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要素是地图的地理内容,包括表示地球表面自然形态所包含的要素,如地貌、水系、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改造自然界所形成的要素,如居民地、道路网、通讯设备、工农业设施、经济文化和行政标志等社会经济要素。
二、地理要素之间的基本联系
地理环境各要素(大气、水、生物、岩石、土壤、地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地形→气候类型的复杂性:(如:亚洲、横断山区气候复杂)
(2)地形→气候分布:分布范围、分布形态(如:西欧与北美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南北走向的山脉对海陆之间的水汽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呈狭长带状分布。如南、北美西海岸。而东西走向的山脉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3)地形→气候特征:→气温:
①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的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垂直自然带种类丰富多样)
盆地地形:空气不易扩散,盆地底部气温更高(冬季加重暖冬与雾霾)。如果冷空气进入盆地堆积,易导致气温更低(加剧了寒潮或者冷空气的影响时间,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地形可以阻挡冷空气(我国东西走向的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等);
山区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的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垂直自然带种类丰富多样)
盆地地形:空气不易扩散,盆地底部气温更高(冬季加重暖冬与雾霾)。如果冷空气进入盆地堆积,易导致气温更低(加剧了寒潮或者冷空气的影响时间,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地形可以阻挡冷空气(我国东西走向的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等);
背风坡导致气流下沉增温,加剧背风坡的干旱程度,提升了背风坡森林火险等级(焚风效应)。
→降水;
①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
②迎风坡的降水从山麓到山顶一般呈“少—多—少”分布
2.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1)高寒地区: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2)沙漠地区: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风力强劲。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风蚀蘑菇),又有搬运、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沙丘、沙漠);(3)湿润地区:降水较多,流水的冲刷作用明显。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3.地势、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1)水就地势,地势特征往往决定着河流的走向、水系的形状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绝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德国地势南高北低——绝大多数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大西洋;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决定了大江大河成放射状外流;
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导致形成向心状水系;
亚马孙平原南(巴西高原)北(圭亚那高原)两侧地势高——导致形成树枝状水系。
(2)地形与地势的不同影响河流的利用方式
在径流量等水文条件大致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河流价值体现不同:
山区——地形陡峭,地势落差大,河水流速较大,水能资源较丰富;
(地势交界处多修建大坝)
平原地区——水流平稳,航运价值较大。(河网密布,通达度高)
(3)河流对地形的影响山区——水流流速较快,侵蚀作用强烈(下蚀作用刨深河谷,侧蚀作用加宽河道);
平原地区——水流流速较慢,沉积作用显著(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三角洲)。
4.气候与河流的水文特征
(1)气候要素中的气温、降水直接影响河流的冰期与流量。
纬度低、湿润区的河流雨季相对长、降水相对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小。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反之,河流有结冰期(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且气温越低,冰期越长(纬度因素决定了地表接收太阳光照辐射能量的多少)。
(2)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直接影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5.气候类型决定着动植物、土壤的不同
由于各个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大气环流的形势不一样,所受到的地形、河流的影响也不同,导致形成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多样决定着植被类型往往多种多样,林中生活的动物和林下发育的土壤自然也就存在很大的差别。
6.地形、河流、气候与农业生产
(1)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①地形类型决定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平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发展耕作业;
山区:地形崎岖、土层薄、贫瘠,不利于水土保持,不宜发展耕作业。可因地制宜科学发展林业、牧业、副业、旅游业等;
②地形类型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
平原:便于实现水利化(灌溉)、现代化(播收);
山地、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种植业,但不易集中连片,水利化机械困难;
陡坡:不能修梯田(防止水土流失加剧),易植树种草。
③坡度大小影响投入、产出比
陡坡:修梯田的工程量增加,梯田面积小,耕作的难度加大。投人大于产出。
④海拔不同,热量不同,作物的生长期不同。农作物的品种往往不同。
(青稞、小麦)
(2)河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要求不同。因此需要合理灌溉。河流的分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就变得很重要。世界上农业发达的地区,大多分布在大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上,这显然与便利的灌溉条件息息相关。
(3)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①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特别是光照条件,与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不同作物的熟制与种植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种植制度。如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与以北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和耕作制度就存在着明显差异。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②气候年际变化大的地区.农业生产常具有不稳定性。(典型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的印度半岛)③台风、暴雨、干旱、寒潮、霜冻、冰雹等灾害性天气也常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7.地形、气候、河流与聚落
(1)乡村:从已发现的村落遗址或现代乡村的布局来看,它们多位于河流两岸的阶地上,或者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的较高且平坦的地方。这些地方地势高,没有洪水浸淹之患,且靠近河流,土地肥沃,有利于农耕、畜牧和渔猎,便于取水和对外交通。
(2)城市:我国城市分布在地势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比例大致分别是1%、32%和67%,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都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高原山区也有城市分布,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地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3)河流对城市的影响:世界上主要大型城市、城市群,大多沿河分布。河运是古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因此河流对城址的选择影响较大。同时,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大型聚落,又是工业加工活动集中的地方,每天需要大量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河流是城市的主要水源,吸引城市临河分布。(重要因素)(4)对建筑的影响: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日照资源。在南北回归线以南、以北地区,由于没有太阳光直射,因此必须考虑日照与街道方位的关系;屋顶坡度与当地降水量的大小往往密切相关;山谷聚落多沿河谷地带分布,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房屋多以木质结构为主。(就地取材)
8.地形与交通
(1)平原地区:交通线分布密集,成网状分布,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等多种交通方式并存。
(2)山区:交通线分布稀疏,交通方式比较单一,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山区地形崎岖,使交通修建工作困难,多成‘之’字形分布,如盘山公路等。有的还要建隧道,高架桥,从而增加了修建成本。山区道路多沿河、河谷的低平地带和沿等高线分布。
地理界线是将地域单位加以区分的线或带,地理界线一般位于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特征变化梯度相对大的地段。按属性可分为:
①自然地理界线。如土壤界线 、植被界线、自然区划界线等。
②社会经济地理界线。如行政区界线、经济区界线等。由于地表地域分异现象多为渐变的,故大多数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常表现为具有一定宽度的界带,仅少数是清晰的,如行政区界、流域界线、断层构造线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一看那些重要地理分界线都有哪些?
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
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地形区分界线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
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热量界线与温度带
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Ps: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气候类型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一线
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我国四大海域的分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界线:
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
黄海与东海的界线:
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界线:
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我国水文分界线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
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黄河水系与海河水系分水岭:太行山
汉水与渭河的分水岭:秦岭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我国综合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它是
①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②冷月均温0°C等温线的地方
③大于等于10°C积温4500°C的地方
④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地方
⑤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⑦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⑧钙质土与酸性土壤如红壤的分界线
⑨小麦与水稻的分界线
⑩农业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⑪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或三熟的分界线
⑫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⑬地形较完整(平原、高原为主)与地形较破碎(盆地、低山丘陵为主)的分界线
⑭河流汛期长短、河流多少等的分界线。
社会经济地理界线
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地理界线详解版
可能是山脉、河流
也可能是人为划定的一些标准
这些地理界线把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勾勒出了不同的色彩
人的居所
要寻求良好的自然条件
因为其两侧存在巨大的环境差异
造就了百年不变的胡焕庸线
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发现并提出从黑龙江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至云南腾冲之间的连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分界线。
这条线与多条自然地理界线
有诸多关联之处
比如地势阶梯分界线
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向东南到横断山脉;
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当尺度缩小时
地势阶梯的分野也自然
影响了不同地形区之间的联系
成为地形区分界线
例如
昆仑山就横亘在
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之间
一面黄沙,一面雪山
穿过祁连山
和阿尔金山之间的当金山口
就从柴达木盆地来到了河西走廊
横断山脉
则横断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以及四川盆地之间的联系
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
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则依次构成了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
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界线
隆起的山脉
也阻挡了风的前进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由此而生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风在携带着水汽
往内陆挺进的过程中不断消耗
形成了一条条
近乎平行的等降水量线
进而
形成了以降水量为划分依据
的干湿分区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地形和降水的分野
最终也影响了河水的终归处
内流区和外流区由此产生
一边奔流入海,一边湮没黄沙
当我们把尺度缩小
山脉还影响了各地区径流流向
最终成为了不同水系之间的分水岭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黄河水系与海河水系的分水岭:太行山
汉江与渭河的分水岭:秦岭
水有变化
“热”当然也会有变化
从南到北,各个温度带依次登场
热带蜷缩在
雷州半岛、海南岛、云南和台湾南部
亚热带和暖温带以秦岭-淮河为界
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线则从鸭绿江口出发
沿着长城一路
向西一直到祁连山和天山一线
寒温带则在黑龙江北部保留着最后的倔强
水和热的组合
最终又决定了不同气候分区的界线
秦岭-淮河以南
主要以热量决定了气候区界线
秦淮淮河以北
则主要考虑了降水的因素
青藏高原则一直是个特殊的存在
气候又影响了
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
三大牧区
大致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西北
东南一侧则主要为耕地
再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主要为水田
以北主要为旱地
地形、气候以及
其影响下的植被、土壤、水文差异
最终形成了我国三大自然区
在东部季风区内
由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差异明显
便一分为二
最终形成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在上述界线划分中
我们会发现一些山脉和河流
出镜率非常之高
堪称“划界界的小能手”
常提到的是秦岭-淮河线和大兴安岭
以秦岭-淮河线为例
它是一月份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旱地与水田分界线
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分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大兴安岭两侧
的景观也多有差异
它是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季风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
森林和草原植被景观分界线
有些界线
有的界线则变化很快
例如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
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一年两熟的界线北移
以秦岭-淮河为界已经不符合事实
这些地理界线
往往是我们分析地理背景的主要抓手
掌握地理界线及其形成背景
在不同时空尺度运用它
至关重要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各地理公众号等,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欢迎大家标注来源转载、文末点击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就是我们更新的动力!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产品。期待同学们每天在已阅文章下方留言“打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