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气象气候时节类型

(1)性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增暖的现象

(2)概念:又称圣婴现象,西班牙语“EI Nino”的音译。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与另一现象南方涛动合称为ENSO。厄尔尼诺是一种发生在海洋中的现象,其显著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异常的增温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不稳定状态下的结果。据统计,每次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都会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异常,由此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结果:冬季(2023年12月-2024年2月)及12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当前已形成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预计将持续到2024年春,厄尔尼诺可能导致全球气温偏高,极端天气趋多趋强,灾害复合链发风险加大。中国北方地区可能发生低温雪灾,南方地区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1)性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

(2)概念:拉尼娜现象(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ñ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该现象会引起地球气候异常。

(3)结果:拉尼娜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这种水文特征将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

(1)性质:每年3、4月份受冷空气影响出现低温、大风的气候现象

(2)概念:春寒是指每年3~4月份在受冷空气影响后,连续3天使日平均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日最低气温5℃以下,并伴有大风或降雨,日照很少的天气。

(1)性质:每年6、7月份在中国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

(2)概念:梅雨,亦称“霉雨”,指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因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而得名,此时段被称作梅雨季节。梅雨在不同的年份,开始和结束的早晚、梅雨的强弱等,都存在着很大差异。

(1)性质:华南独树一帜

(2)概念:回南天又称南风天,是指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猛烈回升的现象。其是天气返潮现象,一般出现在春季二三月份,是华南地区在冬春季常见的一种较特别的天气,通常表现为空气十分潮湿,墙壁地板上布满水珠。

(3)成因:回南天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因此老百姓通俗称这种天气为回南天回南天时,浓雾是最具特色的表象,属中医学“六淫”学说里“湿邪”的范畴。由于回南天的以上特点,也是诸多疾病的高发季节。

(5)回南天的结束方式:一种是当北方有较强冷空气南下,干冷空气使水汽迅速蒸发,回南天结束;另一种是气温持续上升,当室内外气温相差较大,室内的水汽向室外蒸发。

(6)回南天除湿方法:适量运动、泡脚祛湿、环境避湿、食疗排湿。回南天家里潮湿解决方法:👋关闭门窗,在地上和桌子上铺报纸吸湿。👋放置干辣椒、火盆等,可吸收一定水分;或者用小布袋装适量石灰,扎成一小袋放于室内各个角落。👋用热水加盐拖地板,能加速水分挥发。拖完地后,在家门口铺上一些废旧纸箱或报纸,减少鞋底把水分带入。

秋雨是夏秋过渡季节或秋冬过渡季节里连阴雨天气的通称。

(1)性质:种植业发达华北地区,春旱尤甚

(2)概念:春旱,读音为chūn hàn,词性是名词,是汉语词语,指的是春季的干旱。例句有“农庄的护田林已经长起来......将要减轻春旱对于播种的威胁”。

(3)成因:干旱的 起因确实在于气候变化,而推动这个变化的还是人类的手。大量燃烧煤炭、 石油等化石能源,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是全球变暖的根本驱动力。降雨量不足是春旱严重的原因之一。有的地方阴雨相间,渝东、渝中大部分地区降水量25毫米以上,渝西大部分地区总降水量少于25毫米。与往年同期相比,潼南、大足、荣昌、永川、铜梁、江津等6个区县雨量偏少30—80%。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特大干旱严重影响了水库、水田的蓄水量。比如,一些土地龟裂严重,小雨降落时毫无作用。水库蓄水量约11.7亿亿方,不到历史同期应蓄水量的50%。北方地区,春季 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 ;夏季风弱,雨季未到,降水较少;春耕需水量大,但雨季未到,地下 水位低 ;降水量较同纬度的地区低从地理原因解释,主要是因为有山阻隔,或者季风的背风坡,受“ 焚风效应”。有的地区湾口效应使冬季风可以长驱直下。再次,巴尔喀什湖到贝加尔湖地区以及中国东北一带高度场较常年同期异常偏高,暖性高压脊在这一带的频繁出现和发展,主导环流系统为高压脊且长时间维持,是造成年春旱的主要原因;偏低的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和太阳活动异常是造成春旱的间接原因.

(4)分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春之际虽然也会出现干旱,但一般受旱范围小,持续时间短,但在夏秋期间,往往会有干旱灾害出现。所以,这一地区,将干旱分为:⑴春旱:发生在5-7月初,春末初夏,一般情况,这一地区本应梅雨,降水增多,但在环流异常变化下,也会有干旱出现。伏旱:发生在7-8月,这一地区梅雨结束,在相应的环流条件下,会长期晴热少雨,出现伏旱。⑶秋旱:发生在9-10月,这一地区如果台风和冷锋降水很少,将会秋高气爽,持续少雨,出现秋旱。华北地区的春旱是指出现在3-5月的干旱,夏旱为6-8月,秋旱为9-11月。

(1)性质:华中酷暑最难耐

概念:伏旱,指降水量显著少于多年平均值的现象,属于季风区灾害性气候。伏旱多发生在7月至8月,平均发生频率在50%左右,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其特点是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湿度小,蒸发量和蒸腾量大。

(2)结果: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且少台风活动时,晴热少雨,就容易出现严重干旱。伏旱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所以民间有“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的说法;同时还影响工业矿业用水、生活用水和航运事业;也容易因干热缺水,引发疾病,危害人、畜健康等。

(1)性质:一年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日子。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

(2)概念:三伏天(Canicular Days)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入伏”后,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

(3)传统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亦指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之意[1][2]。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3],它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4):伏天的长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别上,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的时间不同,所以导致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中伏时间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有20天。于是就有了有些年份的伏天是30天,有些年份是40天的两种情况[4][5]。

(5)三伏天养生四相宜:清饮食,以低脂、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慢运动,应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并在运动后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慎起居,宜午休,宜泡脚;宜养心,应戒怒戒躁,保持神清气和、心情舒畅,通泄自如[3]。

(6)时间分类:😰初伏,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即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中伏,也叫二伏,通常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末伏,俗称秋老虎,是指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

THE END
0.藏在地图里的中国——中国的气候类型②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貌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差别很大,形成了各地多种多样的气候。 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1485313>96:882a723B687;;90|mvon
1.西北半干旱荒漠草原与耕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及分布特征比较摘要: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分离培养和16SrDNA序列分析法对我国甘肃白银地区半干旱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及群落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了荒漠草原和耕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发现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分别为1.23×106、0.19×106、0.18×106cfu·g-1,耕地三类微生物数量分别是3.03jvzquC41yy}/cni0qtm/ew4p{|zjs}d1jznn87238541;53829197mvo
2.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亚寒带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495597dfd9gd>he4h617l=3f58dfo:fe
3.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是()A.暖温带大陆性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黄土高原深居大陆内部,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月,降水较少,气候较干旱,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故选:D. 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西部高山地区则表现出jvzquC41sd4{wx~gdcth0lto1zlf/zzguvopp8vwguzjqw4fch:b5:k93464f<8g7:>3c:5927:d2l5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