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台风“马鞍”携风带雨而来
使得南方多地的高温天气有所缓和
但是四川东部、重庆中西部、
湖南中部、江西中部等地部分地区
最高气温还是居高不下
预计要到本月底
酷热天气才会告一段落
中央气象台8月27日18时
继续发布气象干旱橙色预警
有细心的小伙伴已经发现
预警信息里提到的是“气象干旱”
那么
什么是“气象干旱”?
干旱分为好多种吗?
今天就让小编为你说道说道
干旱是什么?
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水分的收与支或供与需不平衡形成的水分短缺现象。
干旱有三种概念
一是气象干旱,指某时段内,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而出现的水分短缺现象,主要以降水的短缺作为指标。
二是水文干旱,指合川径流地域其正常值或含水层水位降低的现象,其主要特征是在特定面积、特定时段内可利用水量的短缺。
三是农业干旱,指根据农作物生命进程,在作物生育期内,由于土壤水分持续不足造成的作物体内水分亏缺,而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现象。
怎么样?
知识储备量是不是又上涨了一点点?
虽然人们能明显感受到
气象干旱的发生
但农业受灾情况仍是局部
据了解
目前受灾地区涉及12个省市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截至8月22日
南方农作物因高温热害和干旱
受灾4524万亩
受灾作物主要是中稻、夏玉米和大豆
受灾情况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
从地理位置来看,受灾相对严重的地区,主要是没有水源的地方,例如灌区末端、缺少灌溉和水浇条件的丘陵岗地和没有灌溉设施的“望天田”。
从作物生长特性来看,有水源但受影响的地区,主要是由于农作物处于关键生育期,例如江西、湖北等地,水稻处于抽穗扬花的关键阶段,持续高温会使得花粉数量与活力降低,结实率降低或出现空米的情况。
从经济作物种类来看,受晴热高温天气影响,日照辐射剧烈,江南茶区大部出现轻至中度高温热害,局地茶树发生日灼,叶片变色、枯焦、脱落等;持续高温对南方果树生长发育和果实膨大不利,部分地区柑橘、芒果、香蕉、火龙果、百香果等出现裂果、落果、日灼伤害等现象。
从地区来看,主要是南方地区受灾相对较重。
但是!
别灰心!!
东北地区以及内蒙古自治区
除个别地方外
降水与光温充足
粮食长势喜人
淮海地区虽然去年受灾严重
但今年已逐步恢复
有丰收的空间与潜力
河南经历去年洪涝灾害后
机井进行了全面检修
在农业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以降水和光温充足
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协作产生作用
粮食生产稳中有进
西北地区、新疆北部
旱情相对去年较轻
粮食生产情况与常年相当
看到这儿
相信有很多小伙伴和小编一样
对秋粮丰收有信心
有细心的朋友在看报道时
也发现有两个词常用
一个是受灾面积
一个是成灾面积
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那接下来的两个概念
也是有必要给大家讲一讲滴~
受灾面积
受灾面积是指因水旱等灾害造成农作物比正常年份减产1成(含1成)的播种面积。
成灾面积
成灾面积是指因水旱等灾害造成农作物比正常年份减产3成(含三成)以上的播种面积。
农作物受灾面积包含农作物成灾面积。
了解了这些概念
接下来就是满满干货
对于正在经历旱情的农户、地区
具体有哪些应对措施和补救措施呢?
8月27日
三农发布会客厅邀请了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节水农业技术处处长
吴勇
进行线上技术指导
解答大家在抗高温热害干旱
遇到的问题
分区施策
对于丘陵岗地、“望天田”等缺乏水源的区域,当前阶段建议通过机械、机井等提水送水,尽可能扩大水源,发挥好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集中喷施叶面肥、抗旱保水剂等,千方百计减少因灾损失。
对于受灾较重甚至绝产的地块,要适时补种改种晚秋作物。长远看,还是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是没有水源灌溉条件的、灌溉渠系不配套的区域,结合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强化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推广软体集雨窖、补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分作物补救
水稻:当前,长江流域中稻普遍处于抽穗扬花灌浆期,晚稻普遍处于拔节孕穗期,水分需求旺盛。对处于抽穗扬花的中稻,有条件的田块可保持8厘米左右深水灌溉,可采取日灌夜排、长流水灌溉等措施,降低植株温度。必要时可在中午前后喷洒清水,适量喷施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等。对处于灌浆期的水稻,要施用适量粒肥。
玉米:进入8月份,玉米普遍进入抽雄、吐丝期,这个时期是玉米对高温敏感的时期,也是决定产量最关键的时期。如果持续高温,玉米将出现“空秆”、“花粒”、“畸形穗”等现象,导致减产。一是适时浇水。玉米穗期耗水量最大,占全生育期耗水总量的30%-35%,抽雄期耗水强度最大,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二是适当追肥。穗期是玉米全生育期中需肥量最多、需肥强度最大的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占玉米全生育期吸收量50%—55%、52%—60%和75%—85%,要根据情况适当追肥。三是去除空秆。空秆植株影响大田的通风透光,并与正常植株争水肥,空耗养分,还有可能传播病害,严重影响产量,要及早去除。
蔬菜、果树:一是及时灌溉补水,日灌夜排,通过水循环带走热量;二是叶面喷施抗旱抗逆制剂和叶面肥,减少作物蒸腾降低水分消耗,增强抗旱能力;三是遮阳、减温、防晒;四是地面秸秆生草覆盖,减少蒸发。
▻延伸阅读:
可以有效缓解大部分农作物旱情
减少秋粮损失
而对于受灾较重
甚至绝收的地块
则需要改种、补种
挽回农户经济损失
改种、补种如何做?
改种、补种品种上,应当选择生长周期短的作物,例如青贮玉米、绿豆、叶菜等作物,气候适宜地区可以补种晚稻,或在残茬上种植再生稻。具体可以根据当地灾情恢复情况、气候条件和田块基本情况等条件选择合适的作物。
改种、补种方法上,应考虑到当地用水存在结构性缺陷,适当使用节水种植技术,例如集雨窖、补灌技术等,防止农业干旱灾害再次发生。
改种、补种管理上,由于高温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应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在气温较低的傍晚和夜间精准补肥,防止高温烧苗,保障苗期生长。苗期后,要勤中耕、除草、培土,及时补充功能性长效肥料,促根保壮,减少徒长倒伏。此外,还需预防秋雨涝害以及病虫害的发生。
应对旱情的措施你学会了吗?
其实
自旱情发生以来
各部门都高度重视
多次作出安排部署
全力抗旱保秋粮
/ 国务院常务会议
/ 农业农村部
/ 水利部
/ 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
8月22日,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针对四川、重庆等地近期较为严重的旱灾,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赴灾区实地查看灾情,指导和协助地方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等救灾工作。
/ 财政部
各地区也都在全力以赴、
积极行动、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颗粒归仓”
/ 安徽
安徽沿淮及淮河以南12个市、75个县(市、区)启动抗旱应急响应,累计投入抗旱人数超121万人次。安徽省财政厅、应急管理厅紧急发放3000万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合肥、淮南、滁州等11个市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目前,安徽全省投入抗旱保苗资金7.51亿元,投入灌溉机械59.02万台次,淘井打井26173口。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重庆
为支持区县抗旱救灾,8月25日,重庆市财政局向巴南、大足、北碚、长寿、涪陵、万州等32个区县紧急拨付4000万元,由区县统筹用于建设抗旱水源和调水供水设施、购置提运水设备保人畜饮水,开展森林火灾救援和救灾物资采购等应急处置。截至目前,市财政已累计拨付区县抗旱减灾资金8000万元。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湖北
截至8月25日,湖北省水利部门调度395处大中型灌区放水灌溉,累计供水约72.8亿立方米,灌溉农田约3761万亩。湖北全省参加抗旱的干部群众已达230.57万人次,投入抗旱资金14.10亿元,投入抗旱泵站5.01万座、机井2.84万眼、机动抗旱设备44.03万台套。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江西
截至8月25日,江西省共投入农业生产救灾资金3.6亿元,并派出工作组下沉至各受灾重点县,协调当地保障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用水。累计投入抗旱人数162.47万人次,投入抗旱设施机电井5万眼、泵站19731处、机动抗旱设备38.22万台套、装机容量439.34万千瓦,投入机动运水车辆13527辆次、抗旱用油6527.69吨,减少农业因旱经济作物损失39.94亿元、粮食损失33.56亿元。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河南
河南省财政厅、省水利厅下达2022年度中央和省级水利救灾(抗旱)资金5000万元,用于支持受旱地区保障抗旱灌溉和城乡供水工作。省水利厅领导带队分赴各地调研指导抗旱浇灌和城乡供水工作。截至8月25日,全省统计时段内投入抗旱人数58.05万人,投入抗旱设施包括机电井17.71万眼、泵站316处、机动抗旱设备12.48万台套、机动运水车辆56辆,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9731万元,完成抗旱浇灌面积2046万亩次。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 湖南
湖南按照全省一盘棋,系统调度水库为下游补水,努力实现一水多用,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得到保障。各级水利部门联合调度大中型水库为70多个城镇、40多处大中型灌区累计补水24.8亿立方米,保障了2000多万人、1100多万亩农作物的用水需求。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今年全国秋粮面积稳中有增
大部地区秋粮作物长势良好
尽管当前秋粮生产
面临高温干旱天气等挑战
但夺取秋粮丰收
仍然有条件、有基础
原标题:《听说干旱分好几种!抗旱有何“宝典”?怎样把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