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奉永成 通讯员 谭军
今年入汛以来至5月15日,全省雨日、雨量较往年同期偏多近7成,导致江河湖库水位上涨,防汛成了当务之急。
水旱灾害历来是三湘儿女的心头之患,也是我省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如何防范减少灾害损失?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灾减灾研究所(简称“省水科院减灾研究所”)在科技的加持下,获得多项水旱灾害防御相关专利,建立起全省洪水风险评估和干旱风险评估数据库,为全省水旱灾害“治未病”。
(省水科院减灾研究所技术专家指导百姓打井抗旱。通讯员供图)
风险评估在洪水形成之前
4月30日7时40分,持续强降雨导致湘江流域耒水永兴县永兴(二)站出现超警戒洪水,超警戒水位0.02米。
出现超警洪水会不会带来灾害风险?省水科院减灾研究所将流域降雨、雨量等参数输入电脑,利用二维水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出结论:短时超警、灾害风险等级低。同时,电脑模型同步绘制出不同等级风险分布图,各种风险等级像动漫一样呈现在电脑上,外行人一看都一目了然。
“传统洪水灾害评估像会计算账一样,要根据暴雨、洪水、地形、河流水系等自然特征,以及洪水的威胁程度和洪灾频次等因素,经多轮计算,才能推算出洪水风险。”省水科院减灾研究所所长魏永强说,不仅过程时间长,结果也不精准。
省水科院减灾研究所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发明了“一种洪水风险灾害评估方法”,可精准客观地推演出河流洪水风险情况,使灾害风险评估在洪水形成之前,并给出防洪功能类型及防治方案,为防范洪水灾害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基础数据库为旱情“把脉”
湖南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很多地方常常喊“渴”。
“干旱是一种可以提前防范的自然灾害。”魏永强说,可以像中医“治未病”一样,通过提前“把脉问诊”,及时开出对的“处方”,就可以大大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
据了解,我国现有干旱风险评估技术主要从气象干旱的角度开展研究,而干旱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农业和人饮。“但恰恰这方面的研究较少。”魏永强说。
省水科院减灾研究所创新探索出基于历史典型干旱年旱灾影响指标的干旱风险评估方法,并对全省干旱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形成了不同类型干旱灾害的风险等级成果,为全省建立了旱情基础数据库。
记者看到,工作人员从旱情基础数据库中提取某地历年水资源量进行简单计算,很快得出该地历年水资源量经验累积频率,再根据当前气象情况分析,判断出该地当前年份是否为干旱年份。
“如果是干旱年份,就要提前进行干旱灾害风险预警。”魏永强说,全省旱情基础数据库还可精准计算出区域农业干旱灾害、因旱人饮困难风险等级,从而进行科学精准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