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谷农业、坝子农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和基塘农业的差异
(1)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最为典型。在青藏高原,只有这些地区海拔低,气温较高,土壤比较肥沃,适宜耕作,成为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2)坝子农业: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当地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渗漏严重,土层薄,不利于耕作。只有被称为“坝子”的山间盆地条件较好,成为农业区。
(3)绿洲农业:分布在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干旱地区。有地下水出漏的地区和河流、湖泊沿岸因为有灌溉水源而成为发展农业的理想地区。绿洲农业多呈带状、串珠状分布于荒漠的边缘地区。
(4)灌溉农业:在降水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依靠水利工程发展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5)基塘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三角洲低洼地带开挖为塘养鱼;较高地带培土为基,种桑和甘蔗等。基塘农业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典型形式,是一种生态农业和混合农业。
2、青藏高原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原因
(2)日温差大的原因:白天,由于地势高,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等原因,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地面获得的热量较多,气温较高;夜晚,由于空气稀薄,大气的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因此日温差较大。
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从成因上讲属于锋面雨,是来自海洋的夏季风(温度较高)与南下冷空气之间交汇形成的。
有些年份,西太平洋副高偏强,位置偏西、偏北,导致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增强。在强大的夏季风的推动下,雨带北进速度快,在南方停留时间短,长江流域以及整个南方地区降水减少。
对于北方地区来讲,雨带来得早,走得晚,降水较正常年份多,也就是南旱北涝。反之,如果副高势力弱,则夏季风弱,结果是南涝北旱。
4、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
准静止锋的成因包括以下几种:锋面两侧的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遇到地形阻挡,锋面的移动幅度很小。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有下面四种。
(1)江淮准静止锋:6月份,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和南下的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交汇,此时由于冷暖空气势力相当,形成江淮准静止锋。
锋面在这个地区徘徊20天左右,持续降水,形成梅雨天气。该锋面向东一直延伸到日本,所以在同一时期的日本,也形成了梅雨天气。
(2)昆明准静止锋:又称云贵准静止锋。成因是东北季风受到云贵高原地形阻挡停滞而形成,锋面位置一般在昆明和贵阳之间,呈西北—东南走向。
贵州处于冷空气一侧,阴雨天气多,降水多;昆明位于暖气团一侧,降水少,晴天多。锋面的发生时间为冬半年,“天无三日晴”反映的就是贵州冬季在昆明准静止锋影响下多雨的天气状况。
(3)华南准静止锋:主要活动于南岭及其以南地区,发生在冬季和春季,秋季出现较少。在春季和夏季常形成暴雨,持续时间甚至可以达到10天,是这些地区的主要降水形式,对缓解春季和夏季的旱情有利。
5、内流区与外流区
按照河川径流的最终归宿和循环形式,河流可分为两种,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供给外流河径流的地区叫外流区;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在沙漠戈壁中的河流叫内流河,为内流河提供径流的区域叫内流区。
我国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大致是:从大兴安岭西麓向西南,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当然这个分界并不绝对,在内流区内也可能含有面积不大的外流区,如新疆的额尔齐斯河;而处于外流区的东北松嫩地区、内蒙古黄河以南地区也有局部的内流区。
我国较大的内流河有塔里木河、伊犁河(新疆)、疏勒河、黑河(河西走廊)等。
盘古大陆分裂和大陆漂移
大陆 - 海洋俯冲带
印度 - 亚洲大陆碰撞
南大西洋的形成
海底扩张和海洋磁异常
加拿大冰盖和海岸线移动
沿海侵蚀与海洋梯田的形成
通过海底扩张形成的南大西洋
北太平洋板块构造史
南太平洋板块构造史
1.7亿年至今,非洲板块和北美洲板块间的,大洋中脊的生长过程
石油沿断裂和多孔介质,向上运移的过程
圣芭芭拉海峡挤压缩短过程中,油气向上运移和在背斜转折端富集的
过程
圣芭芭拉海峡南北,向褶皱和断裂的形成过程
切萨皮克湾地区,中新世化石层的形成
切萨皮克湾地区,中新世海岸线移动(12-16百万年)
斑岩型铜(钼)矿床形成模式
半变异函数理论
表生硫化物次生富集成矿模式
玢岩铁矿理想形成模式
充填交代(石英脉)型钨矿床形成模式
大洋洋流和现代磷酸盐沉积物的分布图
单一背斜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和油气藏
地球结构和元素分配
风化型铁锰矿床形成模式
海底热水喷流型Zn-Pb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
海相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成矿模式
火山块状硫化物成矿模式
火山热液矿床成矿模式
金刚石矿床形成模式
矿床次生分散示意图
矿体边界线确定
矿体产状示意图
硫化物次生富集模式
陆相砂岩型铜矿床的理想形成模式
美国堪萨斯州尼马黑潜脊西翼爱尔-庇迪博-克凡尔脱·赛拉斯-佛罗伦斯-本斯诸穹隆上油气田分布图
某铁矿剖面图绘制
平缓背斜型水动力油气藏中油气分布示意图
浅成热液矿床成矿模式
浅海相沉积铁矿床铁矿物相分带示意图
蛇绿岩中豆荚状铬铁矿矿床形成模式
深部熔离成矿模式
试验法样槽剖面
探槽编录
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模式
晚期岩浆分结矿床成矿作用理想模式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形成模式
围岩矽卡岩化分带图
矽卡岩型铜矿床形成模式
岩浆热液充填交代矿床成矿模式
油滴在亲水碎屑岩孔喉中运移示意图
油气二次运移方向示意图AB
油气二次运移方向示意图CD
油气二次运移方向示意图EF
油气运移的示意图
在相连的系列背斜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图
早期岩浆矿床(铬铁矿)形成模式
中国克拉通金伯利岩产状模式
钻孔岩心采取率计算编录1
钻孔分层采取率计算编录2
▼层理模拟
▼交错层理-冲刷块
▼大陆漂移
火山喷发
冰川崩解
地震
滑坡
山洪、泥石流
海啸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各地理公众号等,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欢迎大家标注来源转载、文末点击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就是我们更新的动力!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产品。期待同学们每天在已阅文章下方留言“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