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能是人为划定的一些标准
这些地理界线把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勾勒出了不同的色彩
人的居所
要寻求良好的自然条件
因为其两侧存在巨大的环境差异
造就了百年不变的胡焕庸线
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发现并提出从黑龙江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至云南腾冲之间的连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分界线。
这条线
与多条自然地理界线
有诸多关联之处
比如地势阶梯分界线
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向东南到横断山脉;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尺度缩小时
地势阶梯的分野也自然
影响了不同地形区之间的联系
成为地形区分界线
例如
昆仑山就横亘在
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之间
一面黄沙,一面雪山
穿过祁连山
和阿尔金山之间的当金山口
就从柴达木盆地来到了河西走廊
横断山脉
则横断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以及四川盆地之间的联系
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
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则依次构成了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
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界线
隆起的山脉
也阻挡了风的前进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由此而生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风在携带着水汽
往内陆挺进的过程中不断消耗
形成了一条条
近乎平行的等降水量线
进而
形成了以降水量为划分依据
的干湿分区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