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地址:兰州市北滨河西路390号
教育经历:
(1)2014/09-2020/01,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导师,徐新文研究员)
(2)2001/09-2004/06,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导师,王汉宁教授)
(3)1997/09-2001/06,甘肃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学士
工作经历:
(1)2005/09-2008/9 研究实习员;从事甘肃省荒漠区种子植物资源普查及共享平台建设,甘肃省荒漠植物区系分析
(2)2008/09-2014/02, 助理研究员;从事植物种子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研究
(3)2014/02-2021/08,副研究员;从事特色经济植物引种扩繁关键技术研究
(4)2021/08-至今,研究员(甘肃省特殊人才晋升)。从事植物种子生态学及特色经济植物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国家重点保护荒漠植物繁育技术,防风固沙植物新材料研发等。
学术任职:
(1)2009年-至今,环境与生态科学处、农学与食品科学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讯评审专家。
(2)2024年,甘肃省植物学会理事、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与专长:
植物种子生理生态学(碟果虫实、沙葱、沙鞭、大赖草、盐生草、五星蒿、沙米、阿拉善单刺篷、云杉种子、等荒漠植物种子以及短命植物种子),优良苗木引种及扩繁技术研究与推广(意大利石松和沙地云杉),植物信息数据普查及共享系统建设,植物区系分析(甘肃省荒漠区植物科与属区系分析),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研究(河西走廊退化植被快速恢复技术),沙区特色经济植物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利用(红枣、沙葱、文冠果)。防风固沙植物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示范(沙鞭和大赖草草)。沙区防风固沙和沙化草地生态治理技术研发。
(2)甘肃省重点基金项目:“河西走廊荒漠区土壤氧化亚氮排放潜力对降水脉动的响应机制研究”,甘肃省科技厅,副主持,20万元,执行时间:2024.08-2027.08。
(4)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甘肃省沙旱生植物保护与利用技术创新基地建设”甘肃省科技厅,第3,经费:220万元,执行时间:2024.01-2026.12。
(9)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河西荒漠区沙地云杉引种繁育及造林技术研究(201104036)”第2。经费:130万,执行时间:2014.01-2017.01。
(10)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限制民勤人工梭梭林更新关键因子研究”,副主持,经费:3万元,执行时间:2021.01-2022.12。
(11)甘肃省林业科技计划项目:“文冠果坐果结实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持,经费:3万元。执行时间:2017.01-2019.03。
(12)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项目:“典型沙生植物生态适应机制及进化策略”,经费:50万,执行时间:2014.01-2017.12,第7。
(13)甘肃省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甘肃省沙生植物保护利用科技创新团队”,2012.01-2016.12.经费50万,团队骨干成员。
(14)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年生植物的防风固沙机制及其效益研究”。经费:2万元,执行时间:2004.11-2008.12,第3。
(15)国家林业局948项目“意大利石松种植资源及其培育技术引进” 经费:50万,执行时间:2012.01-2016.12,第5(授权发明专利2项)。
(16)中央林业财政项目“枣树优良品质及栽培技术推广示范” 经费:100万元,执行时间:2021.01-2022.12,第4。
(17)甘肃省林业科技项目“红枣富硒化栽培技术及其机理” 经费:5万元,执行时间:2019.01-2021.12,第3。
(18)甘肃省民生科技专项“特色蔬菜沙葱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经费:10万元,执行时间2021.01-2023.01,第4。
(19)甘肃省科技厅项目“荒漠化操场恢复研究”经费:20万元,执行时间:2005.01-2009.01,第5。
专著
(1)乌兰布和沙漠植被,2017,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志,2019,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论文
(1)专著.0EZHU区系分析刘有军,严子柱,姚泽,邹天福.甘肃省民勤县骏枣园土壤硒特性及有效性,水土保持通学报2023,43(3):42-46.(CSCD)。
(2)专著.0EZHU区系分析刘有军,刘世增,康才周,满多清.两种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生态学报2019,39(2):611-619.(CSCD)国内生态学排名第1。
(3)刘有军,刘世增,康才周,满多清.中国特有植物沙地云杉的濒危机制,水土保持通报2018, 38(3): 60-64.(CSCD)。
(5)刘有军, 纪永福, 李得禄. 不同储藏方式对碟果虫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4, 31(10): 1908-1914.(CSCD)。
(6)张锦春,刘有军, 王方琳,马俊梅,魏林源,姜生秀. 沙生柽柳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相关理化特征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2018,38(3):0484-0492. (CSCD)。
(7)刘有军, 刘世增, 纪永福, 张锦春, 陈芳, 王芳琳. 民勤人工梭梭群落结构及种群生态特征.干旱区研究, 2014, 31(1): 94-99.(CSCD)。
(8)刘有军, 刘世增, 康才周, 满多请, 李得禄, 李银科. 青海云杉种子萌发特性. 干旱区研究, 2013, 30(5): 877-811.(CSCD)。
(9)王飞, 刘世增, 刘有军, 李得禄. 沙地云杉和青海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干旱盐碱胁迫的响应.西北植物学报,2014,.34(11):2309-2316. (CSCD)。
(11)Ma QuanLin, Chen Fang, Liu YouJun, Wang Fanglin, Zhang Dekui, Jin Hujia.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oil water content in the reversion process of desertification in arid areas. JAL, 3(4), 268-277, 2011.(SCI 收录)。
(13)马全林, 李新荣, 刘有军, 张德奎, 何明珠. 魏林媛. 土壤质地与埋深对白刺群落主要伴生种出苗的影响[J]. 中国沙漠, 2011, 6:1423-1442. (CSCD)。
(14)刘有军, 刘世增, 纪永福, 马全林, 张德奎, 张锦春, 魏林源. 碟果虫实种子萌发对策及生态适应性. 生态学报. 2010, 24: 6910-6918. (CSCD)。
(15)刘有军, 纪永福, 马全林, 张德奎, 张锦春, 刘虎俊, 鼓金风. 温度和光照对3种一年生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4: 810-814. (CSCD)。
(16)刘有军, 马全林, 张德奎, 纪永福, 张锦春, 刘虎俊. 腾格里沙漠南缘3种一年生植物出苗率对沙埋和GA3的响应. 干旱区研究, 2010, 5: 699-704. (CSCD)。
(17)刘有军, 王继和, 马全林, 张德奎.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分析. 草业科学, 2008, 22(5): 22-27. (CSCD)。
(18)刘有军, 王继和, 马全林, 张德奎. 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区系.生态学杂志, 2007, 26(10): 1521-1527. (CSCD)。
(19)刘有军, 王继和, 马全林, 张德奎. 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7(6): 15-20. (CSCD)。
(20)刘有军, 王汉宁. 高油玉米花粉直感等遗传效应对普通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4, 39(2): 150-153. (CSCD)。
(21)刘有军. 高油玉米花粉直感等遗传效应对普通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M].硕士论文, 甘肃农业大学,2004。
(22)刘有军. 不同沙漠生境三种荒漠植物种内种子萌发差异及作用机制[D].博士论文,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
专利、软著
(1)碟果虫实种子育苗栽培方法(ZL201310007305.0):授权,发明人:刘有军,刘世增,纪永福,李治元,张进虎,陈芳。(发明专利)
(2)一种意大利石松容器种子育苗方法(ZL201310669119.3),授权,发明人:刘世增,刘有军,满多清,李得禄,金红喜。(发明专利)
(3)一种意大利石松种子生活力测定方法(ZL2015106683 75.6)。授权。发明人:刘有军,刘世增,满多清,李得禄,金红喜。(发明专利)
(4)金塔柽柳组织培养生根方法(ZL201610637864.3),授权,发明人:柴成武,王方琳,马俊梅,张锦春,刘有军。(发明专利)
(5)一种沙生柽柳组织培养生根方法(ZL201610958954.2,授权,发明人:王方琳、张锦春、马俊梅、柴成武、刘有军。(发明专利)
(6)荒漠植物信息数据平台V1.0,软著,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排名第5.
(1)“荒漠区特色经济作物扩繁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2019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J2-025-R2。
(2)“河西荒漠区沙地云杉引种繁育及造林技术研究(201104036)”,2020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J2-006-R3。
(3) “绿洲边缘退弃耕地植被-土壤系统演化特征及其生态恢复关键技术(144WCGA171)”2022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2-J2-056-R34。
(4)“河西走廊东端荒漠植被的快速恢复研究”,2012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J2-065-R5。
(5)“基于水分平衡的低覆盖度治沙理论及其防风固沙技术体系模式研究与示范”, 2017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J1-003-R10。
(6)“荒漠植物资源调查,迁地保护与共享服务平台建设”,2019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9-J3-028-R5 。
(7)“Seed dormancy of Corispermum patelliforme Iljin (Chenopodiaceae):A wild forage annual desert species of North. China”,第六届粱希青年论文奖三等奖,2016-lw-3-65,排名第1。
(8)“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资源共享系统”,2017年,甘肃省科技情报二等奖,2017-KQ2-06-R4。
(9)“荒漠绿洲边缘退弃耕地演化特征及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20年,甘肃省林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J1-3-R4。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联系方式:0931-7686822 传真:0931-7686822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北滨河西路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