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40天的三伏天正式结束
出伏过后
天气的仪式感也很足
降温、雨水
统统安排上
据安徽气象消息,24日大别山区和江南部分地区有阵雨或雷雨。25日淮北地区北部和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有阵雨或雷雨。26日开始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我省多降水过程,其中26-27日江北部分地区中雨,局部大雨;28-29日淮北部分地区中雨,局部大雨。
未来几天全省具体天气预报
24日(周三):江北多云,沿江江南多云有时阴天。大别山区和江南部分地区有阵雨或雷雨。
25日(周四):全省多云到阴天,淮北地区北部和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有阵雨或雷雨。
26-27日(周五至周六):全省多云到阴天有阵雨或雷雨,其中江北部分地区中雨,局部大雨。
28-29日(周日至周一):全省阴天有阵雨或雷雨,其中沿淮淮北部分地区中雨,局部大雨。
未来几天全省城市天气预报
具体到合肥
未来一周合肥高温天气有所缓和
最高气温为29~32℃
最低气温为24℃左右
26-30日多降水过程
最后再提醒下各位
出伏后
气温波动较大,昼夜温差加大
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此时节切忌“乱穿衣”
应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
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
夏秋之交还需注意哪些?
一起来看
一防感冒 勤增减衣物
闷热天气渐行渐远,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大家要多调整、增减衣物,预防感冒、颈椎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的发作。因为这些疾病很大程度上与贪凉有关,所以,要记得通风开窗,注意保暖,不可贪凉。
二防肺燥 饮食润一点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可多吃些银耳、百合、莲子、蜂蜜、豆类及奶类。
三防秋乏 晚上睡早点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懒洋洋的,这就是常说的“秋乏”。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另外,还要加强锻炼,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四防霉菌 通风勤一点
出伏以后,气温逐渐降下来,而且出伏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滋生。出伏以后要注意勤通风,选个晴朗的日子,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虽然伏天要结束了
但经过多天的高温天气
我省又降水偏少
安徽省气候中心
8月23日16时发布
干旱黄色预警
今年7月以来,我省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气象干旱迅速发展。据8月23日气象干旱监测,滁州、六安、合肥、马鞍山、宣城、芜湖、安庆、黄山等地出现重度气象干旱,其中马鞍山、滁州、宣城部分市县达特旱。预计未来7天气象干旱将持续,请注意防范!
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四部门联合印发紧急通知,要求有关地区毫不放松抓好防灾减灾各项工作,全力以赴打赢抗高温热害干旱夺秋粮丰收保卫战。
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要加强应急值守,强化沟通会商,精细精准调度灾情、研判影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通知强调,水利部门要加强对江、河、湖、库等水源的科学调度管理,努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因地制宜采取应急调水、新辟水源、临时架泵、错峰轮灌等措施。应急部门要及时启动调整应急响应,组织开展拉水送水和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气象部门要向干旱重灾区及时调运作业飞机,备足增雨火箭弹等物资。
通知强调,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要落实好深水降温、小水勤灌、流水散热等以水调温关键措施;丘陵岗地、“望天田”、灌区末端等缺乏水源的地区,要通过机械、机井等提水送水,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组织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队集中开展喷施叶面肥、抗旱保水剂等作业;对受灾较重甚至绝收的地块,要适时补种改种红薯、杂粮等晚秋作物。
通知要求,对高温热害造成结实率下降的中稻,科学增施穗粒肥,喷施叶面肥;双季晚稻正处于拔节孕穗期,要提早调度储备水源,适时增施孕穗肥;南方高温区的玉米,要落实“一喷多促”等稳产增产措施。同时,蔬菜、水果、茶叶等作物也要落实好抗灾减损措施。
通知要求,农业农村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抗灾夺丰收的技术指导意见,包省包片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要加强工作督促和巡回指导。组织基层干部和农技人员下沉到抗灾减灾一线。发挥农业12316热线电话和微信公众号作用,及时解答技术问题。
重磅公告
“合肥小红娘”小程序上线啦!
合肥地区高端交友平台,
实名认证、真实安全。
每月定制线下单身活动:
剧本杀、聚餐、户外烧烤、K歌等
更多优质单身男女,
· ENJOY ·
编辑|小琛
主编 | Frank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