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气象局干旱科普视频,时长共4分29秒)
广州气象局干旱科普视频,时长共4分29秒
气象干旱是前提
干旱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而形成的一种气象灾害。我国将干旱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社会经济干旱。
其中气象干旱是其余三种干旱发生的前提,若能第一时间监测到气象干旱的发生,及时准备灌溉设施、调整资源配置,对于防旱减灾决策、保障农业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气象干旱监测存在难题
但事实上,在气象干旱监测领域一直存在“不合理旱情加剧”问题。
比如,假定一种情景:9月1日下了场100毫米的大暴雨,其后30天没有降水。如果采用等权累积类指标,譬如常用的近30天降水距平百分率计算,10月1日的近30天累积降水是100毫米,而到10月2日的近30天累积降水就变为0毫米,因为9月1日的大暴雨移出了30天统计窗口。
那么据此得出的判定就是:10月2日干旱比前一天突然加剧。但基本常识是,干旱是一个缓慢发展过程,不存在断崖式加剧机制,因此这就出现了“不合理旱情加剧”问题。
如何更精细
刻画干旱过程?
针对这一问题,广东省现代农业气象技术创新团队应用新型观测资料、GIS技术和气候学模型,在干旱动态监测指标及评估模型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就有效克服以往等权累加类指标存在的“不合理旱情加剧”问题,从而提高了干旱发生、发展过程精细刻画能力。
“‘干旱动态监测预警评估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成果,是团队近10年关于干旱指标、评估模型、业务平台及其推广应用成果的总结。”广东省现代农业气象技术创新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成果获得了2018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同时也是2018—2019年度第六届“粤治·治理现代化”优秀案例。
目前,该项目成果已经应用到干旱监测评估、预报预警、人影作业指挥决策等领域,并在华南各省及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代表省份推广应用,提升现代农业气象“差异化、精细化、针对性”服务水平。
广东多地需加强
用水调度管理
笔者从广东省气候中心获悉,今年9月以来,广东气候总体呈现“暖干”特征,降水明显偏少,粤北、粤东和珠三角东侧地区的气象干旱持续发展、范围逐渐扩大。
通过干旱动态监测指标及评估模型的应用判断,全省中到特重气象干旱站点占42%,其中重旱12个、特旱6个。
其中,广州自9月开始平均雨量仅87.3毫米,为历史同期第6少值;增城国家气象站仅录得26.9毫米,是1959年以来当地同期最少值。目前,广州增城东部出现特旱,黄埔、从化出现中旱,且干旱可能进一步发展。
气象部门建议,加强用水调度管理、大气污染管控和林火防控,减轻持续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
【记者】张子俊
【通讯员】王天巍 沈子琦
【作者】 张子俊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