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旱情持续久,如何打好抗旱“主动仗”

今年,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等地发生不同程度旱情,受旱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局地旱情较重,人畜饮水、秋粮生产等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气象部门预计,9月,西北地区东北部仍将持续少雨,干旱或将持续。气象专家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大气环流异常,是今年旱情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并且,大气环流异常带来了极端天气多发、夏季降水偏少、高温天气偏早偏多等气象变化,或对西北地区农业生产、饮水安全保障、生态保护等产生影响,带来新的挑战。

今年6月以来,西北地区多地发生不同程度旱情。其中,甘肃自去年底至今,旱情两度起伏,主要河流及支流来水量锐减,农业大面积减产,河西走廊中段局地人畜饮水受到影响。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王澄海介绍,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热带海洋和北极地区气温升高,从北极南下的冷空气发生改变,造成大气环流异常。按照往年,西北地区多处在西风带暖脊(指西风带向北隆起形成的一道高压脊)东部,而今年西风带暖脊强盛,往东部偏移,并且在西北地区长时间控制,导致高温、少雨。大气环流异常是旱情长时间持续的主要原因。

甘肃省气象局兰州区域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林纾介绍,受大气环流异常影响,西北地区极端天气多发,特别是高温天气偏早偏多、夏季降水偏少等特征明显。

中国气象局统计,今年6月中旬至8月末,西北大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两成以上,新疆西南部和东北部、甘肃中东部、内蒙古西部偏少五到八成,新疆东北部、内蒙古西部局地偏少八成以上。西北大部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到2摄氏度,新疆东北部和西南部局地、甘肃中部偏高2到4摄氏度;新疆南部和东北部、甘肃中西部、内蒙古西部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5到10天,局地偏多10天以上。

气候变暖使西北旱情呈现新特点

气象专家介绍,气候变暖带来大气环流异常,致使西北地区极端天气多发。并且,对农业生产、饮水安全保障、生态保护等的影响,也出现新变化。

——高温天气偏早偏多,夏季降水偏少。林纾梳理了2019年以来甘肃河西地区气象数据,结果显示,高温天气偏早、持续时间偏长的特征明显。2019年以来,6月份高温站次呈阶段性增长态势,由2019年的2站次,增长到2023年的67站次;近3年,河西地区夏季高温站次由2021年的177站次,增长到2023年的289站次。

此外,林纾介绍,从2020年开始,新疆东部、甘肃河西大部、内蒙古中西部夏季降水连续4年持续偏少。受高温、少雨影响,西北地区气象干旱风险等级增高。

——极端天气多发,旱涝急转风险增加。林纾介绍,2000年以来统计的甘肃省酒泉市极端降水事件中,近八成发生在2011年以来,并且极端降水事件趋多趋强特点明显,局地单日降水量甚至超过年平均降水量。王澄海介绍,西北地区极端天气多发,旱涝急转风险增加。极端天气带来的大部分降水,大多变为地表径流流失,对农业生产有利的有效降水不足,并且西北地区滑坡、泥石流、山洪等地质灾害风险增加。

——水资源供给和生态保护迎来新挑战。近年来,西北地区农业发展潜力不断释放,肉蛋奶、瓜果、蔬菜、中药材等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同时,各地城镇化进程不同程度加快,城镇化集中供水、农业用水不断增加。基层干部介绍,受旱情多发、持续时间长等影响,水源供给、调控和保障等迎来新挑战。此次旱情,西北地区局地主要河流及支流来水量锐减,重点水库蓄水量不足,多地通过拉水、新打机井等方式缓解水资源不足。

此外,受高温天气偏早偏多、降水偏少等影响,冰川消融加快。据7月30日卫星资料显示,受高温、降雨偏少等影响,祁连山东、中、西段积雪面积较历年同期减小,总面积减少 26.8%,其中东段减少达 69.1%。

如何打好抗旱“主动仗”?

8月28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防汛抗旱防台风专题视频会商调度指出,西北地区旱情持续,防汛抗旱形势不容乐观。气象部门预计,9月,西北地区东北部仍将持续少雨,气象干旱或将持续。

基层干部和气象专家建议,在做好当前抗旱工作基础上,加强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成灾机制、旱情发生规律的研究和应对,确保生产、生活、生态不受大的影响。

王澄海说,气候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受气候变化影响,西北地区干旱频次有增多趋势。由于西北地区经济欠发达,局地防汛抗旱投入机制不够完备,部分地方调蓄水池、水管铺设等建设进展缓慢,各级抗旱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等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基层干部认为,应充分考虑当前旱情和以后气候变化趋势,进一步完善水源供给、调控和保障方案,适度增加调水工程、调蓄水池、输水管道等抗旱基础设施配套。同时,加强水资源科学合理利用、调配,依据实际,逐步改变局地大水漫灌的农业用水方式,增加节水农业覆盖面积。

此外,加大旱情、汛情等监测预警,增强防汛抗旱意识。加强与气象、农业、水利等部门会商研判,形成长效防汛抗旱机制,改变单一应急防汛抗旱局面,更加注重灾前预防。针对极端天气多发、旱涝急转风险增大,应完善季节性泄洪渠道、季节性河床清淤整治等建设和工作,增强群众防汛抗旱意识。

THE END
0.干旱干旱是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高寒高寒是青藏地区自然解答:解: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干旱;青藏高原则是高寒气候下的高寒景观,故答案为:干旱;高寒. 点评: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各自都有不同的特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练习册系列答案 学业质量测试簿系列答案 学业提优检测系列答案 学习检测系列答案 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kf886mk87h?8d9:;:7:9dn>ch
1.我国旱灾的分布有哪些特点我国地处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不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而且年际变化很大,由此引起的干旱,除具有jvzquC41yy}/3?850eun1jxm13;53;<0jvsm
2.闽东降水资源特征及旱涝影响分析5朱筱英;王志南;柳达平;杨昌年;顾永顺;基于干旱自然过程的干旱指数在干旱特点分析中的应用探讨[A];第三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杨万春;近40年韶关地区可利用降水资源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jvzquC41erle0lsmk0ipo7hp1Cxuklqg1EVGF]TVCN3[[ZM423:2295423>/j}r
3.(转载)滴灌针对新疆等干旱特点,普遍推广膜下滴灌。一般每行作物铺设一条滴灌带,行距小于 1米考虑两行作物铺设一条滴灌带,行距小于0.3米则考虑多行作物铺设一条滴灌带。从目前情况看,粮食作物采用滴灌的可能性不大。但经济价值稍高的经济作物将有可能更多地选用滴灌。 今 天我们向广大示范户推荐的是一种结合了以色列滴灌技术jvzquC41o0}bpp65364dqv4fqe5xgkfrr1zprrh143654;920jznn
4.新疆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干旱.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故答案为:干旱. 点评考查新疆的自然环境特点及人口、经济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练习册系列答案 寒假作业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系列答案 熠光传媒寒假生活云南出版社系列答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寒假作业系列答案 学与练寒假生活系列答案 学与练快乐寒假系列答案 学新教辅寒假作业系列答案 期末加寒假系列答案 学生寒假实践手册系列答案 学期总复习状元 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85>jc936e;kf544892j
5.甘肃省黄土高原旱作区干旱灾害特点及抗旱救灾农作制度的建立摘要:在分析甘肃省中东部黄土高原旱作区当前干旱灾害和农业生产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干旱灾害和农业生产模式以及二者的互作效应对农田系统抵御干旱灾害能力的影响.认为抗旱减灾农作制度必须以科学轮作的作物体系、耕地质量保育和自然降水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体系为支撑点.只有建立基于多样化的作物体系、秸秆还田、科学轮作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yjtkqjjejq1ijjrp‚~l426:2>525
6.黄河流域1922~1932年特大旱灾的特点及其影响【摘要】:分析了黄河流域连续11a(1922~1932年)特大旱灾的特点及其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1922~1932年的干旱是至少200a一遇的极端干旱事件。这次极端干旱事件是处于相对增暖和百年尺度干旱背景下发生的,其时间长、范围广、危害重、多灾并发,旱灾、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MTSa72326429<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