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饥荒的原因有很多,一般认为是1971-1972年雨季的反常,1972年主要雨季的雨量过少,以及1973年春季的干旱所造成的主要农作物减产,或许是构成饥荒的主要原因。15年前,一场罕见的大饥荒袭击了埃塞俄比亚,导致近100万人悲惨丧生。
当时的场景处处尸横遍野、饿殍满地,想起那些画面至今还令人不寒而栗。而时隔15年,由于久旱无雨和战乱频繁,再加上糟糕的道路和港口阻碍着紧急援助食品的分配,一场类似性质的大饥荒又在紧紧逼迫着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埃塞俄比亚国家最近的几次大饥荒发生于1972-1973年间以及1984年的一次,灾害分别造成了4万-20万不等的人员死亡以及100万人的死亡。1972年这次饥荒受打击最严重的省份是位于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沃洛省,此外,还影响到了更北部的提格雷省以及该国的其他地区,比如哈勒尔盖省。
沃洛省的饥荒在1973年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峰,但恢复得也较快,直至年末就开始恢复了。在哈勒尔盖省,饥荒直到1974年才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时期的埃塞俄比亚实际上发生了2次大的饥荒,第一次就是1972-1973年,中心在东北部,尤其是沃洛省;第二次是1973-1974年,受灾最严重的是较南边的哈勒尔盖省。
埃塞俄比亚国家6000万人中有800万人被沦为饥民,其中形势最严峻的是位于东南部的欧加登地区,光这一地区,难民就超过130万。长时间的无雨干旱使得那里的土地寸草不生,居民们赖以生存的牲畜也大批死亡。
很多人担心,如果情况继续恶化,或许他们的命运也终究会和牲畜一样悲惨。在大饥荒造成的阴影中,老人和儿童首当其冲,受害最严重,很多老人和儿童死于与营养不良有关的疾病。一些人在寻找食物时被豺狼残忍地吞噬,死亡人数日益增多,坟场更是处处可见。而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欧加登的灾情只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