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大旱

结合近年的高考命题倾向,考题大部分材料来自于当年的时事热点,为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高考可能出现的命题方向,学科网特邀一线教师对每月的热点话题,结合高考考点进行深入解读。学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于时事热点的学习有利于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专辑适合教师作为高考复习的补充材料,也适合学生直接下载作为知识巩固与拓展训练。

【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

01南方大旱

【热点背景解读】

7月份以来,长江流域平均高温日数32.5天,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多;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四川东部、重庆等地,高温的天气超过35天。7月份以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为160.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0.4%,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

此外,7月份以来,长江干支流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8成,上中游来水量为1949年以来同期最少;当前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和常年同期相比偏低5-8米左右,创有实测记录以来的同期最低。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到8月31日我国南方地区高温将结束。这几天,华西地区的四川、陕西、甘肃、重庆以及湖北等地区降雨增多,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日期已部署各地做好防范应对旱涝急转。据预测,后期长江中下游秋季降水还是偏少,可能夏秋连旱,抗旱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全力抓好抗旱减灾工作,每天组织气象、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滚动会商研判旱情发展趋势,指导受旱地区加强组织领导,从责任、预案、物资、措施等方面统筹做好抗大旱、抗长旱、抗连旱准备。

周学文表示,有一些地方农村自来水主要是靠小水源、小型水库、山区的河流来供水,但是长期干旱,这些地方的水源枯竭了,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就调派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受旱地区群众拉水送水;同时,还会同财政部紧急预拨7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会同国家粮储局紧急调运了中央抗旱物资装备,全力支持地方抗旱减灾。

“今年我国入汛时间早,编号洪水多,局地灾害重,高温干旱时间长”,周学文介绍,全国面平均降雨量接近常年略偏少,但是北方的大部和华南等地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成到1倍,长江流域及新疆、西藏降水偏少1-5成。全国共有586条河流发生了超警戒以上的洪水,主要江河共发生了10次编号洪水,珠江流域形成了2次流域性的较大洪水,北江发生了特大洪水,辽河干流出现了1995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考点知识梳理】干旱灾害

干旱是一种气象灾害,虽然全国卷中选考题目取消自然灾害,但就不代表高考不考查自然灾害,而是将自然灾害放在了必考内容中,其考查的频率升高。近几年高考中,不同程度的都出现了关于自然灾害的内容。干旱是我国高发的一种气象灾害,从高考题目看,主要考查干旱形成的原因,干旱对农业的影响,缓解旱灾的措施。比较我国不同区域的旱灾类型及灾情特点。知道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熟练运用地图查找我国旱灾及干旱程度的地区分布。学会阅读数据统计表了解我国旱灾损失的时间和地区差异。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一、干旱与旱灾

1、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2、旱灾:干旱可导致供水水源匮乏,除可危害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外,还可危害居民生活,影响工业生产及其他社会经济活动,酿成旱灾。

3、干旱与旱灾的区别技巧

干旱是一种现象,而旱灾是一种因干旱而形成的灾害,也就是说干旱是旱灾的致灾因子。从受灾体的特性看,气候湿润但降水不稳定,经济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干旱更容易酿成旱灾。

4特点及成因

5、干旱与旱灾的类型与分布

6、旱灾危害与防御

危害: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防御措施:

预防:利用气象卫星和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监测和预报

非工程措施:加强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完善防灾保险制度;完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制定救灾应急预案(推行抗旱预案制度,建立抗旱信息系统和抗旱物资储备制度,提高对干旱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鼓励节水行为;提高供水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等。

工程措施:

开源措施:修筑水库;合理抽取地下水;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黄河水);营造防护林;人工增雨;

节流措施: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培育耐旱作物品种;保护森林植被等。利用秸秆覆盖等措施进行保墒抗旱;工业上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政府加大抗旱资金投入等。

二、我国的干旱与旱灾

我国地处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不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而且年际变化很大,因此旱灾在我国是影响区域最广、发生最频繁的气象灾害,年均作物受旱灾面积约占全国受灾总面积的60%。干旱除了具有普遍性外,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1、我国旱灾与涝灾的关系

在时间上交替和空间上交错出现,我国主要的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这些现象与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季风气候有关)。

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2、夏季风对旱灾的影响

夏季风的强弱、迟早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我国多旱涝灾害。夏季风主要源于“副高”(专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因此副高的位置与强弱影响着我国降水的多少及分布,正常情况,受“副高”的推动,每年4~5月,雨带位于华南地区;6~7月,雨带到达江淮地区;7~8月,雨带移至东北、华北;9月开始南撤,10月撤出我国大陆。

异常情况:当夏季副高位置持续偏南时,易造成江淮地区的洪涝灾害(如98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而北方易发生旱灾;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则北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易出现旱灾。为此,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等防灾抗灾措施。

3、中国不同区域的旱灾自然原因

江淮地区:梅雨过后,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

华北地区:降水变率大,春季雨带未到,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春旱严重。

华南地区:雨带移到北方,受高温影响,形成夏秋旱。

西南地区:夏季受西南干季热风、高温天气影响及喀斯特地貌储存地表水的能力差,形成四季均可出现的旱灾。

4、中国旱灾类型及时空分布

5、我国的春旱与伏旱

华北春旱的原因

(1)自然原因: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地表水蒸发强烈;

(2)人为原因:①人口多,城市集中,处于农业播种或农作物发芽时期,工农业生产与生活用水量大;②水资源浪费严重;③水体污染。

长江流域伏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天气晴朗,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

(2)人为原因:①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②水资源浪费严重;③水体污染。

干旱与旱灾的区别:长期无降水或降水稀少,会形成干旱;不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生长需要,阻碍经济发展则形成旱灾。

我国的旱灾分布地区差异

华北地区:春旱

长江流域:伏旱

西南地区:冬春连旱

我国干旱灾害和季节干旱地区的

分布情况

空间上:影响范围广,但分布不均。

干旱造成的主要危害

人畜饮水困难,粮食减产,引发沙尘暴和蝗虫灾害,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世界各地的旱灾:

1.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2.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形成的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3.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4.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5.华北春旱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

6.东北无春旱的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

7.华北地区缺水问题:

产生原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8.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自然原因)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针对考点训练】

下图为鄱阳湖某地“水落石出”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苹果喜冷凉、喜光,不耐严寒和涝渍。下图示意我国某坡耕地苹果种植区蓄水坑灌方式。蓄水坑灌是在树冠下绕树干挖若干个小蓄水坑(深度多为60~80厘米),灌溉时将水注入坑内,通过坑壁渗入根区土壤。蓄水坑灌使苹果产量提高了约13.7%,增产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苹果的发育期包括果树萌动期、萌芽期、盛花期和成熟期。苹果干旱危险的形成及强度是天气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结构及果树耐旱能力、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图为“我国北方苹果三大产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西经120°至西经170°、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常年0.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下图为2018年1月—2021年12月关键区海表温度距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带,年降水量100~500毫米。20世纪60~70年代,该地旱灾造成的饥荒引起国际关注和政府重视,但各国提供的许多简单适用的农业技术在当地未能推广。20世纪80年代初,少数农民通过革新本土传统“载艺”种植法,使谷物单产显著提高,随后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载艺”法是在坚硬的土地上挖掘20~30厘米宽、20~30厘米深的坑洞种植作物。下图为“载艺”坑洞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大豆、玉米供应国,多种豆类和热带水果产量均占世界前三。作为“世界粮仓”之一的巴西,今年以来,持续严重的旱灾引发了全球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二、综合题

材料一:1999年以前,“非洲之角”的国家每年有两次雨季,即10-12月的短雨季和3-5月的长雨季。近年来,这一地区正面临近4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农作物得不到及时灌溉而绝收,家畜因缺乏牧场和水大批死亡,越来越多的人陷入到饥饿之中。

材料二:下图为“非洲之角”的国家略图。

滇中地区(位于云南中部的昆明、曲靖、楚雄和玉溪四个城市区域)虽然位于长江、珠江和红河上游,但近年来,因旱灾频发等自然与人为原因,该地区缺水问题十分严重。2017年8月开工建设的滇中引水工程自石鼓镇上游约1.5千米的金沙江右岸取水,输水经丽江市、大理州、楚雄州、昆明市、玉溪市,终点为红河州新坡背,线路全长661.07千米,其中隧洞607千米,是迄今为止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下图示意滇中引水工程线路。

金额说明:按照所选试卷单价总和计费,不同身份的用户可在原价的基础上享受其对应权益(折扣或免费)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

THE END
0.干旱的危害有哪些1、干旱的最直接危害是造成农作物减质、减产,农业歉收。如:早稻高温逼熟造成空壳率增加,部分稻田出现了开裂、倒伏现象。旱地作物旱象更为明显,花生枯死,脐橙出现叶片发黄、卷曲等干旱症状。 2、在严重干旱时,人们饮水发生困难,生命受到威胁。 3、干旱将造成水力发电量减少,能源紧张,严重影响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 jvzq<84o0j{bppqky0ipo8fte38:8>521
1.面对自然灾害·旱灾篇中国知名的精品儿童内容平台|口袋故事简介: 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是缺水的,这就很容易发生旱灾,旱灾的成因是什么呢?有什么危害?又该怎么避免呢?章节列表(19) 干旱成因1:旱魃的传说 02:41 干旱成因2:神秘的厄尔尼洛现象 05:51 干旱成因3:阿房宫的悲剧 02:26 干旱成因4:咸海“瘦身”之谜 02:36 干旱的危害1:撒哈拉变成了大沙漠 03:17 jvzq<84yyy4lf|yqt{4dp8wguq{sen4cwfop1A75;
2.让我们过节别忘了大旱的现实:中国历史上的旱灾但是纵观中国历史,旱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给中华文明造成的破坏,要远比其他灾害严重得多。美籍华裔学者何炳棣在其关于中国人口历史的研究中即曾断言:“旱灾是最厉害的天灾。” 一、旱灾是危害最严重的天灾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旱灾记载,应是距今3800多年前(公元前1809年)伊洛河流域的大旱,即所谓“伊洛竭而夏亡”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3<8858:8:8
3.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行程条件是什么?有什么影响?37.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 自然原因: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且多大风。 正值小麦的生长期,需水量大,缺水严重;  人为原因:人口多,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38.旱灾的危害?河流断流、水库干涸;作物歉收,有的甚至绝收;人畜饮水困难等。 jvzquC41iz4rkw}wg3610lto1pkxu8l|1366:A80jvsm
4.土壤相对湿度在东北地区农业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分析农业干旱风险分析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一研究不仅是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农业干旱风险区划和灾前损失预评估的理论基础。本文系统阐述了农业旱灾风险的内涵及构成要素、风险分析体系及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基本原理,从农业旱灾危害性以及承灾体脆弱性角度系统地建立农业jvzq<84uejupn7ktggqbq‚fp0eun1ko1kiyot{4424703;24;17769<:58<63>58957/uqyon
5.自然灾害的危害范文自然灾害的危害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然灾害的危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气象灾害:包括热带风暴、龙卷风、雷暴大风、干热风、干风、黑风、暴风雪、暴雨、寒潮、冷害、霜冻、雹灾及旱灾等。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2:38/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