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态环境治理明显滞后

“我省制定了《江西省化解煤炭过剩产能验收工作规范》,明确关闭退出煤矿要做好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经抽查东村煤矿、建新煤矿等10座关闭煤矿,发现遗留的大量煤矸石裸露堆放,未妥善处置,也未按照要求开展生态修复治理;排水沟及沉淀池未建设或不完善,淋溶水直排外环境。”这是江西省第二生态环保督察组日前通报的一起典型案例。

经查,江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多家煤炭企业,“十三五”期间共关闭退出27对矿井。该集团在产及关闭煤矿产生的煤矸石堆积成山,历史遗留问题未及时有效解决,生态治理修复严重滞后;另有群众投诉的多个矿区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矿山绿色发展。按照“谁破坏、谁修复”“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采矿权人应对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负责到底。但据记者了解,上述案例还只是矿山治理修复不力的冰山一角。

“呈现零星分散、小规模、低水平的状态”

以煤炭资源富集的黄河流域为例,彭苏萍坦言,煤炭开采已成为流域生态环境最严重的人为干扰因素。“井工开采引起地表沉陷、地面塌陷及裂隙,进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比如鄂尔多斯121个泉眼,受开采影响减少了104个。如何把影响降到最低?如何实现开采与生态协调?对生态修复工作必须有足够重视。”

然而,部分矿区的主体责任严重缺失。督察组发现,坪湖煤矿矸石开挖导致大面积山体裸露,作业场地、进出道路扬尘污染严重,排水沟不完善,淋溶水直排山塘。该矿存在违法占用林地行为,早在去年5月,当地林业部门就要求其在6个月内恢复林地原貌,但直至今年9月督察组进驻,企业仍未按要求落实。再如,尚庄煤矿矸石山挖掘、分选过程中未采取抑尘措施,截水沟、沉淀池不完善,现场可见大量未经收集的泥浆在低洼处沉积,已经干化皲裂。尽管早已被群众投诉,多个问题依然整改不力。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教授张博表示:“我国煤炭矿区生态修复现已得到极大发展,但因起步较晚,总体上呈现零星分散、小规模、低水平的状态,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仍是突出的重点任务。”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介绍,为支持和鼓励治理修复,国家从2011年起推行绿色矿山建设及评选工作,针对勘探、开发到闭坑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制定标准,涵盖土地复垦、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多项条件。“在前4批、607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中,煤炭行业累计入选227家,占据大头。但矿山数量多、建设水平总体不高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目前,已建成的绿色矿山仅占全国矿山总数的1%。”

不少企业依然“处于'要我建’的阶段”

谈及修复工作不到位的原因,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归结为“企业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够,生态治理修复和污染防治投入不足,煤矸石综合利用缺乏有效管理”“生态修复治理和污染防治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突出”。在多位专家看来,矿区治理修复还有更多短板。

“不少企业依然认为,发展绿色矿山是花钱的事,处于'要我建’的阶段,这是极其错误的思想。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方式,给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灾难性后果,找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点才能建立良性循环。”武强表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胡振琪告诉记者,传统生态修复多为末端治理,待采煤沉陷区稳定后再综合治理。“等待复垦的时间越长,矿山企业越容易逃避主体责任,新账不断成为旧账。理论上说,200—400年积累沉淀才能形成1厘米土壤。损毁土地长期荒废,土壤资源损失量大,垦复难度加大。”

除了企业因素,张博认为,理论方法也要完善。“以往的土地治理、生态恢复,多是在采矿出现环境问题之后,才会采取后处理措施,矿区缺乏超前决策和设计。很多矿山处于以确保安全生产和改善环境为主的初级阶段,距离重建生态系统的程度较远。此外,生态保护是一项伴随开采过程的持续性长期工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少企业对这项工作创造的真正价值不清,生态投入与效益产出比不明,亟待科学开展生态修复绩效评估。毕竟时间不长,很多工作有待进一步探索。”

在彭苏萍看来,随着采煤重心西移,生态修复面临更大考验。“近20年,我国才开始加速中西部煤矿开发。相比中东部地区,前者开采相对较浅,对地表植被、土层等影响更甚。而且中西部矿区多处于干旱、半干旱区域,给治理修复增加了难度,过去适用于中东部的方法、经验不能完全照搬,理论和技术创新需求迫切。”

治理修复不是简单翻新土地、栽种植被

多位专家表示,治理修复不是简单翻新土地、栽种植被,而是要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稳定、损毁土地复垦利用、生态系统功能改善等目标。

“尤其在降碳要求下,矿山开发也要兼顾低碳化。”武强说,煤炭开采产生的煤矸石,含有残煤、煤质泥岩和废木材等,长期露天堆放破坏矿区环境,内部热量积累还易自燃、排放二氧化碳。通过煤矸石发电、充填开采等方式加以利用,不仅节约资源、优化环境,也是减少煤炭开发过程中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让企业真正做到“我要建”,实实在在感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好处是关键。“比如,利用煤矸石进行充填开采,工程本身虽要花钱,但建成之后可以减少沉陷、征地、防渗处理等其他投入。综合算下来,企业就有了动力。”武强表示,绿色发展要做好经济评估。

中国煤炭学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树志提出,煤炭开采活动扰动影响剧烈,涉及地形、地类、植被、安全隐患的类型多。治理修复应分区分类因地施策、地上地下综合治理。“建议统筹煤炭矿山生态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多因性和地域性特征,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依据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水则水、宜建则建、宜荒则荒,充分考虑土地复垦、资源开发利用、城市功能建设、产业导入转型等不同建设要求。同时,按照财力可能、技术可行的原则,合理确定生态修复方向、方式和措施,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最大限度发挥修复后的长期效益。”

胡振琪强调,末端治理模式亟需转变为“边采边复”,将源头控制、过程治理贯穿采矿全过程。

张博也表示,我国矿山生态建设要从被动到主动,从单纯的土地复垦、环境改善到有目的进行生态重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绿色发展之路。

客观来讲,近年来煤炭行业的发展质量实现了大幅提升:产能结构持续优化,其中,自2016年以来,全行业退出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以上,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同期,我国持续释放了一大批先进产能,目前120万吨/年及以上绿色化、智能化、安全有保障的大型煤矿已成为煤炭生产的主体,产量占比八成以上。这“一降一升”,为煤炭行业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智能化煤矿建设大步提速,从2015年全国仅有3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到2020年增至494个,智能化装备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矿井的标配。随之而来的是安全生产的质变。数据最有说服力——2020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059,比2015年下降63.6%,煤炭行业正在撕掉高危行业的标签。

且不论拉动投资、促进就业、带动致富等巨大贡献,单从每年为经济社会发展保供近40亿吨煤炭能源来看,煤炭行业就是难以替代的,其功劳之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继续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才能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虽然进步显著、成就巨大,但必须指出的是,煤炭行业距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轻修复”就是行业未来提质发展绕不过去的必答题。作为煤矿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的关键一环,修复工作一直是煤矿开发的薄弱环节。在这方面,行业、企业落下了很多课,亟需补上。

客观来讲,有的煤矿确实存在技术条件方面的限制,无法按要求实现治理修复,但这种案例数量很少,属于极个别现象。对于绝大多数现役煤矿而言,修复工作根本不存在技术、方法上的问题。

简单梳理不难发现,“重开采、轻修复”现象之所以长期、普遍存在,核心原因就在于“开采是挣钱、修复是花钱”。这“一入一出”,让煤矿矿区治理修复工作始终得不到有效落实。因此,让相关投入落到实处,才是破解“轻修复”难题的关键。

事实上,我国一直都很重视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并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力促矿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例如,为支持和鼓励治理修复,国家层面从2011年起就开始推行绿色矿山建设及评选工作,针对从勘探、开发到闭坑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制定标准,为矿区修复工作树立了新标杆。另外,即使在当前煤炭供应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对于新投产、复产煤矿,内蒙古等主产地仍然提出了严格的治理修复要求——“决不允许打着保供的旗号破坏生态环境、回头走老路”。可以说,对于煤矿矿区治理修复问题,主管部门的态度是一贯的、明确的、严厉的。

但10年来“已建成绿色矿山仅占全国矿山总数的1%”的数据,说明治理修复工作的成果仍然有限,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尽快扭转。

形势逼人,实干为要。矿区治理修复虽是花钱的差事,但相关要求已经写入规章制度,这些钱省不得,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少。当前,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于美丽生态环境抱有极高的期望,主管部门和企业不能等闲视之。于法、于情、于理,煤矿矿区治理修复都势在必行,“重开发、轻修复”的老路行不通了。

End

2021煤矿与煤化工环境保护产业大会暨鄂尔多斯环博会择期召开

近期,国内多地发生新冠疫情,疫情风险和防控压力持续加大。10月20日(报到当天)晚22:00组委会接到鄂尔多斯市政府有关部门“关于建议延期举办2021煤矿与煤化工环境保护产业大会的紧急通知”,要求大会暂缓举办。为配合政府工作,有效防范疫情传播风险,确保参会代表身体健康,大会组委会决定延期举办本届大会及对接活动,具体时间待本轮疫情结束后另行通知,展商展位及展品原位保留。

组委会向多年来始终关心并支持煤矿与煤化工环保事业的1000多位参会代表、150余家参展商、赞助商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敬意,向为2021煤矿与煤化工环保产业大会付出努力的合作伙伴和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再次感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由此带来的诸多不便,深表歉意!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

鄂尔多斯市环保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泛地能源咨询中心

关于2021煤矿与煤化工环境保护产业大会

4位院士、100多位专家、10场专业论坛,300多家煤炭、化工、电力企业及设计院(工程公司),160个展位,1000多名参会代表,2000多名专业观众。

2021煤矿与煤化工环保产业大会开幕式暨院士论坛原定议程

论坛会议主要日程

展会开幕式

●地点: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B馆

主持人:张绍强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会长

院士论坛

主持人:张绍强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会长

“双碳”战略目标认识与煤化工高质量发展

——谢克昌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氢能源与燃料电池发展战略研究

——彭苏萍 中国工程院院士

绿色矿山建设与矿山环境问题

——武  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

煤油同釆技术

——宋振骐 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技术发布:煤综采工作面纯水绿色节能环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三一重装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专题论坛一:煤炭矿井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 地点: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C馆 搭建会议室

主持人:郭中权 中煤科工集团杭州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14:00-14:25

“晶种法”在污水资源化中的应用方案

——林  勇  烟台金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14:25-14:50

煤矿高盐矿井水膜浓缩处理技术

——郭中权  中煤科工集团杭州研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14:50-15:15

——张水水  副总经理 内蒙古晶泰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5:15-15:40

纳诺斯通陶瓷超滤在矿井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金庆西  纳诺斯通水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水务亚太区销售总监

15:40-16:05

大通宝富智能化MVR蒸汽压缩机及其行业应用

——缪小军  南通大通宝富风机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

16:05-16:30

结晶盐品质控制及结晶盐深度资源化利用技术

——王艳朋  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16:30-16:55

POREX 管式膜在矿井废水上的应用

——朱建初  南京丹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16:55-17:20

高性能碳化硅陶瓷膜在矿井水处理上的应用

——陈常连  湖北迪洁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教授

17:20-17:45

膜技术在矿井水深度处理和资源化中的应用案例

——李天玉  国家环境保护膜生物反应器与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

17:45-18:10

煤矿废水治理解决方案

——王宏义  副总经理 中建环能(山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18:10-18:35

高倍浓缩技术(AMBC)助力矿井水资源化降本增效

——黄传敏  杭州上拓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研发工程师

主持人:毛维东 中煤科工集团杭州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08:30-08:55

矿井水高盐废水特种膜浓缩技术介绍

——沈  斌  杭州碟滤膜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工

08:55-09:20

PX能量回收装置在零排放能耗节约中的引领

——左  萍  美国能量回收公司中国首席代表

09:20-09:45

苏伊士矿井水深度处理解决方案与应用案例分析

——翟建文  苏伊士水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工程设备全球应用技术总监

09:45-10:10

膜技术在矿井废水处理的工程化应用及思考

——周国锋  宁波水艺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应用总监

10:10-10:35

同臣环保高新脱水装备在煤炭矿井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刘道广  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技术中心总监博士

10:35-11:00

DTST高压系统中的在线循环泵技术真相及解决方案

——练荣辉  浙江深海泵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11:00-11:25

矿井水Ⅲ类水提标及零排放技术集成与应用

——聂水源  北京北华中清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部技术总监

11:25-11:50矿井水零排放的双极膜处理技术

——郭品峰  ED分离资源化部部长  杭州蓝然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主持人:陈东祥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14:00-14:25

高盐矿井水协同预处理技术与应用案例

——毛维东  中煤科工集团杭州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14:25-14:50

煤矿高盐废水深部地质封存技术研究进展

——杜  松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生态环境研究所副所长

14:50-15:15

可持续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

——张春晖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教授

15:15-15:40

双极膜水解离技术在高盐矿井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李福勤  河北工程大学 教授

15:40-16:05

选煤废水(煤泥水)处理技术发展分析

——张明青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

对话交流

专题论坛二:煤化工水处理技术发展与应用创新大会

● 地点: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会议中心报告厅

主持人:汪炎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环境市政设计院院长

14:00-14:25东丽膜技术在煤化工行业及零排放领域最新技术进展及应用

——赵  杰  蓝星东丽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技术部长

14:25-14:50

高含盐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处置集成新工艺

——贺启环  江苏金牛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教授

14:50-15:15 PRH高效软化在零排放中的应用

——俞浩洋  安徽普朗膜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15:15-15:40

现代煤化工静脉产业园与资源循环利用案例解析

——刘艳梅  上海晶宇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15:40-16:05

海德能助力煤化工产业升级的废水零排放案例分析

——王  南  美国海德能公司技术经理

16:05-16:30

澳维增强型抗污染反渗透膜在煤化工行业应用

——曾望来  湖南澳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应用支持部经理

16:30-16:55

煤矿水资源利用与数智化运维

——沈  超  浙江优控云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16:55-17:20

高盐高有机废水零排放技术及方案

——陈  晨  江苏坤奕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17:20-17:45

——钱媛媛  麦王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7:45-18:10

杜邦创新膜和树脂产品应用于中国煤化工零排放的案例介绍

——苏  宏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资深废水处理和零排放工艺专家

18:10-18:35

苏伊士煤化工废水解决之道

——陈  智  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亚洲区技术推广经理

主持人:徐振刚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

08:30-08:55

——严  鹏  浙江晶立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08:55-09:20

太比雅电化学技术在工业循环水和灰水处理及零排放中的应用

——叶继军  北京太比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09:20-09:45

——卢志明  赛莱默(中国)有限公司高级技术解决方案工程师

09:45-10:10

高选择性纳滤膜产业化及其在废水零排放中的应用

——邹  昊  苏州富淼膜科技有限公司博士

10:10-10:35

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去除氟、总氮、砷等污染物工艺

——肖鹏涛  科海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

10:35-11:00

——巨春燕  北京翰祺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品牌营销总监

11:00-11:25

唯赛勃膜在废水零排放和分盐中的应用

——孙  义  上海唯赛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深顾问

11:25-11:50

结晶造粒和固液分离技术在预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花立存  中国能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高级工程师

主持人:魏江波  神华工程技术公司高级工程师

14:00-14:25

副产盐标准化及资源化途径

——张  仂  中盐工程技术研究院所长

14:25-14:50

某大型煤转化项目水处理总体方案介绍

——王晓敏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

14:50-15:15

——殷  智  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公用工程中心主任

对话交流

专题论坛三:煤焦化、兰炭水处理技术专题研讨会

● 地点: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会议中心4号会议室

主持人:崔丕江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

14:00-14:25

煤焦化行业“十四五”发展与环境治理思考

——曹红彬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14:25-14:50

焦化/兰炭蒸氨废水“无膜工艺零排放”取得重大突破

——陈业钢  上海东硕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4:50-15:15

低成本长周期兰炭废水处理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杜淑慧  天津市创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15:15-15:40

焦化废水全流程处理

——韩  颖  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水部副总经理

15:40-16:05

兰炭废水资源化与零排放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李玉平  北京赛科康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清洁炼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董事长

16:05-16:30

高难度废水深度处理资源化技术与应用案例

——夏俊方  内蒙古晶泰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博士 总工程师 研究院院长

16:30-16:55

南京丹恒科技有限公司POREX 管式膜在焦化废水上的应用

——朱建初  南京丹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16:55-17:20

特种吸附材料在煤化工废水中的应用与案例介绍

——潘  伟  江苏海普功能材料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17:20-17:45

煤焦油污水CFC高效除油预处理技术及装备

——杨  强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党委书记、教授 国家杰青

17:45-18:10

兰炭废水酚氨回收技术开发及应用

——陈  赟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专题论坛四:燃煤电厂水处理技术发展与应用论坛

● 地点: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会议中心4号会议室

主持人:王华  中国能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发电分公司教授级高工

08:30-08:50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资源化利用工艺

——王  华  中国能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发电分公司正高级工程师

08:50-09:10

电厂水处理物联网数智化应用

——沈  超  浙江优控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09:10-09:30

Ionpure CEDI在除盐水工艺中的应用

——曾  勇  懿华珂水处理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09:30-09:50

循环水新型零药剂处理技术

——李慧燕  上海莫秋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09:50-10:10

杜邦创新先进水处理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赵瑞军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经理

10:10-10:30

革命性陶瓷超滤在水处理的应用案例分析

——金庆西  纳诺斯通水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10:30-10:50

低温闪蒸技术在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中的应用报告

——楚振峰  湖北三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设计师主任

10:50-11:10

新形势下火电行业节水和废水治理工作的思考

——王  璟  西安西热水务环保有限公司/总工师/正高级工程师

11:10-11:30

在线水质分析仪表数据可靠性和决策智能化研究及应用

——宋宝林  北京欧林特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销售经理

11:30-11:50

火电厂智能节水及废水资源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秦树篷  华电水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11:50-12:10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在燃煤电厂中的应用

——顾欣 女 博士  中国能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专题论坛五:煤化工VOCs管控与治理高峰论坛

● 地点: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会议中心3号会议室

主持人:解强 教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4:00-14:20煤化工VOCs治理方案选择

——解  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

14:20-14:40 国际领先的VOCs治理技术在煤化工行业的应用

——陈登科  上海安居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办事处总监

14:40-15:00

煤化工行业环境监测解决方案

——赵汉松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

15:00-15:20 绿色VOCs治理技术—朗昆高密度生物菌阵系统及应用

——张  超  朗昆(北京)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国宁  生态环境部标准所 副所长

15:40-16:00

VOCs治理的工程实践 - 经验与教训

——马永亮  清华大学教授

16:00-16:20

焦化行业VOCs深度综合治理方案研究

——李  兵  清华大学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博士

16:20-17:40可核查、计量及兑现的煤化工园区VOCs治理管理体系构建

——李庆彪  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360平台副理事长

专题论坛六:煤炭与煤化工固废处理与利用研讨会

● 地点: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会议中心3号会议室

主持人:黄相国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08:30-08:50

双碳目标下执行新《固废法》对煤炭利用的影响及应对

——曲睿晶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院企管所再生资源产业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08:50-09:10

同臣超高压弹性压榨机强势助力煤泥清洁高效综合利用

——刘道广  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技术中心总监 博士

09:10-09:30煤化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法律规定

——罗庆明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中心教授级高工

09:30-09:50

典型煤化工残渣综合利用和处置技术评估与案例研究

——章丽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副教授

09:50-10:10

煤矸石综合利用实践及思考

——李晓姣  太原理工大学 研究员

10:10-10:30

煤焦化行业危险废物鉴别

——郝雅琼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10:30-10:50

煤化工气化渣大宗消纳及材料化应用研究与示范

——彭团儿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研究员

10:50-11:10典型能化企业固危废协同利用实践探索

——崔龙鹏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

11:10-11:30煤气化渣的特征及其应用研究与实践

——魏存弟  吉林省固废资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1:30-11:50

阜新市新邱区固废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新实践

——金跃群  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场地及地下水修复专家委员会委员

专题论坛七:水处理药剂新产品、新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

● 地点: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会议中心2号会议室

主持人:刘正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14:00-14:25

双碳目标下树脂吸附与再生新技术初探——梁  英  南京大学江宁环保技术创新研究院高工、博士

14:25-14:50

活性炭吸附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唐安中  中国石化九江石化公司高级专家/正高工

15:15-15:40

煤化工循环水系统环保型水处理技术

——孙  飞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博士

15:40-16:05

微生物菌剂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发展

——高会杰  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水务及污水处理专家

16:05-16:30

题目待定

——陈爱民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环境工程中心主任

16:30-16:55

粉末活性炭吸附+微砂工艺在石化污水提标改造中的应用

——杨  莉  北京燕山威立雅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水处理专家

专题论坛八:绿色矿山建设高峰论

● 地点: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会议中心2号会议室

主持人:李凤鸣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

08:30-09:00

采煤沉陷区建设用地综合治理成套技术研究

——韩科明  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09:00-09:30

城市建筑固废在采空区充填治理中的应用

——李建文  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09:30-10:00

高寒草原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

——张  峰  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10:00-10:30

高原高寒矿区生态修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

——白国良  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THE END
0.与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合作在青藏高原和干旱区湿地水生植物生态研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区开展了大规模湿地植物群落调查,采集了113个样点的植物、土壤和水体样品,构建了涵盖群落至多器官的多元素配套数据集。通过分析叶片与根系中16种元素的异速关系,揭示了不同生活型及系统发育水平下植物器官间的元素分配模式,并探讨了这些模式对盐度、温度及环境养分等因子的响应jvzquC41yy}/gknqvtgeg7hqo1tfy|k14286/:6142863:632::77@<840nuo
1.中国干旱区不同成因沉积物吹蚀速率的实验研究刘连友,宋阳,李小雁,王建华,拓万权,刘玉璋.中国干旱区不同成因沉积物吹蚀速率的实验研究[J]. 地理学报, 2006, 61(9): 957-964 https://doi.org/10.11821/xb200609007 LIU Lianyou,SONG Yang,LI Xiaoyan,WANG Jianhua,TUO Wanquan,LIU Yuzhang.Wind Tunnel Experiments on the Deflation Rates of Different SedjvzquC41yy}/inti0eun0ls1EP522763:470zk72286:29<
2.自然资源部高寒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第一分同时指出第一分中心今后在成果转化及工程化推广应用、生态修复理论体系建设、治理项目跟踪监测、校企合作研究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高寒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创新技术;加强与创新中心的协同,共同努力建立高寒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体系。 赵君钱处长强调,要贯彻我省“四强”战略部署以及省自然资源厅有jvzq<84yyy4m{‚3eqo4dp8f1zktxgwjqpmykw4iqpmtknpygt0497427911=6;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