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研究土壤》每节课同步分层作业汇编(含四套作业)pdf

认证主体:方**(实名认证)

IP属地:河北

下载本文档

1.1《土壤里面有什么》同步练习作业(含答案)

H【回归课本,填一填】

一、仔细想,认真填。

i.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的疏松表层,由岩石碎屑和腐烂的动植物残体等

形成。

2.土壤能给植物,没有土壤,人类就没有粮食,许多动物也无处安家。

3.土壤中的空气主要存在于颗粒之间的中。

4.土壤是由______、和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5.加热潮湿土壤时产生焦臭味,主要因为土壤中含有。

日【知识巩固,练一练】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打T",错的打“X”。)

6.土壤中的空气对植物根系呼吸没有作用。()

7.土壤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只含有水分。()

8.土壤中的小动物为形成腐殖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9.所有土壤的颜色都是棕色的,没有其他颜色。。()

10.土壤中的空气含量是固定不变的,不会随外界条件变化。。()

勃【思维提升,探一探】

三、实验操作我能行。

11.

(1)

按照以下步骤操作:①把餐巾纸平铺在桌子上。

②用勺子挖一些盆里的土倒在餐巾纸上。

③使劲握一握,再摊开纸巾,把土放回盆中,发现:0

(2)实验名称:探究土壤中是否含有空气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干土壤、水、玻璃棒

实验步骤:

向透明玻璃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水。

取适量干十壤,缓慢放入玻璃杯中,观察杯中现象.

待土壤稳定后,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杯中液体,再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干土壤放入水中时,水面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不断向上冒出。

搅拌液体后,部分细小土壤颗粒悬浮,气泡仍会少量持续产生。

实验结论:土壤中含有,当干土壤进入水中时,土壤颗粒间中的

空气被水挤出,形成气泡冒出;搅拌时进一步打破土壤团聚体,释放出更多空隙

中的空气。

1.1《土壤里有什么》同步练习作业

参考答案(含解析)

1.生长植物

详解:土壤的概念: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岩石碎屑和

腐烂的动植物残体等形成。

2.提供养分

详解:土壤的作用:土壤能给植物提供养分,没有土壤,人类就没有粮食,许多

动物也无处安家。可以利用土壤孕育树木、生成蔬菜和粮食、滋养土壤、给动物

提供住所。

3.矿物质颗粒(沙粒/黏土)、腐殖质、水分、空气、小动物

详解: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含有空气,为植物根系和微生物提供呼吸所需

4.燃烧

详解: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它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火的

使用宣告了人类茹毛饮血历史的结束,是人类在文明的征程上迈进的一大步。

5.腐殖质

详解: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腐殖质受热分解产生特

殊气味。

6.x

详解:靖烛燃烧时,固态蝌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

化学变化。题目描述仅承认物理变化,忽略了生成新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因此

错误。

7.x

详解: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不是单纯

的只含有水分,因此错误。

8.4

详解:土壤中的小动物如蚯蚓等,它们的活动可以帮助分解动植物遗体,促进腐

殖质的形成,因此正确。

9.x

详解:土壤颜色多样,除常见的棕色外,还有黑色(如东北黑土,腐殖质含量高)、

红色(如南方红壤,含有较多氧化铁)、黄色(如黄土高原的黄土)等,颜色由

上壤成分和地域环境决定。因此错误。

10.x

详解:土壤中的空气含量会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下雨后,雨水会填充土壤颗粒

间的空隙,挤出部分空气,导致空气含量减少;而天气干旱时,土壤水分蒸发,

空隙变大,空气含量会增加。题干错误。

11.(1)水分

10.用手捏三种土壤,黏质土能捏成团且不易散开,沙质土捏不成团容易散开。

()

:确【思维提升,探一探】

三、实验操作我能行。

11.

(1)在“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实验中,我们需要准备的材料有:()、()、

()、三种不同的土壤(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水、烧杯。

(2)实验时,要保证三种土壤的()相同、倒入土壤的()相同、倒入水

的()和()相同,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公平性。

(3)实验结果发现,渗水性最强的土壤是().渗水性最弱的土壤是()o

这说明沙质土的空隙(:),黏质土的空隙()。

(4)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土壤的()和()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不同植物

适合生长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

四、拓展提升。

12.方方家想在院子里种植蔬菜,他采集了院子里的土壤进行观察:土壤颗

粒比较细小,用手捏紧后能成团,浇水后很难渗水。请你判断这种土壤是什么类

型?适合种植哪些蔬菜?并说明理由。

1.2《不同的土壤》同步练习作业

参考答案(含解析)

1.砂质土黏质土壤质土

详解:土壤颗粒有大有小,有大颗粒的砂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

人们根据这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砂质土、黏质土、壤质土。

2.黏质土

详解:土壤的黏性影响其是否容易搓成球。黏质土颗粒细小,加水后颗粒间结合

紧密,黏性强,所以做手工用黏质土。

3.渗水力肥力

详解:土壤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沙质士颗粒粗糙,渗水速

度快,保水性能差;黏质土粘性大,土中空隙少,不易通风漏气;壤土通气性能好,

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所以不同类型的土壤

在渗水性、肥力和透气性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

4.砂质土

详解:花生、红薯等耐旱作物怕积水,需要排水曳好的土壤。砂质土渗水性强、

排水好,适合这类耐旱作物生长。

5.砂质土

详解:据渗水、保水等情况,土壤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3类,其中保水

性最好的土壤称为黏质土,渗水能力最好的称为砂质土,渗水和保水能力居中的

称为壤土,它们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砂质十、壤十、黏质十.

6.V

详解:砂粒含量较多的叫作砂质土,黏粒含量较多的叫作黏质土,沙粒、粉粒、

黏粒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质土,因此正确。

7.V

详解:土壤分层实验中,静置后颗粒按大小和重量分层。沙粒较大且重,先沉降

到底层;黏土颗粒细小,沉降慢,留在上层。因此上层黏土,下层沙。因此正确。

8.«

详解: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砂质土、壤土、黏质土。在砂质土、壤土、

黏质土中,渗水能力最强的是砂质土,因为砂粒间的空隙最大,因此正确。

9.V

详解:黏质土的问题是空隙小、排水差,沙子颗粒大、空隙大,掺入适量沙子后,

能增加黏质上的整体空隙,让水分更容易渗透,从而改善排水性,这是教材中提

到的土壤改良方法,表述正确。

10.V

详解:这是教材中区分三种土壤的直观方法一一黏质土颗粒细、黏性大,捏

紧后能成团且不易散;沙质土颗粒粗、黏性小,捏紧后易散开;壤士介于两者之

间,因此该表述正确。

11.(1)漏斗、滤纸、三脚架(或支撑漏斗的装置)

详解:“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实验中,典型装置是用三脚架支撑漏斗,漏斗

内铺滤纸,再放入土壤,下方放烧杯接渗水,这是教材中推荐的标准实验setup,

保证实验有序进行。

(2)质量(或体积)、高度(或厚度)、体积、速度

详解:实验需遵循“控制变量法“,为了公平比较渗水性,必须保证三种土壤的

质量(或体积)相同(避免因土壤多少影响渗水)、土壤在漏斗中的高度相同(厚

度一致)、倒入水的体积和速度相同(避免水量或倒水快慢干扰结果)。

(3)沙质土、黏质土、大、小

详解:根据实验现象,沙质土空隙大,水最快渗透,渗水性最强;黏质土空隙小,

水最难渗透,渗水性最弱;这一结果直接对应土壤颗粒大小与空隙的关系——

颗粒越大,空隙越大,渗水性越强。

(4)保水性、透气性(或渗水性)

详解:教材核心知识点强调,土壤的保水性(能否留住水分供植物吸收)和透气

性(能否让植物根部呼吸)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不同植物对这两个特性

的需求不同,因此适合生长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

12.土壤类型判断:这种土壤是黏质土。理由:黏质土的典型特征是颗粒细小、

用手捏紧能成团(不易散开)、浇水后渗水难(保水性强),与方方观察到的现

象完仝一致。

1.3《肥沃的土壤》同步练习作业(含答案)

B【回归课本,填一填】

一、仔细想,认真填。

1.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0它是供植物生长的肥

料。

2.人们可以通过________、等方式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肥力。。

3.长期施用化肥也会带来副作用一o

4.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主要分布在。

5.往装有从菜园采集土壤的玻璃杯里倒水,搅拌后,发现水面上有一些黑色的

漂浮物,这是0

目【知识巩固,练一练】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打“4%错的打“乂”。)

6.所有的表层土都很肥沃。()

7.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8.小动物在土壤中活动会破坏土壤结构。()

9.肥沃的土壤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需要保护。()

10.可以大量使用化肥保证土壤是肥沃的。()

.磷【思维提升,探一探】

三、实验操作我能行。

11.制作有机肥

制作过程:

(1)往透明塑料袋中装土壤、果皮、菜叶、()。

(2)往塑料袋中均匀地洒一点水,扎好袋口。

(3)把塑料袋放在()的地方,需要经常搅动。

(4)每周观察并记录一次肥料袋里的变化。

四、拓展提升。

12.如何避免土壤板结。

13.山上的土壤为什么会贫瘠?怎样改良贫瘠的土壤?

1.3《肥沃的土壤》同步练习作业

参考答案(含解析)

1.腐殖质

详解:动植物残体在土壤中腐烂后,形成了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就越深,土壤也就越肥沃。

2.植树造林修筑梯田

详解:土壤受到会带走表层土中的养分和腐殖质,导致土壤贫瘠。而植树造林、

修筑梯田等

减少水土流失,避免本土壤的过渡使用,从而改良土壤。

3.土壤板结

详解:长期施用化肥也会带来副作用——土壤板结。板结的土壤不利于空气、水

分的储存,也就不利于小动物的生存和作物的生长。

4.表土层

详解:腐殖质是动植物遗体腐烂分解后形成的,主要分布在表层土中。

5.腐殖质

详解:土壤加水搅拌后,砂粒因颗粒大、密度大最先沉淀,粉砂和黏土颗粒较小

会悬浮或缓慢沉淀,而腐殖质是分解的有机物,密度较小且颜色较深,容易漂浮

在水面。题目中黑色漂浮物符合腐殖质的特征。

6.x

详解:有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的表层土很贫瘠,并非所有表层土都肥沃,因此

错误。

7.«

详解:腐殖质是黑色的,所以土壤颜色越深,通常说明腐殖质越多,土壤也就越

肥沃。因此正确。

8.x

详解:像蚯蚓、蚂蚁等小动物在土壤中钻洞,能使土壤变得疏松,就像用犁耕地

一样,所以被称为“土壤天然的犁“:还能吞食土壤中的有机物,经过消化后排

出粪便,这些粪便富含养分,能增加土壤肥力,因此也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因此错误

9.x

详解:土壤资源需合理保护,过度开发会导致贫瘠化表述错误。

10.x

详解:长期施用化肥也会带来副作用——土壤板结,表述错误。

11.蚯蚓阴凉

详解:制作肥料袋时,放入果皮、菜叶等是为了提供形成腐殖质的原料,蚯蚓可

以帮助土壤通气,所以在肥料袋里放蚯蚓是因为其活动能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作

用。把塑料袋放在阴暗的地方是因为过强的光照可能会影响分解过程,经常翻动

土壤是可以使袋内物质充分接触空气和水分,加快分解。

12.避免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重金属污染:多施用生物有机肥,改良十壤

结构,防止板结;将电池、塑料等有害垃圾单独回收,防止渗入土壤。

13.山体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皆。

人们常用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讴肥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

1.4《植被与土壤》同步练习作业(含答案)

■【回归课本,填一填】

一、仔细想,认真填。

1.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为动物生存提供。

2.植被的根系可以土壤,防止土壤被雨水冲刷而流失。

3.土壤沙化是指原本肥沃的土壤逐渐失去和,变成以沙

粒为主的土地的过程。

4.为了防止土壤沙化,我们可以在容易沙化的地区种植________,通过植被的

根系固定土壤,减少风沙对土壤的破坏。。

变得干燥松散,容易被风吹起,加速土壤沙化的进程。

【知识巩固,练一练】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X”。)

6.废电池对土壤有害,我们不能随意丢弃废电池。()

7.保护土壤就是不能在土地上进行任何开发活动。()

8.雨水落在裸露的土壤上,比落在有草坪覆盖的土壤上,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

9.土壤中的空气含量与植物生长无关,只要有足够的水分和养料就行。()

10.土壤沙化只发生在沙漠地区,我们生活的城市周边不会出现土壤沙化现象。

()

磷【思维提升,探一探】

三、选择题

II.下列活动会对土壤造成破坏的是()。

A.垃圾分类B.植树造林C.滥用化肥

12.土壤沙化后,最直接的影响是()。

A.当地动物数量增多

B.土壤变得更肥沃,适合种植更多农作物

C.土地生产力下降,难以种植植物

13.下列哪种植物适合月来治理轻度土壤沙化的土地?()

四、实验操作我能行。

14.水土流失实验

问题:与水土流失有什么关系?

实验步骤:(1)取两块土壤,一块有植被覆盖,另一块没有,分别放入一端垫高

的托盘中。

(2)往两块土壤上浇同样多的水,模拟自然界的降水情况。

(3)观察并记录土壤被冲刷和积水的情况。

五、解答题

15.土壤资源是珍贵的,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能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

1.4《植被与土壤》同步练习作业

参考答案(含解析)

1.水分栖息地

详解: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能为植物提供水分和养料,同时也是动物生存的

重要场所,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2.固定

详解:植物的根系会向土壤深处和四周伸展,像“爪子”一样抓住土壤颗粒,将

土壤固定在原地,减少雨水对土壤表面的冲刷,从而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3.腐殖质;水分(或肥力;水分,合理即可)

详解:土壤沙化的关键是土壤原有肥沃成分流失,腐殖质能提供肥力,水分是土

壤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两者流失后,土壤会逐渐失去种植能力,向沙质化转变。

4.耐旱植物(或沙棘、梭梭树等具体耐旱植物,或植被,合理即可)

详解:容易沙化的地区通常气候较干旱,种植耐旱植物能适应环境并存活,其根

系可抓住土壤颗粒,阻挡风沙侵蚀,有效减缓或防止土壤沙化。

5.水分

过蒸发消失,干燥的土壤颗粒失去水分的黏结作用,变得松散易被风力搬运,进

而加快沙化速度。

6.C

详解:垃圾分类有助于保护环境,减少对土壤的污染,A选项不符合题意;植

树造林可以保持水土,保护土壤,B选项不符合题意;滥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

结、肥力下降等问撅,对土壤造成破坏,C选项符合题意。

7.x

详解:保护土壤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