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在发布丨陕西多举并措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凤凰网陕西

8月5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省应急管理厅、省水利厅副厅长白凡,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管理处处长周新民,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吴金亮, 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副处长王胜利, 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副处长李涛出席,介绍陕西省防汛抗旱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白凡介绍说,今年陕西省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暴雨频发,旱涝交替并存。全省共出现10次强降水过程,多地降短时大暴雨。降水造成黄河、渭河、汉江干支流43条河流58站出现洪峰139次,其中有4条河流5站出现超警戒洪峰6次,其中7月16日泾河出现2003年以来最大洪水,汇入渭河形成今年渭河下游1号编号洪水。

此外,旱情导致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10市70多个县区先后受旱,全省旱灾直接经济损失2.34亿元。强降雨造成榆林、延安等9市59个县区574个乡镇53.73万人次受灾,转移安置1.8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97.7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7.5亿元。

针对今年复杂严峻的防汛抗旱形势,全省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全力抓好防汛抗旱救灾各项工作。

抓实抓好防汛工作

陕西省政府4月22日提早召开全省防汛抗旱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安排部署。陕西省防总2月下旬印发防汛抗旱工作要点,明确29项重点任务,下发通知从责任落实、预案修编、物资储备等方面对备汛工作提出要求。会同省气象局印发《关于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暴雨应急联动机制》,强化各级防汛责任人的迭进式“叫应”制度,落实汛期人员防抢撤转移避险闭环管理责任。

组织修订《陕西省防汛应急预案》、《陕西省抗旱应急预案》,督促全省修编各类防汛抗旱、江河水库、城镇、山洪灾害等应急预案4972个。省防办在西安市组织了陕西省2022年防汛抢险综合应急演练,市县举行防汛应急、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抢险救援演练1318次,参与人员5.17万人次,全面增强预案的执行力和实战性。

全省各级储备防汛抢险物资30类60种,储备物资总价值居历年最高。提前预置抢险力量,新疆森林消防特种救援大队150名官兵驻防我省。省应急管理厅依托省属重点企业和省级部门,组建应急救援队伍24支、15000余人,组织15家在陕央企和33家省属企业工程抢险力量,对接参与市县抢险。全省落实专群结合防汛抢险队伍5235支、18.11万人。

全力防范洪涝灾害

今年入汛以来,陕西省先后发生10次强降雨过程,特别是7月9日至21日,陕西省旱涝急转,出现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面对严重汛情,省防总迅速启动应急响应,7月10日22时提前启动省级IV级防汛应急响应,先后派出4个防汛工作组深入强降雨落区,督导检查防汛工作开展情况。榆林、西安、咸阳启动Ⅲ级防汛应急响应,宝鸡、延安、商洛启动IV级防汛应急响应。县区共启动防汛应急响应35次、乡镇启动83次。并先后5次发出通知,对强降雨防范应对提出具体要求,针对泾河、渭河洪水防御和地质灾害排危除险提出意见。

市县各级党委政府迅速行动,各级领导深入基层指挥,全力组织防抗应对工作。省防总办公室、省应急管理厅加强应急值守,每日3次风险研判,密切监视雨情、水情、灾情,及时通报预报预警信息,2次组织气象、水利、自然资源联合会商研判,14次召开防汛视频调度会,350次点对点电话调度强降雨县区镇防汛措施落实;切实做好抢险救援,及时向国家防办申请调拨5台大流量排涝泵车支援蒲城县城内涝积水抽排工作;果断组织转移避险,提前组织危险区群众避险,做到应转早转、应转尽转全覆盖。共撤离转移群众20.79万人,没有发生任何人员伤亡。切实做好灾区救助,下拨救灾物资近2万件,保障了转移安置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积极抗御干旱灾害

今年陕西省旱涝交替,省防总6月15日对做好当前抗旱工作发出通知。6月30日启动省级Ⅳ级抗旱应急响应,召开全省抗旱视频调度会,并派出工作组赴榆林、延安2市督查抗旱工作。同时通过中央及省级媒体通报宣传旱情动态和抗旱减灾工作,各地广泛宣传动员群众,开动一切水利设施、利用一切水源全力抗旱。全省累计投入抗旱力量15.9万人次,抗旱设施设备1.7万台(套),完成抗旱夏灌610万亩次,有效解决8033人、4699头大牲畜临时性饮水困难。

下一步,陕西省防总办公室、省应急管理厅将进一步切实强化防汛责任落实、加强降水监测预报预警、坚决果断转移避险、加强城市内涝防范、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等举措推进各项防汛工作,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奋力夺取今年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全面胜利。

THE END
0.我国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A.华北地区B.东南沿海地区C.南方地区D解答解: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是国内重要的农耕地区,这里人口和耕地密集,城镇和工矿企业众多,但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严重的旱情,是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地区.黄河水量“入不敷出”,下游干流经常断流.在一些地方,过度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界造成不利影响,使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5?3f<>89d>32Ai798i93<57hf6c8o:5c
1.历史上重大干旱灾害录(1949~1990)在1949~1990年的42年中,出现等于、大于该年受旱、成灾面积的概率为14%,是全国干旱灾害比较严重的一年。该年旱区分布范围广,重旱区在华北、西北和内蒙古。旱区内春、夏、秋旱连季出现,干旱严重,其中以冀、豫、晋、陕、蒙等省等(区)旱情最重。南方鄂、湘两省发生较重的春夏旱,浙、赣、闽出现夏秋旱,江西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23?9aB;;42=4693jvor
2.8月全国自然灾害情况发布江汉地区阶段性干旱正逐步缓解央视网消息:日前,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8月全国自然灾害情况。8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和地质灾害、干旱灾害为主。 8月份自然灾害最主要的特点是,华北、西北地区降水偏多,局地山洪、泥石流灾害突出。全国共发生9次暴雨,平均降水量114.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6.6%,华北大部、西北中东部和珠三角一带偏多2jvzquC41pg}t0lhvx0ipo8724751;8631CXUK?_OMP_Dlm|l2U~hf|]2|4;1;:60ujznn
3.警惕暴雨洪涝和高温干旱!湖北自然灾害风险最新研判区域性高温干旱灾害 今年5月入汛以来,受多轮强降雨的影响,全省气象干旱现象有所缓解,但总体偏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6月份全省进入梅雨期,预测今年入梅较晚,全省大部降水量偏少1~2成,其中鄂西南东部、江汉平原南部、鄂东南大部降雨持续偏少,加之全省大部气温偏高0.1~0.6℃,防汛抗旱形势复杂,旱涝急转风险大。各地要坚持“两手抓”思想不动 jvzquC41o0mny7hp1463565812<0exsvgpz`3<555;<59A3jvo
4.旱灾防治措施范文伏旱季节日照强、温度高、降水少、蒸发量大,易造成季节性干旱灾害。蔬菜一般喜水,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易造成秧苗蹲苗、僵苗、不出苗,移栽作物死亡率较高,蔬菜萎蔫干枯,落花、落荚、落果严重,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发生凋萎死亡,提前落铃等。特别是2013年出梅入伏以来,南方地区持续高温,降水量稀少,对蔬菜生产造成较大影响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56/j}rn
5.应急管理部:8月干旱灾害造成563.5万人次受灾,当前13万人因旱需00:01:01 伊拉克:气候干旱 两千多年前古墓 1 2 3 热门视频 1. 9,440 小哥送完外卖站路边 2. 8,312 河北承德一村庄突遭 3. 4,996 女子切5斤五花肉后进 4. 2,392 15岁女孩玩恋爱手游 5. 2,178 画面曝光!因故障滞 6. 693 4岁抗癌网红“小苹果 7. 346 男子遛狗jvzquC41xkjfq7xkpc4dqv3ep1v0hrscpek04977/2?.394fgvgjn6nphr€lxo>538<977i0jvsm
6.对“三年自然灾害”这段历史的考证1、历史上重大干旱灾害统计—1960年 http://www.mwr.gov.cn/lszl/slbk/slcs/20030723000000a15609.aspx 2、历史上重大洪涝灾害统计—1958年7月黄河中下游洪水 http://www.mwr.gov.cn/lszl/slbk/slcs/20030722000000515586.aspx 3、历史上重大洪涝灾害统计—1956年淮河洪水 jvzquC41yy}/y‚zym4dqv4Ctvodnn4nkunj1;52:1711>52844ivvq
7.应急管理部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6月中旬以来,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大部、青海东部等地降水和区域内河流来水量偏少,水库蓄水不足,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出现临时困难,农牧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总体上,前三季度干旱灾害造成2012.2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186.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97.1亿元。jvzquC41pg}t0lsuvqil0lto1ktew|yt{.xels24249226:3539:67m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