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旅游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干旱-半干旱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样的生态系统,在全球旅游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脆弱的生态环境、有限的水资源承载力以及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影响,使得这些区域的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当前,科技创新、智慧化管理和绿色低碳发展成为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路径,如何通过技术赋能、模式优化和产业升级提升旅游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干旱区地理》特推出“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高质量发展”专刊,旨在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推动干旱-半干旱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1.干旱区新质生产力与文旅融合发展
2.数字技术驱动下旅游高质量发展
3.干旱区绿色低碳与生态旅游
4.干旱区旅游安全、韧性与可持续发展
5.干旱区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6.国家公园与生态文明建设
二、客座编辑
白洋,新疆大学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地理和旅游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参与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3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地方委托项目6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内外中英文期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担任《铁道运输与经济》等期刊青年编委。
四、投稿方式
《干旱区地理》创刊于1978年,月刊出版发行,2024年CSCD-JCR影响因子达到2.1777,2025年入选中国科协“中国科技期刊提能拓展计划”。期刊主要刊登干旱区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自然地理、区域地理、水文与水资源、气候与环境变化、干旱区生态及其生态系统建设与植被恢复、资源开发与利用、气象灾害与防治,以及干旱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特别是干旱区资源环境研究重大科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