。

黑龙江响水大米

来自牡丹江流域的瑰宝。宁安市位于黑龙江的东南部,属于牡丹江的上游谷底,三面环山,年平均气温只有3.5℃,土地主要是古代火山爆发的时候形成的玄武岩“石板地”,大量的腐殖土积于其上,灌溉用水主要是牡丹江上游及地下泉水,最早的记录在唐代的《新唐书·渤海传》中,当年给唐王的贡品中就有响水大米。

吉林柳河大米

吉林通化有个比较小众的大米:柳河大米,产自长白山火山岩的黑土地上,稻田地下半米处就是岩石,上面是肥沃的火山土,硒元素含量丰富,柳河大米生长期要比一般的东北米长5-10天,口感相当筋道,香甜可口。

宁夏珍珠米

宁夏被称为“塞上江南”,自古就种植水稻,宋史中有“其地饶五谷,优以稻麦”的记载,这里产的珍珠米享誉天下,宁夏珍珠米颗粒饱满,色泽洁白,味道香甜、米质油润,蒸熟以后洁白如脂,黏而不腻。

云南遮放贡米

香松酥软,热不粘稠,冷不回生。遮放贡米生长周期长达180天,米粒大而长,色泽晶莹如玉,被明熹宗钦封为贡米,遮放贡米的香味可以和任何美味佳肴媲美,据说最好的食用方式就是单独品尝,咀嚼其带来的满口芬芳。

江西万年贡米

江西上饶市万年县,生产的大米从南北朝时期就专供皇室,明武宗时期建立的万年县后,更被传旨 “代代耕种,岁岁纳贡”。万年贡米其芒似针、其形若梭、其白如玉,煮熟后有“一家煮饭百家香”之美誉,也是酿造米酒的上等佳品。

天津 小站米

津沽名特产品,光绪年间广西右江镇总兵周盛传奉李鸿章之命,负责京沽屯田事务,在天津小站屯垦成功,引南运河水注入小站原本有些盐碱的土地,以甜刷咸,化碱成腴,构成了独特的水稻种植条件,种植出来的小站大米品质极为优越,口感糅合优质水稻之精华,一年一季的小站米虽说产量不高,知名度不是太大,但在懂行的人眼中,这是一等一的大米。

广东丝苗米

籼米中的王者。来自广州增城的丝苗米和增城的挂绿荔枝齐名,丝苗米素有“米中碧玉”的美称,晚上看这种米的稻田里“细长苗条、米泛丝光”,取名丝苗米。以其米粒尖细、油质丰富、饭粒柔软、芳香可口,很难相信生长期只有短短120天的籼米也能达到这种优质的口感。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各地理公众号等,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欢迎大家转载分享收藏点赞在看留言,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产品。期待同学们每天在已阅文章下方留言“打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红层|中国国家地理网分布在哪里? 我国西北干旱区的这种特殊砂岩地貌,包括从白垩系至下第四系的红、黄、灰等色调的碎屑岩形成的地貌,主要分布在中低山、丘陵以及平原浅丘地区,其地貌类型是渐变和过渡的,相互之间没有十分准确的界限,大体可按照平原浅丘区和丘陵山地区进行划分。雅丹地貌可认为是这类地貌在平原浅丘区的表现形态。jvzq<84yyy4ekun5824dqv4epi5bt}neng5q7<:2e5j75lf64:6/j}r
1.中国真正热带地区分布在哪中国真正热带地区分布在哪 中国哪里是热带地区 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为热带,地处赤道两侧,位于南北纬23°26′之间,占全球总面积39.8%。 我国台湾南部,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海南省,南海诸岛,云南省南部北回归线以南地区都属于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如果按照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南北纬23度26分之间的属于热带,但地理jvzq<84yyy4hcxpcq0ipo8r5i1k0496;23781>h625=b2kkgd54tj}rn
2.东西问丨张齐兵:为什么高寒的青藏高原反而拥有更多千年古树?生态中新社记者:古树的年龄是怎么证实的?青藏高原的千年古树分布在哪里? 张齐兵:一些古树树龄可通过查阅文献记载、走访当地居民、利用树干胸径和树龄的经验关系估计等方法来获知,但往往误差较大。最准确的方法是使用树木生长锥获得树芯样本,读取样本上的年轮数量来确定树龄。 jvzq<84yyy4ukkjv0et0ew4geqrpi‚4424:148y424:14:>a97=52=;0jvsm
3.2002年干旱偏重——中新网东北西部和南部、华北、黄淮、西北东南部及四川、广东东部、福建南部等地年降水总量较常年偏少;其中,山东、河北东南部、京津地区等地偏少2~5成,连续4年发生了严重干旱。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农作物旱灾受灾面积2200多万公顷,其中成灾1324万公顷,绝收256万公顷。其时空分布特征为:华北、黄淮干旱主要出现在1~4月、7~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ps1pg}t1;532164/;;143?2:A;0u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