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向预测我国大豆种类繁多,主要的分类方式有哪些中美贸易战为什么会涉及到大豆问题种皮种植黄豆

大豆是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大豆属于蝶形花科,大豆属,别名黄豆。我国许多古书上曾称大豆菽,在我国至今大约有四、五千年的种植历史。我国不仅种植大豆历史悠久,而且是栽培大豆的起源地。世界其它国家现今种植的大豆,大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播出去的。2500年前,从我国传入朝鲜;2000年前,从我国或朝鲜传入日本;公元七世纪,从我国直接传入印支国家;300年前,传入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1739年,从我国传入法国,随后在欧洲各国开始种植;1898年,俄国人从我国东北带走大豆种子,在俄国中部和北部推广;1804年以前,美国开始种植大豆,1924年已相当普及;十九世纪末,大豆相继传入美洲各国;二十世纪,大豆扩展到非洲,目前世界上种植大豆已遍及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作为主产国主要有中国、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大豆在我国分布很广,东起海滨,西至新疆,南起海南,北至黑龙江,除各别海拔极高的寒冷地区以外均有种植。其自然限制界线大致在全年大于10℃积温在1900℃以下;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无灌溉设施的地区。 我国大豆种类繁多,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国家,主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

按株形分:蔓生型、丛生型、立扇型、地桩型四类;

按结荚习性分:有限结荚习性、无限结荚习性和亚有限结荚习性;

按种皮颜色分: 黄、青、黑、褐等;

按种粒形状分:圆形、椭圆形、扁圆形、长椭圆形、肾形;

按播种季节分:春播、夏播、秋播、冬播大豆。

按大豆用途分:油用、食用、饲用、绿肥用等。

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大豆的生产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了解我国的大豆区划非常重要。按照大豆生产的气候自然条件、耕作栽培制度、品种生态类型、发展的历史、分布和范围的异同,对我国大豆区域采取了两级制划分:第一级以主要作物的熟制,将全国划分为5 个大区;第二级为大区内地域上较大的自然条件差别划分为7个亚区,依此看出大豆在全国生产上的概貌。

北方春大豆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新疆等省(区)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北部, 该区分三个亚区,其中东北春大豆亚区为重要内、外销生产基地。

东北春大豆亚区(I1)

包括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四盟。

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的25%和35%以上。

生产集中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无霜期:100-170天(由北向南)。

≥10 ℃活动积温:1900-4000℃(由北向南)。

年降水量:350-1200mm(由西向东)。

播种收获期:4月下旬-5月中旬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

品种生育期:105-155天

品种特性:大部分以无限和亚有限结荚习性为主,南部和东南部以有限结荚品种为主。品种特点:大部分品质优良、含油量高、种皮黄色、浅色脐、光泽好。

主栽品种:绥农14、垦农4号、垦农7号、合丰35、北丰12、通农11、吉林38号、 辽豆10号、铁丰27、丹豆8号。

黄土高原春大豆亚区(I2)

包括地区: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内蒙古高原一部、河套灌区及宁夏。

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大豆播种面积4.1%。

无霜期:180-220天。

≥10℃活动积温:3000-4000℃

年降水量:200-500mm

播种收获期:4月下旬-5月中旬播种,9月收获。

品种生育期:105-145天。

品种特性:大部分以无限结荚习性为主。

品种特点:品种以耐瘠薄的干旱的黑豆较多。

主栽品种:内蒙古黄豆、内蒙古黑豆、河北群荚豆、冀豆系列、晋豆系列、宁夏园眼 、大豆等。

3、西北春大豆亚区(I3)

包括地区:基本为新疆农区。

播种面积和产量:不足40万亩。

无霜期:110-200天。

播种收获期:4-5月播种,8-9月收获。

品种生育期:100-150天。

品种特性:有限和无限结荚习性都有。

品种特点:各地都有黄大豆、黑大豆、绿大豆、花腰豆等。

主栽品种:从相当纬度的东北引种。

二、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 华北冬小麦生产区域,该区分两个亚区。

1、冀晋中部春夏大豆亚区(II4)

包括地区:河北长城以南,石家庄、天津一线以北,陕西省中部和东南部。

播种面积和产量:播种面积在300万亩左右。

无霜期:175-220天。

≥10℃活动积温:3800-4300℃。

年降水量:400-800mm。

播种收获期:6月中下旬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

品种生育期:90-150天。

品种特性:大部分以无限和亚有限结荚习性为主。

品种特点:种皮有黄、青、茶、黑等色。

主栽品种:通州黑豆、晋豆2号、太谷早等。

2、黄淮海流域夏大豆亚区(II5)

包括地区:石家庄、天津一线以南,山东省河南省大部、江苏省洪泽湖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山西省西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甘肃省天水地区。

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大豆播种面积30%,占全国大豆产量的30%以上。

无霜期:180-220天。

≥10℃活动积温:4000-480℃。

年降水量:500-1000mm

播种收获期:6月中下旬播种,9月中下旬-10月初收获。

品种生育期:90-110天。

气候特点:生育期积温为2400-2700℃,生长期又正直雨季,因而适合夏大豆生长。

品种特性:大部分以有限结荚习性为主。

品种特点:种皮多为黄色,也有青色,瘠薄地区还有褐色和黑色,脐多为褐黑色。

主栽品种:豫豆2号、鲁豆2号、鲁豆4号、中豆19、豫豆8号、科丰6、冀豆4号、中黄6号、阜豆5号、徐豆8号等;青豆有外绿、大青豆等。

三、长江流域春夏大豆区

包括黄淮海夏大豆区的南沿长江各省份及西南云贵高原,该区分两个亚区。

1、长江流域春夏大豆亚区(III6)

包括地区:江苏、安徽两省长江沿岸部分,湖北全省,河南、陕西南部,浙江、江苏、湖南的北部,四川盆地及东部丘陵。

播种面积和产量:播种面积占全国大豆播种面积的12%左右、产量的15%左右。

无霜期:210-310天。

≥10℃活动积温:4500-550℃。

年降水量:1000-1500mm

播种收获期:夏作---5月下旬-6月上旬播种,9月下旬-10月上旬收获;春作---4月上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

品种生育期:(夏作)120-150天;(春作)95-110天。

品种特性:大部分以有限结荚习性为主,也有无限结荚习性品种。

品种特点:籽粒以中小粒型居多。

主栽品种:中豆19、南农493-1、苏豆1号、豫豆18、川豆2号、浙春3号等。

2、云贵高原春夏大豆亚区(III7)

包括地区:云南、贵州两省绝大部分,湖南和广西的西部,四川西南部。

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大豆播种面积3%左右。

无霜期:275-350天。

年降水量:750-1500mm

播种收获期:夏作---5月上旬播种,8月中旬-9月上旬收获;春作---4月上中旬播种,8月下旬-9上旬收获。

品种生育期:100-150天。

品种特性:有限结荚习性为主。

品种特点:种皮多为黄、褐、青、灰等色,脐多为褐色。

代表品种:黄皮豆、绿皮黄豆、玉林早黄豆、早茶豆、大白豆、猫儿灰等。

四、东南春夏秋大豆区 (Ⅳ8)

包括地区:浙江省南部,福建和江西两省,台湾省,湖南、广东、广西的大部。

播种面积和产量:播种面积占全国大豆播种面积的15-16%左右、产量的4-5%左右。

无霜期:270-320天

≥10℃活动积温:5500-7500℃。

年降水量:1000-2000mm。

播种收获期:秋作---7月下旬-8月上旬播种,11月上旬收获;春作---4月上旬播种,7月上中旬收获;夏作---5月下旬-6月上旬播种,9月下旬-10月中旬收获。

品种特性:大部分以有限结荚习性为主。

品种特点:春大豆多黄色种皮、秋大豆则多青色、黑色种皮。

代表品种:春作---晋江株仔豆、油乌豆、金珠黄、早茶豆、广西凉水豆等;夏作---瑞金小黄豆、武鸣黑豆、广西大青豆等;秋作---以春大豆品种为主。

五、华南四季大豆区 (Ⅴ9)

包括地区:广东、广西、云南的南部边缘和福建的南端。

播种面积和产量:播种面积占全国大豆播种面积的2%以下。

无霜期:全年几近无霜。

≥10℃活动积温:7500-9000℃。

年降水量:1500-2000mm。

播种收获期:春作---2月下旬播种,6月上中旬收获;夏作---5月下旬-6月上旬播种,8月中下旬收获;秋作---7月上旬播种,9月下旬收获;冬作---12月下旬-次年1月上旬播种,次年4月下旬收获。

品种特性:有限结荚习性为主。

品种特点:种皮以黄色、黑色为主。

代表品种:黄毛豆、鸡油黄豆、花腰豆、六月黄、乌豆等。

在大豆的区划中地理因素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地理因素又使大豆的以下主要的生态类型有所不同:

1、种粒大小生态类型的地理分布

(1)我国东北大豆主产区:东北东部地区的平川地带,一般品种的百粒重在18-22克之间,东北西部干旱盐碱地区种植的品种,百粒重多在13-16克之间。如果西部地区有灌溉条件或者在水分充足的河沿地块上,也可以种植大粒的品种。

(2)我国陕晋北部黄土高原地区:此区干旱贫瘠,是我国突出的小粒春大豆产区,百粒重在6-12克之间。

(3)我国黄淮平原地区:为我国重要夏大豆产区,此区适应小粒和中小粒品种,百粒重在10-15克之间。

(4)我国长江流域地区:大豆种粒大小变化的幅度较大,一般大面积种植的夏大豆百粒重多在12-17克之间。据统计,江苏淮南的品种中,百粒重24克以上的占12%;18-24克之间的占28%;12-18克之间的占47%;6-12克的占3%。

(5)日本北部和朝鲜北部:由于耕作条件优良和传统副食的需要,日本北部和朝鲜北部大豆的百粒重一般在22-35克,有些品种达42克。

(6)东南亚地区:小粒类型,特别是小黑豆类型比较适应此地区高温、多雨、光照短的气候特点,百粒重大都在8-14克之间。

(7)巴西:大豆主产区处于南纬20-23℃的热带和亚热带,多实行一年一熟制,春季(11-12月)播种。大豆生长季节多为高温多雨天气,日照时数短,因此适应的品种百粒重多在12-15克之间。

(8)美国:气候条件、土壤肥力非常适于大豆的生长发育,大多春种秋收,一年一熟。但大都主要用来加工榨油,而且种粒小的大豆在机械收获时破损较少,因而多年来大豆的育种目标是:抗倒伏、抗炸荚、 繁茂高产、抗病性强、机械收获破损率低、化学品质好,因此美国所用的品种百粒重大都在12-18克之间。

2、种皮色、脐色生态类型的地理分布

一般来讲,随着生育条件有好变差,大豆的种粒变小,颜色也变深。在中国东北大豆主产区,大都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对大豆种粒的质量要求较高,大豆种皮一般金黄光亮、脐色淡。在中国东北的西部和陕晋地区,由于生育条件恶劣,多种植小粒黑豆和小粒褐豆。在长江流域,大豆作为蔬菜用时,种皮多为青色。

3、大豆油份和蛋白质的生态地理分布

一般来讲,随着纬度的升高,大豆含油量逐渐增加,而蛋白质含量逐渐少。据分析,东北春大豆平均含油量〉南方夏大豆平均含油量〉秋大豆平均含油量。

东北大豆主产地区:油份含量19-22%,蛋白质含量37-41%。

黄淮平原大豆产区:油份含量17-18%,蛋白质含量40-42%。

长江流域大豆产区:油份含量16-17%,蛋白质含量44-45%。

当然在每个产区也有局部地区不符合上述规律的现象。

4、大豆油份脂肪酸含量与碘值的生态地理分布

大豆鼓粒时低温利于大豆油分中亚麻酸、亚油酸的形成,不利于油酸的形成,高温时则相反。因此据研究,在中国纬度每增加1度,大豆油分的碘值便增高1.7左右。在同一纬度地区,随着品种的不同情况有较大的出入。随着大豆生产和消费情况的不断变化,大豆品种正朝着优质化方向发展,优质化包括外观品质好和化学品质好。化学品质主要指大豆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因此形成了专用品种: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高脂肪含量(>23%)品种和高蛋白质含量(>45%)品种。又因特殊的用途 ,形成了特用品种,例如不同颜色种皮的品种。

中国有地球最原始的生命面貌,数以万计的动物、植物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其中,有一种植物非常特殊,它富含蛋白质,8000多年前,它第一次和中国先民相遇,就成就了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景象,它虽外表朴实,却能在轮回中反哺大地——它就是大豆。

这是大豆的祖先——野大豆,它的茎紧紧缠绕在一起,趴在地上,或缠绕在粗壮植物的茎秆上,在大自然中,它是一种看起来很低调的植物,但是为了繁衍,它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它能用豆荚的爆裂,将一粒粒种子弹射到两到五米之外,从而避免种子在自己身边生长,与家族成员竞争宝贵的光线、养分和生存空间。就这样野大豆在低调中爆发,两米...五米...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拓展家族的生存空间,如果将时间线拉得足够长,野大豆能靠自己的力量行走几百上千公里。

但是,种群的延续,不仅仅是弹射种子这么简单,在残酷的自然中生存下来,对于稚嫩的幼苗来说,自然界中一点的风云突变都可能带来致命的损伤,鸟类和其他动物也能轻而易举终结他们的性命,豆荚外面的世界并不那么美好。野大豆的种子们学会了休眠,他们并不着急崭露头角,而是在土壤中韬光养晦,等待最好的时机萌发,这个等待可能是一年,两年也可能是数十年。

生存是野大豆在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考量,直到遇到了人,人类能在短时间内,带领大豆越过山峦阻碍,占据更多的土地,但是首先,大豆需要妥协,妥协的第一步就是停止弹射种子,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豆荚从种子的发射塔变成了人类的藏宝箱,大豆种子如今安静地呆在豆荚中,等待人类收获,其次人类需要大豆站起来,占据更少的平面空间,并将豆荚高高地暴露出来,方便人类的识别和收割。

如今的大豆田,仿佛摩天大楼林立的都市,它的高调,背后是人类的保护和扶持。人类几千年的努力和等待才换来大豆从野生植物到作物的转身,作为作物的大豆,可以被大面积地种植和收获,人类也懂得了栽培大豆的方法,是时候带着大豆,从中国出发,一起去闯荡更广阔的天下,第一个将大豆带出国门的是唐代高僧鉴真和尚,随后大豆在世界各地传播、种植,并留下了很多用大豆制作的美食。

大豆还被人们称为有良心的植物,不同于其他植物在生长时会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大豆却会让土壤变得肥沃,因为大豆可以和根瘤菌共生,在大豆的种子发芽生根后,根瘤菌从大豆的根毛进入根部,依靠大豆的根部吸取碳水化合物,水分等营养存活,与此同时,在大豆的根部形成了具有固氮能力的根瘤。

在大豆开花结果时,每个根瘤就像是一座微型氮肥厂,源源不断地把氮肥输送给大豆的植株,而在大豆成熟后,它的根、茎、叶和留在土壤里的根瘤会归还给土壤,避免了使用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起到肥田的作用。

中美贸易战之大豆

不买美国大豆 巴西或成主要取代国

大豆是中美贸易谈判的重要筹码,目前已经入中方拟对美加征关税清单,有较大可能被列入下一批制裁名单。

资料显示,美国62%的大豆销往中国。如果中国对美国大豆筑起贸易壁垒,将重创美国大豆出口。

美国大豆出口情况,红色为出口至中国

美国农产品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份额,美国每年向中国出售124亿美元的大豆,一旦爆发贸易战,有可能被巴西取代。

对此,巴西方面的确有些乐见其成。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使得作为全球最大大豆出口国的巴西从中受益:可以预见中国将减少从美国进口大豆,而更多地转向巴西。2017年中国进口大豆的最大供应来源就是巴西,占进口总量的一半以上,美国大豆约占1/3。

另外,巴西大豆含有更高的蛋白质,美国大豆的平均蛋白质含量是34.1%, 巴西大豆的平均蛋白质含量则在38%以上。原因为当地在大豆成熟期间的温度较高,所以巴西大豆比美国大豆性价比更高。

工人驾驶收割机在巴西一个农场收割大豆

由于市场预测中国可能最终削减美国大豆采购量,巴西的大豆价格目前已经出现上涨。在巴西巴拉纳瓜港,大豆的报价已经比国际参考价高出1美元/蒲式耳,创下3月的最高价。

中国对巴西和美国的月度大豆进口量变化

目前来看,贸易争端对大豆的影响更多是心理层面。每年4-8月基本是南美的大豆主宰中国的货源,只在这一时段制裁的话,对于中国的产业链影响不大。

如果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的话,南美能够供给中国的大豆数量大概7000多万吨,而中国的需求量大概9700万吨,仍存在几千万吨的供应缺口。缺口的满足可能通过三种途径满足:

第一,国储,数量机密,但预计可以满足缺口;

第二,从周边进口,如俄罗斯;

第三,寻找大豆的替代品,如肉类、植物油。

不过,中方打出的“大豆牌”还只是姿态,并没有落实。今年阿根廷减产,总体南美受天气影响,减产1500万吨左右。总体来讲,从南美出来的大豆在每年4-8月主要供应中国市场,巴西今年1.13亿吨相比于去年有所增长,冲抵了其他国家的减少,实际的供应量还是充足的,去年也有大量库存,达千万吨级,可以支撑住全球的供应量。

相反,美国如果丢掉了中国市场,其他市场不能完全承接中国的市场份额。从美国整体情况来看,期末库存不断增加(现在1500万吨),今年度还得上调。

2014-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走势图

如今美国农业收入与2013年相比已严重下降,正处在艰难复苏时期。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的农场净收入预计连续第四年下滑至620亿美元,远低于2013年创纪录的1240亿美元。在此情况下,特朗普政府将矛头对准美国大豆业最大贸易伙伴,令人“极度沮丧”。

习题链接

练习一

读“美国和巴西大豆生长周期表”及“美国和巴西大豆产区图”,回答1——2题。

美国和巴西大豆生长周期表

1.关于两国大豆产区及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B.均位于人口稠密区,劳动力充足

C.均位于平原地区,土壤肥沃

D.均位于中、低纬度,热量较充足

2.读美国和巴西大豆生长周期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大豆生长周期比巴西短

B.都在春、夏之交播种,秋季收获

C.美国大豆开花期比巴西早

D.两国大豆灌浆期长度一样

解析与答案

1.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国大豆主产区均非位于沿海地区,A错误;美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周围、西部太平洋沿岸和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因此可知两国大豆产区均不是人口稠密区,B错误;美国大豆产区以平原为主,而巴西大豆主要位于巴西高原,C错误;两国大豆分布区纬度均较低,属中低纬度,热量较为充足,D正确。

2.B【解析】从两国大豆生长周期表中可以看出,两国大豆生长周期长短差不多,因两国分别位于南北半球,根据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规律可知,两国均在春、夏之交播种,秋季收获。

练习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解析与答案

3.C【解析】巴西人口比美国少,巴西高原面积广大,适宜大豆种植,“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开发种植较晚是最大的优势,C正确。

4.D【解析】巴西大豆的专业化水平、科技投入、劳动生产率都没有美国高。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便宜,D正确。

5.A【解析】中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品种退化”严重,所以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加大科技投入,A正确。中国后备耕地资源少,不能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劳动力投入,加大化肥使用量不能提高大豆质量。

练习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豆属一年生草本,喜暖,生长温度为2 0℃-25℃,开花结英期适宜的温度为20℃-28℃,种子发芽和开花期要求土壤含较多水分,生长周期一般为6个月左右。

大豆是巴西主要农作物之一和农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巴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是传统的大豆主产区,以家庭农场为主,受政府鼓励,中西部地区成为以大型农场为主的大豆新产区,2011年后成为全球第一大豆出口国。

巴西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进口国之一,为保证我国大豆资源供给的安全,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在巴西大豆资源开发的投资力度。下图示意巴西2000-2016年大豆生产发展情况。

(1)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分析巴西有利于大豆种植的气候条件。

(2)说出巴西大豆生产发展的特点。

(3)简析巴西中西部大豆生产以大型农场为主的理由。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①说明巴西大豆产业快速增长对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启示:

②对我国加大在巴西大豆资源开发的投资力度,提出合理的建议。

解析与答案

【解析】

(1)根据已有的区域地理知识,比较巴西和东北的气候条件,结合材料分析巴西大豆种植的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主要从温度及降水两个角度分析。从温度来看,巴西纬度低,位于热带,热量条件较东北丰富。从降水量来看,巴西多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较我国东北丰富。

(2)巴西大豆生产发展的特点主要根据题中所给的图文材料,从种植面积、单位、总产量、经营方式、商品率等方面进行总结。从种植面积看,种植面积广,机械化程度高;从单位面积产量看,科技水平高,单产高;总产量高。从经营方式看,经营方式多样。从商品率看,出口量大,商品率高等

(3)结合材料分析巴西中西部大豆生产以大型农场经营为主的原因,即农业的区位分析,其中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面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科技、市场、政策、农民积极性方面。从自然条件看,巴西纬度低,水热条件好,发展大豆的自然条件优越;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从社会经济条件看,农业科技进步快,单位面积产量高;国际市场需求旺盛;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大豆利润高,提高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所以大型农场不断涌现。

(4)本题是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从所给的两个问题中任选一个作答。总结巴西大豆生产中值得中国大豆产业借鉴的经验,拓展思维,对我国加大在巴西大豆资源开发的投资力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主要从了解信息、建立机制、解决问题、科技投入、加强管理、开拓市场等方面作答。

【答案】

(1)巴西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光照充足,可以一年四季生产;巴西属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充沛,土壤含水量较高。

(2)种植面积广,机械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高,单产高;总产量高:经营方式多样;出口量大,商品率高等。

(3)巴西纬度低,水热条件好,发展大豆的自然条件优越;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科技进步快,单位面积产量高;国际市场需求旺盛;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大豆利润高,提高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4)①稳定大豆的种植面积,形成规模效益,降低成本;加大技术投入,提高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业机械设备,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增强种植的积极性等。

②了解大豆市场、政策等信息,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加强双边合作,建立保障机制;协调解决国内企业投资和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加大科技投入和产品研发,提高单产,延长大豆生产的产业链;完善农业投资管理和服务机制;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等。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抗旱保苗实施方案(通用14篇)各级各部门在抓好防汛工作的同时,要时刻预防“旱涝并存、旱涝急转、多季连旱”,切实做好抗旱工作准备,确保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干旱。黄岑、黄沙溪、鸭基寨等有集中供水任务的水库管理单位要精细水库调度管理,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协调生产生态用水,努力提高抗旱水源利用效率。持续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推行农田水利基本建jvzquC41yy}/qq6220ipo8f142833;4792<22:3jvor
1.生物刺激素的主要种类→表3常见微生物菌剂分类 腐殖酸、海藻提取物、蛋白水解物与氨基酸、几丁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和微生物菌剂5类生物刺激素,均具有多样功能,但各自又有优势与不同,基于其功能特性,其应用方式也各不相同。腐植酸在叶面和土壤应用较多,少量用于种子处理;蛋白质水解物及氨基酸主要应用于植物叶片和土壤;海藻提取物因为作用广泛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82985715=6:::63a723=77;;840|mvon
2.神话故事作文范例6篇3.按书籍主要内容分类 比如有“神话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人物故事”等,故事一类的书;有专门讲百科知识类的,如《一万个为什么》《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综合性的书籍;有专门讲历史发展的“历史”类书籍;也有专门讲地理知识的“地理类”书籍;还有“智力游戏”类的;以及专门教我们写作文的《作文选》《作文jvzquC41yy}/dj~ycvii0ls1jcuxgw4343?667mvon
3.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之面面观引发钢筋锈蚀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混凝土保护层碳化 在水泥水化过程中生成大量的Ca(OH) 2 , 使混凝土孔隙中充满饱和的Ca(OH) 2 溶液,其 pH 值大于 12。钢筋在碱性介质中,表面能生成一层稳定致密的氧化物钝化膜,使钢筋难以锈蚀。但是,碳化会降低混凝土的碱度,当pH 值小于 10 时,钢筋表面的钝化膜就开始破坏jvzq<84yyy4fexwt0qxh0ls1skzb1wjy31814<229/811:=:29>/j}rn
4.集中教务(3学时)第1节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概念1.1生态多样性指数 1.2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意义第2节 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2.1生态系统的类型 案例1 生态系统的主要分类途径 2.2 生态系统分布 2.3 中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 2.4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2.5 WWF全球生态区(WWF Global Eco-Regions)第3节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测度 3.1多样jvzquC41ly~l0~hcu0gd0ls1eq{sun4eqwxtgyqcp1747A98
5.植物保护概论文挡一、昆虫分类系统 (一)、昆虫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二)、分类方法 1.一般分类方法以外部形态作为主要依据 2.近代分类方法电子显微镜、超微水平,分子的水平 (三)昆虫纲的分目 昆虫纲的分目是根据翅的有无及特征、变态类型、口器的构造、触角形状、跗节及化石昆虫的特征等进行的。 与农林园艺昆虫关系密切的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758<6936:/j}rn
6.石蒜是什么石蒜的植物文化及功效传统中医石蒜主要分类 按花叶特征初步可分为一下几种。 红花品系 石蒜L. radiata:花型较小,花鲜红色,狭倒披针型,强度褶皱和反 卷;叶线形,有白粉,中有淡色条纹或带,较窄(约1cm宽),始发于秋季,冬季绿色。 鹿葱L.squamigera:杯状花型,花粉红色,边缘基部微皱缩;秋出叶,淡绿色,质地软。 jvzquC41yy}/xxilm0ipo8hv|{52999341725984:0y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