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朝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域8月份表层海水盐度和洋流分布图。完成1、2题。
1.从河口到阿拉伯海,表层海水盐度
A.排接升高 B.持续降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2.图中洋流属于
A.西风漂流
B.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C.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
D.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
【解析】
【题1】据图可知,波斯湾中部盐度最高,往河口方向和往阿拉伯海方向逐渐降低。而两者所以,从河口到阿拉伯海,表层海水盐度先升后降,C正确,
【题2】图中洋流与北印度洋夏季西南季风方向一致,属于北印度洋季风洋流,B正确。
黑龙江是我国育品粮生产大省。耕地非粮化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该省某金业收购当地优质玉米,采用真空包装,制成鲜食玉米。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完成3,4题。
3.该省耕地非整化水平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土地 B.劳动力
C.资金 D.技术
4.该企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是
A.降低玉米的商品率
B.促进生产企业小而精
C.提高玉米生产收益
D.增加销售交易的环节
【解析】
【题3】耕地非粮化主要原因是粮食种植收益较低,为了获取更大收益转而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或者由于劳动力大量外流,无法满足粮食种植的劳动力需求而种植其他对劳动力需求较少的作物。黑龙江地形平坦开阔,黑土肥沃,平原面积广阔,利于大规模进行粮食生产,规模效益明显,与其他地区相比,粮食生产产值较高;机械化程度较高对劳动力需求不大;该地区经济发展较慢,资金水平不占优势;该地区粮食种植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但技术也不是影响非粮化水平低的主要因素;所以该省耕地非粮化水平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地面积广大,A正确;
【题4】该企业收购当地优质玉米,采用真空包装,制成鲜食玉米,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提高了玉米的商品率,A 错误;该企业面向全国各地销售,销量较大,有助于其扩大生产规模,B错误;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减少了销售交易的环节,D错误。采用真空包装,制成鲜食玉米,销售价格较高,提高玉米生产收益,C正确;
下图为某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区的岩层分布示意图。在该地地下河沉积物中,发现有大熊猫、剑齿象等哺乳动物骨路化石。完成5、6题。
5.最有可能发育大型溶洞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大熊猫、剑齿象等骨骼化石来自
A.古生代砂页岩
B.古生代石灰岩
C.中生代砂砾岩
D.新生代沉积物
【解析】
【题5】溶洞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其形成主要与石灰岩有关。石灰岩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溶蚀作用,逐渐形成溶洞。在图中,③处为古生代石灰岩,石灰岩分布广泛且岩层较厚,且有地下水流经,具备形成大型溶洞的物质基础。②处虽然也有石灰岩,但②位于石灰岩岩层的上部位置,发育大型溶洞可能性不大。其它岩石不容易形成溶洞,所以最有可能发育大型溶洞的位置是③,C正确。
【题6】大熊猫、剑齿象等哺乳动物生活在新生代。骨骼化石通常保存在沉积物中,在该地地下河沉积物中发现了这些骨骼化石,所以它们来自新生代沉积物。古生代砂页岩、古生代石灰岩、中生代砂砾岩形成的时代远早于大熊猫、剑齿象等哺乳动物生活的时代,不可能保存它们的骨骼化石,D正确。
无人机遥感是近年来应用于水生态环境监测的新技术。下图为2021-2023年鄱阳湖总氮含量监测数据和总氮Ⅱ、Ⅲ、Ⅳ类水质标准示意图。完成7、8题。
7.从2021~2023年总氮含量变化看,鄱阳湖水质
A.冬半年优于夏半年
B.受水量影响较小
C.全年优于Ⅱ类水质标准
D.受气温影响明显
8.在水生态环境监测中,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可
A.获取水质信息数据
B.获取水体流量数据
C.制定污染处理方案
D.判断水体污染类型
【解析】
【题7】从图中可以看出,2021~2023年鄱阳湖冬半年总氮含量相对较高,夏半年总氮含量相对较低,所以夏半年水质优于冬半年,A错误;鄱阳湖的水量会影响湖水的稀释和自净能力,从而影响水质中总氮含量,所以水质受水量影响较大,B错误;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总氮含量在部分时段高于Ⅱ类水质标准,不是全年优于Ⅱ类水质标准,C错误;图中总氮含量的变化规律与气温的关联明显,因此鄱阳湖水质受气温影响明显,D正确。
【题8】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取水体的光谱等信息,从而分析得出水质信息数据,A正确;而获取水体流量数据通常需要特定的水文监测设备和方法,无人机遥感技术难以直接获取水体流量数据,B错误;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提供有关水质的信息,但仅依靠它难以准确判断水体污染类型并制定污染处理方案,这需要更详细的水样分析和专业的评估,
故选A。
有机土在我国分布广泛,其有机质累积量超过分解量,有机质含量极高。下图为青藏高原有机土主要分布区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示有机土的成土环境特征是
A.冷湿 B.冷干
C.暖湿 D.暖干
10.图示有机土分布区的主要植被是
A.稀树草原 B.沼泽草甸
C.山地针叶林 D.荒漠草原
【解析】
【题9】阅读图文材料可知,有机土的形成需要有机质积累量超过分解量,分解较慢的环境为寒冷的气候,且在长期积水和渍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因此其成土环境特征应为冷湿环境,符合青藏高原的气温特征,故A正确;
【题10】阅读图文材料可知,图示有机质分布区内位于青藏高原之上,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多为草甸分布;气温低, 蒸发弱,多冻土分布,地表水难以下渗,容易形成沼泽地,多沼泽草甸带分布,B正确;此处海拔偏高,气温较低,不利于生长树木,且稀树草原是热带草原气候等季节性干旱气候下的植被类型,A错误;因此处气候冷湿,不易出现干旱区的植被荒漠草原,D错误。答案选择B。
光伏装备制造业包括晶体硅制造、光伏组件生产、光伏电站建设等多个环节。我国大型 光伏企业大多位于东部核心城市,目前主要通过设立子公司的形式向中西部地区扩张。下图 为我国光伏装备制造业扩张模式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光伏装备制造业在东部地区的布局变化特征是
A.聚集并向周边地区扩散
B.主要布局在普通城市
C.通过中心城市向外转移
D.均匀布局在各类城市
12.东部光伏产业首选中西部核心城市进行扩张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城市
①拥有较好产业基础
②邻近光伏装机市场
③拥有低廉成本土地
④具备良好资源禀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题11】阅读图文材料可知,光伏装备制造业环节较多,并且多位于东部核心城市,故其在东部地区布局体现为聚集;而根据图片分析可知,图中东部地区光伏装备制造业以核心城市和中心城市向周边扩散,因此属于聚集并向周边地区扩散,故A正确;东部区域主要是以核心城市向外扩散,故C错误;图中显示光伏装备制造业以核心城市为主要布局,不是普通城市,故B错误;图中显示该制造业并未均匀分布,故D错误。答案选择A。
【题1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部光伏产业首选中西部核心城市进行扩张,主要原因是核心城市拥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工业相对发达,因此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故①正确;图中显示光伏装机市场皆距离中西部核心城市较近,因此在核心进行扩张的原因也有邻近光伏装机市场的因素,故②正确;中西部地区核心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因此地价相对较高,故③ 错误;图中显示硅原料基地分布在距离核心城市有一定距离的地区,因此核心城市本身并不具备良好的资源禀赋,故④错误。正确的是①和②,答案选择A。
下表为2022年上海、宁夏、河南和黑龙江四省(市、区)GDP、人均GDP和三次产业比重构成统计表。完成第13题。
第13题表
省(市、区)
GDP
(万亿元)
人均GDP
(元)
第一产业比重
(%)
第二产业比重
(%)
第三产业比重
(%)
1.59
51096
22.7
29.2
48.1
4.46
179907
0.2
25.7
74.1
6.13
62106
9.5
41.5
49.0
0.51
69781
8.0
48.3
43.7
13.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市、区)是
A.宁夏、上海、黑龙江、河南
B.黑龙江、上海、河南、宁夏
C.上海、宁夏、河南、黑龙江
D.上海、河南、宁夏、黑龙江
【解析】
【题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宁夏地处我国西北,在题干的四个省份中,GDP总量相对较小,人均GDP也不会很高,丁比较符合;而上海经济发达,在四个省份中,第一产业占比最低,人均GDP应最高,从表中数据来看,乙的人均GDP高达179907元,这与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相符,所以乙应该是上海;黑龙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第一产业比重应占比较高,但近年来其经济 发展较慢,GDP相对较低,对应甲;河南也是农业大省,其第一产业比重应高于上海和宁夏,但小于黑龙江,其工业也相对发 达,由此确定丙为河南。综上所述,B正确,
甲、乙两地为北美大陆西岸中纬度沿海城市。下图为两地逐月降水量累计图。完成14、15题。
14.与甲地相比,乙地
B.冬季降水比例较高
C.夏季降水概率较高
D.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15.影响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解析】
【题14】甲、乙两地为北美大陆西岸中纬度沿海城市。读图可知,甲地从9月到次年4月左右降水量累计增长较快,说明这段时间是甲地的雨季,乙地从10月到次年3月左右降水量累计增长较快,雨季持续时间比甲地短,A错误;甲乙两地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而甲地雨季较长,乙地雨季较短,因此乙地的冬季降水比例较高,B正确;夏季甲地的降水量累计增长相对较快,乙地相对较慢,所以甲地夏季降水概率较高,C错误;综合来看,与甲地相比,乙地雨季持续时间较短,降水季节变化较大,D错误。故选B。
【题15】甲、乙两地都位于北美大陆西岸中纬度沿海地区,海陆位置相当,C错误;洋流对两地降水会有一定影响,但难以影响两地降水季节变化,B错误;地形在题干难以获取相关信息,不能确定其为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而大气环流是影响降水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中纬度地区通常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会导致降水的季节变化。所以影响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D正确。
榆林市地处农牧交错地带,耕地后备资源充足。近年来,该市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广玉米、薯类等高产粮食作物种植。下图为2000-2019年陕西省耕地重心和粮食生产重心变化图。完成16、17题。
16.陕西省粮食生产重心移动原因是陕西北部
①土地开发整理,耕地面积增加
②种植结构调整,粮食单产提高
③育种技术改进,粮食品质提升、
④技术装备应用,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榆林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关键是
A.提高土地平整度
B.增加耕作层厚度
C.提升灌溉保证率
D.完善田间道路网
【解析】
【题16】读图可知,陕西省粮食生产重心向北移动,据材料“榆林市地处农牧交错地带,耕地后备资源充足”可知,可以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①正确;由材料“该市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广玉米、薯类等高产粮食作物种植”可知,农业技术进步,种植结构调整,粮食单产提高,②正确;材料中没有育种技术进步、农业技术装备应用的相关信息,③④错误,故A正确。
【题17】读图可知,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北部,地处黄土高原,是农牧交错地带,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短缺,故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关键是提升灌溉保证率,满足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才能促进农业的发展,C正确;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土层深厚,不需要增加耕作层的厚度,B错误;提高土地平整度,可以扩大耕地面积,但容易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完善田间道路网,可以改善耕作条件,都不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关键,A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某都市主城区就业人口密度与居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18、19题。
18.该都市主城区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C.沿河谷地带有局
D.呈多核心的空间结构
19.该都市有四条环路,居民上下班
A.以一环路为界,内外通勤
B.以二环路为界,内外通勤
C.以三环路为界,内外通勤
D.以四环路为界,内外通析
【解析】
【题18】读图可知,该城市主城区人口密度市中心最高,从市中心向外基本呈同心圆状降低;居住人口密度基本也是从中心向外围降低的,说明该城市为同心圆模式,只有一个城市中心,地形以平原为主,A正确,BD错误。城市沿河谷地带布局,一 般呈带状分布,不是呈同心圆状分布,C错误。故选A。
【题19】读图可知,该城市主城区就业人口密度市中心最高,说明大部分人口在市中心就业,主要分布在一环以内,其他地区就业密度较低;居住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集中在一环、二环以内,说明大部分人口在一、二环内居住,三环、四环居住密度较低,说明就业、居住主要集中在一环、二环以内,故居民上下班以二环路为界,内外通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
我国某中学地理教师给地理社团成员布置模拟天文观测作业,给出以下条件。完成20、 21题。
20.这一天,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日落时,月亮的亮面朝东
B.月出时,当地地方时为6点
C.日出时,月亮高度角最大
D.月落时,天空出现满天星星
21. 当天可见直立杆的月影藏围最有可能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题20】据材料可知,该日为春分或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6点日出,18点日落;而月亮比太阳早6小时升起,月出午夜24时,月落正午12时。日出时,月亮上中天,高度最大,C正确;日落时,月亮位于地平线以下,看不到月亮,A错误;此日月出时,地方时为0时,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月落时,太阳高度最大,为12时,天空看不到星星。故选C。
【题21】据材料“月亮比太阳早6小时升起”可知,月亮从月出到月亮高度最大时,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可以看到月影,此时月亮位于东半部天空,影子朝西;日出以后,太阳辐射增强,月影不可见,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锂是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也是重要的能源金属。下图为2006~2022年全球锂应用行业市场份额图。完成22、23题
22.2006~2022年锂应用行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锂开发进程加快
B.传统行业对锂需求量下降
C.全球锂产品产能释放
D.新能源汽车拉动用锂需求
23.全球锂产业形成“海外资源+中国加工“模式,最主要原因是我国
A. 锂原矿和锂精矿供给充足
B. 拥有提锂技术和成本优势
C. 锂初级产品企业竞争力弱
D. 锂产业链下游产业较集中
【解析】
【题22】全球锂开发进程加快不一定直接导致锂应用行业结构的变化,它只是提供了更多的锂资源,但资源的开发进程加快 并非是行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A错误;传统行业对锂的需求量下降,从行业市场份额图中无法明确得出这一结论,B错误;全球锂产品产能释放,产能释放更多影响的是锂产品的供应数量,而不是行业结构的变化,C错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电池的需求大幅增加,而电池生产需要大量的锂,从而拉动了用锂需求,使得锂在电池行业的 应用份额显著上升,导致了锂应用行业结构的变化。所以,2006~2022年锂应用行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拉动用 锂需求,D正确。
【题23】我国锂原矿和锂精矿供给并不充足,需要大量进口,A错误;我国拥有先进的提锂技术,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进行锂的提取和加工,具有技术和成本优势,所以形成了“海外资源+中国加 工”的模式,B正确; 锂初级产品企业竞争力弱不符合实际情况,我国在锂加工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C错误;锂产业链下游产业(包括电池及整车企业)较集中不是形成这种模式的最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亚洲的天气、气候与气压场的分布及变化直接相关。下图为沿100°E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年变化图。完成24、25题。
24.甲、乙气压系统分别为
A.赤道低压、极地高压
B.印度低压、副热带高压
C.亚洲低压、西伯利亚高压
D.副极地低压、亚洲高压
25.图中气压年变化最大的地方
A.春季气压变化,能减少沙尘灾害天气
B.夏季气压控制,易出现东南季风降水
C.秋季气压变化,可降低气旋出现频率
D.冬季气压控制,常形成低空逆温现象
【解析】
【题24】据图可知,甲出现的时间是7月左右,其气压中心位置为北纬30°附近,且气压值较低,说明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在7月,亚洲大陆较同纬度海洋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即甲为亚洲低压;乙出现的时间是1月左右,其气压中心位置位于50°N附近地区,气压值较高,说明1月,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亚洲大陆降温快,气温低,空气收缩下 沉,形成高气压,被称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所以甲是亚洲低压(印度低压),乙是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C正确, ABD错误。故选C。
【题25】据图中经纬度位置推断,气压年变化最大的地方位于亚洲中部(中国西北)附近。春季升温快,气压变化大,则容易造成大风天气,容易增加沙尘灾害天气,所以A项错误。夏季受低气压控制,容易出现降水,但并不一定是东南季风造成的降水,所以B项错误。秋季气压变化与气旋出现频率的降低并非直接相关,气旋的出现频率受热力、动力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C项错误。冬季受气压(亚洲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降温快,气温低,上层气温降温相对较慢,常形成下冷上暖的低空逆温现象,D项正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