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热岛强度是市中心与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能准确反映“热岛效应”的变化状况。“冷岛效应”原指干旱地区夏季时,绿洲、湖泊气温比附近沙漠低的一种局部温凉的小气候现象。目前城市也在广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为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2】图中①处出现了北京市区夏季午后的“冷岛”现象,可能是因为此处布局了
A. 住宅区 B. 公园 C. 商业区 D. 农田
【3】【3】“冷岛效应”会使①处与周边地区相比
A. 年降水量增多 B. 热量交换增强
C. 空气对流减弱 D. 水汽蒸发加快
【答案】
【1】【1】D
【2】【2】B
【3】【3】C
【解析】试题分析:
【1】【1】热岛效应显著,说明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值大,读图,根据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判断,大致在11-1月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等温线最密集,说明温差最大,热岛效应最显著,此时为冬季。
【2】【2】图中①处出现了北京市区夏季午后的“冷岛”现象,说明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值减小,住宅区、商业区地表硬化,不会形成冷岛现象,公园绿地、水面升温较慢,可能形成冷岛,农田不在市区内,分布在城外郊区。
【3】【3】“冷岛效应”会使①处与周边地区相比,因气温较低,空气对流减弱,年降水量减少,A错。热量交换减弱,水汽蒸发减慢,所以C正确。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波兰( )
A. 城市全部依靠水运兴起和发展 B. 位于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
C. 北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 D. 地势南高北低,以外流河为主
【2】该国农业生产中( )
A. 小麦种植区靠近河流为方便运输 B. 重点防治土地盐碱化问题
C. 北部城市周边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D. 糖料作物以种植甜菜为主
【题目】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B.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C.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D.我们日常生产、生活所利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矿物燃料,与太阳辐射能无关
【题目】“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 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的
①淡水不足 ②雨季内涝 ③用地紧张 ④热岛效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题目】“二孩”政策实施以来,调查显示:全国的“一孩”家庭中,43%无生育“二孩”意愿;27%处于“纠结中”;只有30%表示愿意生育“二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居民生育“二孩”的意愿低于全国平均,其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B. 出生婴儿女性比例低于男性人口
C. 大城市生活成本高,经济压力大 D.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收入较高
【题目】据统计,中国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随着老龄化问题加剧,省份之间、城乡之间的人口结构失衡也在加重。下图为全国各省市区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比重变化(2000-2010年)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1】导致全国各省区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比重变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 人口流动 B. 经济水平 C. 医疗水平 D. 人口自然增长率
【2】【2】据图中信息推断,目前贵州乡村地区常住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形可能呈( )
A. “小蛮腰”形 B. “纺锤”形 C. “三角”形 D. “倒三角”形
【3】【3】图中显示,东北地区人口正面临危机。据统计,从2006年到2015年,东北地区人口年均增率仅为0.21%,不足全国同期水平的一半,人口增长基本趋于停滞。解决东北地区的人口危机的根本措施是( )
A. 提高城市化水平 B. 改善居住环境 C. 优化产业结构 D. 全面鼓励生育
【题目】雅丹地貌是指干燥地区一种风力侵蚀地貌。雅丹,维吾尔语原意为“陡壁的小丘”,其形成的地质基础是古代河湖相土状沉积物。左图为雅丹地貌景观,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形成图4风景的岩石类型属于图5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 )
A. ④—⑤—⑥ B. ④—⑦—③ C. ①—⑦—③ D. 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