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地理种植被类型重点自然带亚热带北温带常绿植被地理

植物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其分类和类型有着复杂的层次结构。根据植物的形态和生态特征,植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下是介绍29种植被类型:

1.海滩植被:海滩本身的特点,如风力,光照和盐度,决定了其特定的植物类型。海滩植被主要由浅根植物、能耐盐的植物和海浪侵蚀植物组成。

2.沼泽植被:沼泽植物是湿润的森林,主要由植物的水生植物组成,具有芦苇、泥荚、沼泽藤等。

4.热带雨林植被:位于赤道地区的一种植被,具有可观的植物多样性,由诸如栗树、泰利拉克、木胶脂等植物组成。

5.沙漠植被:位于极端干旱的地区,多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土壤质地粗糙平滑,含有盐分和沙粒,由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

6.沼泽湿地植被:位于湿地地带,一般在河岸、湿地或湖泊附近,土壤湿润,植物多样性丰富,由高大的植物(如柳树)和矮小的植物(如青苔)组成。

7.盐沼植被:位于盐沼地带,很少雨水侵蚀,土壤中的盐分含量高,由叶状盐生植物,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组成。

8.滩涂植被:位于海岸线周围的淤泥地带,有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由植物构成,如海芦草、滩涂杜鹃和滩涂杜鹃。

9.沿海滩涂植被:位于海岸线附近,土壤湿润,受潮,由高大植物,如椰子树、高大芦苇和紫萁藻等植物组成。

10.河谷植被:河谷植被主要由水生植物和与水性有关的落叶乔木植物组成,如桤木、榆树、白桦和楸木等。

11.河岸植被:河岸植被主要由植物构成,如芦苇、泥荚和芦根等,它们能够调节水分和氧气,同时防止河岸水位波动。

12.野林植被:野林植被主要由乔木植物和灌木植物组成,如杨树、枫树、蒙古核桃和樟树等。

13.湿地植被:湿地植被主要由水生植物组成,如芦苇、水芹、芦笋、莎草等。

14.针叶林植被:针叶林植被主要由针叶树木植物组成,如云杉、杉木、黑松、落叶松等。

15.草原植被:位于温带地区,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植物密度大,由高大植物(如草本植物)和矮小植物(如青苔)组成。

16.落叶阔叶林植被:位于温带地区,落叶阔叶林植物主要由栎木、双子叶枫、枫香树、青冈和落叶松组成。

17.准温带植被:位于半干旱的准温带地带,准温带植被主要由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植物组成,如灌木、柳树、榆树、橡树和白桦树等。

18.荒漠植被:位于极端干旱环境,雨水较少,植物很少,荒漠植被由灌木、草本和沙漠植物组成,如白花贴叶、沙漠紫花、青苔藤等。

19.火山植被:位于火山活动区,特定环境条件下,植被种类也有所不同,如松杉、枫树、红杉、榆树、樟树、枫叶藤等。

20.林下植被:位于阔叶林的底层,林下植被由林下草本植物和一部分木本植物组成,如苔藓、毛茛、银蕨、岩鉴带等。

21.冻土植被:位于高纬度地区,由寒带冻土植物,如地衣藓类、钟乳石类等植物组成。

22.石林植被:位于石头地带,因其特殊的环境,石林植物以低矮小灌木为主,如石灰木、灰花高粱、灰勒木等。

23.苔原植被:位于高纬度地带,苔原植被主要由低矮植物,如地衣藓类、钟乳石类、石南类植物组成。

24.草甸植被:草甸植被主要由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组成,如紫花苜蓿、蝴蝶兰、棕榈齿花、油菜、黑合欢等。

25.丘陵植被:位于丘陵地带,丘陵植被由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如桦树、西洋杨、油桐、藕节草、杭白菊等。

26.沙林植被:位于沙漠边缘的地带,含有盐分和沙粒,植物以灌木性植物,如沙枣、火炬树、樟树等为主。

27.山谷植被:位于山谷地带,山谷植物多样,主要由高大植物(如枫树、青冈)和矮小植物(如青苔、藤蔓)组成。

28.群山植被:位于山区,环境恶劣,植物被限制在低矮小植物,如石南、羊蹄甲、铁角钱、青苔等植物。

29.高山植被:位于海拔超过3000米的山区,环境恶劣,植物多样性少,主要由高山植物,如雪松、铁杉、杜鹃花等植物组成。

自然带(natural belt),通常指主要受地带性分异因素影响,在地表大致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延伸分布,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地带性自然区划单位。

广义的自然带是自然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等一系列地带性区划单位的统称,甚至包括垂直带。狭义的自然带仅指最高一级的地带性区划单位。

划分

大陆水平自然带是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两种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前者占优势的地区,自然带沿纬线方向伸展;后者 占优势的地区,自然带沿经线方向伸展;两者作用相近的地区,自然带与经纬线交叉。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随高度而变化。

自然带 [1] 的形成主要与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在各纬度分布不均有关,在各大陆和大洋都形成一系列自然带。由于大陆自然带的形成不仅受纬度热力分带的影响,而且受到海陆分布、地势起伏的干扰,所以大陆自然带比大洋表层的自然带复杂得多。

就全球范围来说,自然带的划分,早期主要是根据不同纬度所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差异,把地球表面划分为5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后来又根据各地气候、生物等差异进行了细分。

由于大陆的情况复杂,地带性分异也较大洋明显,因此对大陆上自然带的划分比大洋细,不同学者的分带也不同。

以气候特点为标志划分大陆自然带,南半球和北半球从赤道向两极可分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全球共15个自然带。由于大陆自然带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复杂化,每一自然带的典型特征在植被类型上具有较鲜明的表现,因此陆地自然带又可分为: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荒漠草原带、亚热带森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极地冰原带。

山地垂直

气候、生物和土壤等相互联系形成的自然带,随海拔高度增高形成垂直自然带。山地自然环境比低平地区复杂,所以山地垂直自然带比水平自然带复杂得多。

例如,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山地,南坡(阳坡)比北坡(阴坡)要获得更多的热量,因此,尽管 南北坡海拔高度大致相同,但南坡气温高于北坡;潮湿气流如果与山地延伸方向相垂直或斜交,那么,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例如中国东部山地,夏季因气流来自东南方向,所以南坡降水量多于北坡,以致南北坡相同 海拔水热状况不一,所以南北坡垂直自然带有明显差异。同是一个山地,南北坡坡麓可以分属不同的气候 带和自然带。

例如,中国秦岭南坡坡麓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坡坡麓则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任何一个山地垂直自然带,总是在相应的水平自然带基础上形 成和发展起来的。与水平自然带相一致的山麓自然带,称为垂直自然带基带。

一般说来,山地所处地理 纬度愈低、气候愈湿润、相对高度愈大,垂直自然带表现愈完整。南极大陆气候严寒,呈现茫茫一片冰原 景观,就谈不上真正的垂直自然带。

山地垂直自然带举例

Ⅰ.乞力马扎罗山(非洲赤道附近坦桑尼亚境内)

1000以下基带:热带雨林带;

2000—3000米:山地温带森林带;

3000—4000米:高山草甸带;

4000—5200米:高山寒漠带;

5700米以上:高山永久积雪冰川带。

Ⅱ.台湾南部 山地(热带)

500米以下基带:热带雨林、季雨林带;

500—1500米: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500—3000米:山地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000—3500米: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

3500米以上:高山草甸带。

Ⅲ.武夷黄岗山(亚热带)

1000米以下(基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000—1400米:山地暖温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1400—1800米:山地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1800—2158米:山地温带灌丛草甸带。

Ⅳ.长白山(温带)

600—1600米(基带):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1600—1800米:山地寒温针叶林带;

1800—2000米:山地寒冷矮曲(岳桦)林带;

2000米以上:山地寒冻苔原带。

从以上几个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状况可以知道;山地所处的纬度 愈低,山地海拔高度愈高,山地垂直自然带愈复杂;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山地所处的水平地带基础上形 成和发展起来的,例如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带,水热条件湿热,所以山麓自然带即基带,属于赤道雨林带(即热带雨林带);长白山处于温带湿润地带,所以基带是温带针叶与落 叶阔叶混交林带。山地地形情况很复杂,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相对高度很大,又处于热带边缘,所以垂直带非常复杂而相当完整;北坡相对高度不大,北坡 坡麓就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所以垂直自然带比较简单。

海洋

海洋自然带指海洋上的自然地理分带。辽 阔的海洋与陆地 相比,其表面非常单一,表层的温度、盐度、水层动态及海洋生物的分布等也都有一定的纬向地带性。但由于海洋水体具有巨大的流动性,故地带性表现不如大陆明显,各自然带之间的界限只能大体确定, 海洋自然带数目也较少。

海洋自然带的划分,仍以热量带为基础,生物群的分布也是划分海洋自然带的主要标志之一。根据冬季海 洋表层水温的不同,分为冷水(小于0℃)、温水(0°~10℃)、暖水(10°~20℃)和热水(大于20 ℃)等四种类型。结合与海水温度、理化特征和水体运动密切联系的浮游生物的数量变化,可将世界海 洋分为七个自然带。

(1)北极带。地处高纬区,太阳辐射量较少。冬季干冷,最冷月1~3月平均温- 30~-40℃;夏季凉爽,7~8月份平均温0~5℃。北极带包括巴伦支海的大部分 水面以外的北冰洋,以及北美东部纽芬兰到冰岛一线西北的大西洋部分。这里表层水温低,又因大陆冰冻期长,江河流入海洋的营 养盐类不多,故海洋生物种数有限,仅在冰融化的边缘海域,才有浮游生物,并将一些鱼类和其它动物 吸引到此处。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主要有北极鳕、白海鲱等;此外,还有鲸目动物(北极鲸或格陵 兰鲸)以及海豹、海象和海鸥、海雀、海鹦等。

(2)北温带。北邻北极带,大体相当于北纬30~60°。全年盛行西风,气候温暖湿润 ,最热月8月平均温10~22℃,最冷月2月0~10℃。因受洋流及大气环流影响,大洋东侧的平均温比西侧 低5℃。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北温带终年受极地气团影响,虽然冬季表层水温较低,但盐度小,含氧量 多,水团垂直交换强,水中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很多,故使大量以浮游生物为饵料的鱼类得到繁殖、 生长,成为世界重要渔场的分布区域。北温带鱼类的种数远比北极带丰富,主要有太平洋鳕鱼、鲱鱼、大马哈鱼等,它在世界渔业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哺乳动物中,在太平洋部分有海狗、海驴、海獭、日本鲸和海豚;在大西洋水域有比斯开鲸、白海海豚、海豹等。

(3)北热带。大体位于北纬10~30°。全年气温均较高,冬、夏季温差不大(最 热月平均温22~25℃,最冷月15~20℃)。多热带气旋。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带内东西部海区气温 、降水差异明显。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广大海域水体垂直交换微弱,深层水的营养盐类不易上涌 ,浮游生物和有经济价值的鱼类都较少。但是,在受赤道洋流影响的海域,含有丰富营养盐类的深层水上涌,使浮游生物和鱼类得以繁殖,形成有价值的鱼类捕捞区。哺乳类动物很少,主 要有抹香鲸。本带北部繁殖有多种浮游动物,南部有大量的珊瑚、海龟和鲨等。

(4)赤道带。大体介于南北纬10°间。终年高温多雨,年均温25~28℃,年降水 量1500~2000米,赤道附近可达2000~3000毫米。处在赤道低压区,全年气温高、风力微弱、蒸发旺盛 ,加之有赤道洋流引起海水的垂直交换,使下层营养盐类上升,生物养料比较丰富,鱼类较多,主要有 鲨、鱏等,飞鱼为赤道带典型鱼 类。

(5)南热带。位于南纬10~30°。本带由于高压特别强盛,致使热带位置向北推 移,其它特征和成因均与北热带基本相同,亦属少生物型。

(6)南温带。大体介于南纬30~60°。全年盛行西风,其中南纬40~60°洋面上 ,因三大洋相互连通,风力很强,素有“咆哮西风带”之称。热量、降水状况类似北温带。海洋生物的 发育和生长条件与北温带相似。海生植物繁茂,巨型藻类生长极好 ,浮游生物丰富,是南半球海洋动物最多的地带。这里生活着几种南、北温带均可见到的动物类群,如 海豹、海狗、鲸以及刀鱼、小鳁鱼、鰯鱼、鲨鱼等。冬季有南方的海洋动物在此越冬,夏季有热带海洋动物前来肥育。在非 洲大陆西南和南美洲秘鲁沿海,因有上升流存在,把深层海水中丰富的营养盐类和有机物质带到海水表层,使浮游生物 大量繁殖,因而鱼类非常丰富,成为南半球重要的捕捞区。

(7)南极带。大体在南纬60°以南到南极大陆之间。全年盛行来自极地的东南风 ,水温很低。冬季严寒,夏季最热月2月平均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100~250毫米。在短促的夏季,有 温带的回游鱼类来此肥育;南极海域有丰富的磷虾作为饵料,故有较多的鲸类;此外还有海豹、海狗、 海驴和企鹅等一些鸟类。它和北极带一样,生物种类较少,但个别种(如硅藻、磷虾和企鹅等)的数量很多。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苏联学者博格达诺夫(D·V·Bogdanov)等对海洋自然带作 进一步详细划分,从南、北极带中划分出亚南极带与亚北极带,从南、北热带中划分出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最终将世界海洋划分为11个自然带,每个带同陆地上的自然带相对应。

低纬度

热带雨林带

· 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的岛屿。本带气候属于赤道多雨类型,终年高温,各月平均气温在25℃以上;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2,000 毫米左右。整个环境过度湿润,适于热带雨林生长。这里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林中动物以鸟类和猿猴目为活跃。林下的风化壳上,发育着热带的砖红壤。北纬10°~25 °间的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终年高温,有明显旱、雨季变化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受东北风控制,夏季受西南风控制,为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稀树草原带(萨瓦纳带)

位于热带雨林带的两侧,在非洲和南美洲有着广泛的分布,而在澳大利亚、中美洲和亚洲的相应地带分布不广。本带气候属于热带干湿季分明的类型,最大的特征是一年中有长达四个月以上的干季。热带稀树草原也称萨王纳群落,主要是由高大的禾本科植物所构成,在草本植被中间,零星地分布着成片的乔木或独株的乔木,如非洲的波巴布树、南美洲的纺锤树等,它们具有能储藏大量水分的旱生构造。热带稀树草原的季相变化非常明显,雨季草木繁茂,干季草原呈现一片黄褐景色。善于疾驰的食草动物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食肉动物也很丰富,如斑马、长颈鹿、犀牛、羚羊、狮、豹等。茂密的草本植物引起生草过程的发育,因此土壤中进行着腐殖质、氮和灰分养料元素的积聚,形成红棕色土。

热带荒漠带

此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背风侧,在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的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南非及南美部分地区表现明显。气候属于全年干燥少雨的热带干旱与半干旱类型,植被贫乏,有大片无植被的地区。植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数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雨后生长的短生植物为主。动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成土过程进行得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

中纬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如地中海沿岸、非洲大陆的西南端、澳大利亚大陆的西南沿海、北美洲的加里福尼亚沿海地区以及南美洲西部的智利中部。本带气候属亚热带夏干型,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丛林为主,发育着褐色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分布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如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国的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洲的东南部。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又称照叶林)是这里的主要植被,发育着亚热带的黄壤和红壤。

亚热带荒漠草原带

本带处在热带荒漠和亚热带森林带(包括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之间,在北半球位于热带荒漠带的北缘;南半球则出现在澳大利亚的南部以及非洲和南美洲南部的部分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类型。随着由热带荒漠向纬度较高地区推进,年降水量有所增加,但最大降水量常在低温时期,夏季则高温、少雨,使本带干旱、缺水。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在较湿润的季节里有短生植物的生长,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温带阔叶林带又称夏绿阔叶林带

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中部是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亚洲东部的夏绿林,包括我国东北和华北、日本群岛、朝鲜半岛、苏联的堪察加半岛和萨哈林岛等地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阔叶树种类成分较欧洲丰富,有蒙古栎、辽东栎以及槭属、椴属、桦属、杨属等组成的杂木林。欧洲西部的夏绿林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往往形成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如山毛榉林、栎林等。北美洲夏绿林分布在五大湖以南,直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这里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植被以美洲山毛榉和糖槭组成的山毛榉林为主。温带阔叶林的土壤主要为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动物种类比热带森林少,但个体数量较多,主要以有蹄类、鸟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动物为最活跃。

温带荒漠带

本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上,以及南美大陆南部的东侧。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类型。这里植被贫乏,只有非常稀疏的草本植物和个别灌木;土壤主要是荒漠土。

温带草原带

从东欧平原的南部到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这是一条东西走向很宽的温带草原带;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南部的温带草原,由于一系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呈东西向带状的分布形式。温带草原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类型,植被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土壤主要是黑钙土和栗钙土;啮齿类(如黄鼠、野兔)、有蹄类和一些食肉动物(如狼、狐等)是温带草原的主要动物。

高纬度针叶林带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约在北纬50 °~70°之间,如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呈宽阔的带状东西伸展。这里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 候,冬季十分寒冷,夏季温暖潮湿。形成了由云杉、银松、落叶松、冷杉、西伯利亚松等针叶树组成的针叶林带;发育着森林灰化土;动物界主要以松鼠、雪兔、狐、貂、麋、熊、猞猁等耐寒动物为多。

苔原带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圈内许多岛屿。这里气 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这些环境条件,不利 于树木生长,因而形成以苔藓和地衣占优势的、无林的苔原带;土壤属于冰沼土;动物界比较单一, 种数不多,特有驯鹿、旅鼠、北极狐等 ,夏季有大量鸟类在陡峭的海岸上栖息,形成“鸟市”。

冰原带

几乎占有南极大陆的全部、格陵兰岛的大部,以及极地的许多岛屿。这里全年由冰雪覆盖, 气候终年严寒,最暖月的平均温度仅在某些地区高于0℃。植物非常稀少,仅在高出于冰雪之上的岩崖上 ,才有某些藻类和地衣的生长。 冰原带的动物界也很贫乏,南极大陆没有陆生哺乳动物,仅在沿岸地区特有企鹅一类的海鸟;在北极诸岛上有时可 以看到白熊和白狐;在南、北半球 冰原带的海水中,有鲸和海豹等。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

THE END
0.干旱的类型及防御干旱按其发生时期,可分为春旱、夏旱和秋旱三种类型: 1.春旱主要是移动性冷高压常自西北经华北、东北东移人海。在其经过地区晴朗少云, 升温迅速而又多风,蒸发旺盛,故在华北和东北地区经常发生春旱,西北和长江上游也易形成春旱。这种冷高压活动,几乎每年春季都很强,因此,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一带,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jvzquC41yy}/q|lgq0io1ytuv1736>6
1.自然灾害的应急措施(精选5篇)1.1 干旱类型 (1)播种期干旱。淮北地区小麦一般在10月上中旬播种,如果这段时间发生干旱,一是影响播种,造成播期推迟;二是播后不及时补墒,就会造成出苗不齐,出现缺苗断垄的现象[1];三是小麦出苗后,若出现干旱,对小麦的根系生长产生明显影响,导致根系发育不良,使次生根少而短,严重影响冬前分蘖。 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6;33=50qyon
2.告急!昆明降水近5年来最少,这些地方气象特旱昆明市新浪财经干旱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干旱是指因水分的收与支或供与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持续的水分短缺现象。这种水分的短缺可以表现为降水量的不足、土壤水分的缺乏或江河湖泊水位偏低等。从类型上,干旱可以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 气象干旱指某时段内,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squq14284/99/295eql2ko{vqrjm:86989?3ujvsm
3.题目:按干旱的成因分类,有()、()和()三种类型。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单选题]FQX-25/100HH型绝缘子的绝缘片直径不大于()。D、100mm [多选题]FLASHROM俗称()。字库 版本 大码片 [单选题]患者女,64岁,乏力、腹胀、厌食2年,查体:肝病面容,巩膜轻度黄染,结膜苍白,胸前有数枚蜘蛛痣,jvzquC41yy}/7:gfmu4og}4xkg}0fBiyq64ivvq
4.在该类型天气系统控制下.我国通常出现的干旱现象是()A.华北地区在该类型天气系统控制下.我国通常出现的干旱现象是( ) A.华北地区的春旱B.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C.东北地区的春旱D.西北地区的夏季干早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mq1ujoukhnfaf915>:975g39?745:658Ah977lb:o;8f
5.干旱概念综述palmer1968几项研究已经讨论了这四种类型的干旱,但将地下水干旱作为一种未被纳入干旱分类的干旱类型来介绍将是有用和重要的。迄今为止,很少有人对地下水中干旱的发生和传播进行研究。下一节将更多地讨论地下水干旱,因为这可以被视为一种新型干旱。 4.2. 地下水干旱 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947;;348ftvkimg8igvcomu865:5>97>7
6.不同植被类型对厚层黄土剖面水分含量的影响[王志强, 刘宝元, 海春兴等. 晋西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2, 16(4): 53-58.] [17] Xu Xuexuan, Liu Jianghua, Gao Peng et al.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soil moisture of different vegetations in loess hilly region. Acta Bot. Boreal.-Occident. Sin., 20jvzquC41yy}/inti0eun0ls1EP522763:470zk722:68299
7.我国干旱农业气候研究简述干旱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根据1950—1979年气象和农情资料分析,建国以来,全国平均每年受旱面积为2.94亿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9.6%,受害成灾面积(减产30%以上)达1.01亿亩,占总耕地的6.7%。一、干旱类型根据干旱的发生季节,干旱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1.北方春旱;春旱影响北方冬小麦的生 jvzq<84yyy4rzto0pgz/ew4szmp0c{ykenk0ckxvtciu1:>:62;22:
8.基于MODIS的东北地区自然植被生产力对干旱的响应目前有许多证据表明, 陆地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旱胁迫时会表现出植物光合作用下降、呼吸代谢降低等适应性状[14-16], 但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 WUE)[11]、碳利用效率(Carbon Use Efficiency, CUE)[17]、土壤微生物活动[18-19]的表现却不尽相同, 而且区域间的植被类型和环境因素差异较大, 结论也jvzquC41yy}/gltnqiodc7hp1uzyd8hj1jznn8723;5238xvzd813A5552677>3jvo
9.边坡绿化灌溉养护有哪些要点?生态修复一般,除干旱类型或水分损失太大的岩石边坡外,一般间隔3~10天浇水1次。 浇水工具 浇水优先选择流速缓慢、持续时间长的浇水工具,大液滴的浇灌与漫灌不但浪费水源,造成地表径流;还造成边坡土壤基质板结、破坏边坡稳定;水分不能有效渗入到土壤基质深层;非期望的杂草生长,造成边坡植被的退化。jvzquC41yy}/v‚ko{0ipo8ftvkimg|4nj{nzf7mvon
10.国家公务员考试知识常识备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干旱气候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或因有山地阻挡,湿润的涵养气流难以到达,又兼这里地处亚热带,鼓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半干旱气候属于由干旱气候向其他气候的过度类型。这里的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 7.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终年处jvzquC41ln4iwjyw0eun1;5441732?4463:7:@3jvor
11.降水技术论文范文以色列是如何在干旱缺水的恶劣条件下实现了农业奇迹的呢? 一摸清国情家底,树立农业以治水为本的国策 以色列属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类型,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北部地区年降水量为700-800毫米,中部为400-600毫米,南部仅为25-40毫米。全国每年可资利用的水资源仅为20亿立方米为了解决中南部地区农业生产缺水的问题,以色列从19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83;54ivvq
12.适宜在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商品15.适宜在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B.水稻种植业C.大牧场放牧业D.种植园农业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mq1ujoukhnfaek76>=7366bcn>684:9fm9f54=32@
13.沙丘不是干旱地区的专属(海岸沙丘),千态万状的沙丘有哪些种类?不不同的沙丘类型及影响它风向的判断 在干旱地区,地表多是沙漠和戈壁,风大而频繁。风及其挟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天长日久,就会形成风蚀地貌,如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当风速减弱,或遇到地面灌丛、岩块、地形的阻挡,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从中看出,沙丘是一种风积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 那是不是只有在干旱地区才有沙丘呢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877;28?9ax8l449k5227:29|plq4ivvq
14.家乡土壤类型及分布(山西).pptx家乡的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汇报人: 山西土壤类型 各土壤类型分布及特点 山西主要土壤类型 栗褐土 褐土 盐碱土 各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贰 1、分布:内长城、恒山以北,洪涛山以东的雁北地区,以大同盆地为中心,是山西省北部干草原地区的地带性土壤。 2、栗钙土的形成条件 气候条件:温带半干旱大陆性类型。年均温3.3-5.5度,年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1682B4733826=5352625970u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