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招教答辩技巧——高中生物《群落演替》

一、群落演替的过程可人为分为哪几个阶段?

【参考答案】

可分为三个阶段:侵入定居阶段、竞争平衡阶段、相对稳定阶段。具体含义如下:

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

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在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

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且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

二、根据演替基质的性质。可将植物群落分为哪两类?

【参考答案】

旱生演替和水生演替,其概念分别如下:

以裸岩等陆生植物为基础发生的演替叫旱生演替。演替从干旱缺水的基质上开始,如裸露的岩石表面生物群落的形成过程,其演替系列依次为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和森林阶段。

在水体或湿地中发生的植物群落演替称为水生演替,演替开始于水生环境中,但一般都发展到陆地群落,如湖泊或池塘中水生群落向中生群落的转变过程,其演替系列依次为开敞水体、沉水植物阶段、浮水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和陆地中生阶段。

三、本节课你的导入方式是什么?你导入的设计意图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本节课我采取的导入方式是创设情境导入。我先为学生展示了森林群落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森林群落的特点。接着让学生思考森林是如何产生的,当森林被破坏后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基于学生的知识现状,他们的猜测很可能和真实结果产生冲突,进而以此引入本节新课。

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如下两点:第一,采用观看照片的形式,直观地展示现象,可以让学生回忆起森林群落的特点,为后续教学作铺垫。第二,让学生自己思索,留下悬念,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你在试讲中设置了很多问答的教学环节,为什么这样设置?

【参考答案】

问答环节是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互动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学生可以参与到授课中来,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学中难点进行剖析,让学生在一问一答中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除此之外,问答还可以及时地让老师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便于老师进行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五、说一说你教学设计的思路。

【参考答案】

我在导入环节先为学生展示了森林群落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森林群落的特点。接着让学生猜测森林群落产生的源头和被破坏后的结果,从而引出新课。

在新课教学环节,我通过印尼火上爆发后的恢复图片,运用师生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群落演变的过程。接着展示不同的演替类型,让学生以此归纳出演替的概念和不同演替的特点。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为了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我还会引导学生学习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以此来进行巩固。

在课程最后进行总结并且布置拓展类型的作业,提升学生的资料收集和分析能力。

THE END
0.应急科普丨持续高温!请收好这份防旱抗旱小知识~一、干旱灾害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A 1.降水偏少,影响农业生产,庄稼歉收。 2.河流断流,威胁农村饮水安全。 3.水库干涸,影响灌溉、航运、发电等。 4.影响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 Q 二、按干旱的成因分类,干旱可以分成哪几类? A 1.气象干旱 2.水文干旱 3.农业干旱 4.社会经济干旱 jvzq<84|wpjm3qti4dp8pzrl5lrƒx142832B4v42832B54a9<4698440nuou
1.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咸海为世界第四大水体(3)从自然、人文两方面来分析. 解答: 解:(1)根据乌拉尔河最后注入里海,里海是内陆湖,可以确定乌拉尔河参与陆地内循环.(2)根据乌拉尔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图,可以读出春季径流量最大,因此乌拉尔河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积雪融水.(3)自然原因;该地区降水少,河流稀少,咸海的水源补给量小;深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mq1ujoukhnfa;81go6497<86;>5;8>e5jj5;;k22l6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