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旱涝急转”有哪些危害科普来了,新疆沙漠下雪灾害降雨

“旱涝急转”指在前期无降水或降水偏少,且已出现旱情的情况下,紧接着在短期内发生高强度降水并形成洪涝的气象水文事件。它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现象之一。

为什么要重视旱涝急转引发地质灾害?

☞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王运生表示,“旱涝急转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高,主要原因是斜坡土体发生了变化,干裂的土体更容易被降雨启动,那么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就更容易发生。”

“干旱使土体水量的蒸发,使土体收缩、开裂。如果遇上强降雨或者久雨,就会有大量的降水快速渗入地下,如果降雨发生在斜坡地带,土体比较厚,触发地质灾害概率就大。”在地质环境比较脆弱的地方,也容易因旱涝急转诱发地质灾害。

“旱涝急转”容易引发哪些次生灾害?

为什么干旱后再遇强降雨,致灾风险增大?

☞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符娇兰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形成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同时小流域的河水水位有可能会突增,令人猝不及防。

旱涝急转急就要看前期干旱主要发生在什么地方,如果干旱区域降水正好又比较强,然后发生在山区,那这种风险会更高一点。

☞ 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三级调研员谭巍表示,长期的干旱会带来很多影响,尤其是影响流域内的植被、调蓄、雨水下渗,这些产流汇流的条件。而且从气象统计规律上看,极端气候条件会引起极端气象变化,长期干旱之后发生降雨,降雨强度往往较大。

也就是说,在同样的降雨总量条件下,带来的变化会更为剧烈,表现出来就是洪水来得更快更猛,造成的灾害也会更大。

☞ 此外专家提醒,长期干旱会给人带来渴求降雨盼水的心理预期,让人对暴雨洪水产生麻痹思想,特别是忽视山洪暴发带来的危险,需要特别引起重视和克服。

主要影响:

比如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等,这些我们并不陌生,其实它们就是旱涝急转可能带来最常见的后果。

持续高温干旱,土壤失水疏松或结块硬化,大气能量积存大,稍有扰动极易出现强对流天气和集中短时强降雨,极易突发山洪并诱发多种致灾因子叠加的极端灾害。

由于自然状态转换急剧,时间短、降雨强度大,容易引发山洪暴发、河水陡涨、河水入侵等现象,旱涝急转给水旱灾害防御带来了极大挑战,需提早防范。

“南旱北涝”现象,

是否会成为未来新常态?

我们应如何应对?

☞ 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主任王国复表示,所谓“南旱北涝”,其实指的是一种非传统的气象特征,但具体到不同年份、季节和区域上,它又是不太准确的。

例如,今年以来我国存在南北两条雨带,中部的江淮流域、河南、河北南部等地则高温干旱严重。而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19场区域性暴雨,其中18场在南方。我们在谈论极端灾害趋强趋重,频次高的同时,更要关注区域差异性。

另外,今年高温也出现了与往年不同的特征,不仅整体上强度很强、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而且多地夜晚温度也达到33℃及以上,这是相对少见的。

因此,针对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新的非传统气象特征和不断加剧的灾害风险,各地有关部门要切实建立新的防灾减灾思维,真正具备气象灾害风险的识别意识,不断更新、发展风险评估模型,去适应新变化。

比如旱涝急转风险识别就有一定难度,因为发展太快。这种形势下,各地政府一定要“打好提前量”,做好预案并及时动态调整,快速应急响应。

新疆沙漠下雪

2月1日,随着青藏高原以南的南支槽现身,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湿水汽大量进入我国中东部,大范围的清晰阴云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拉开了2月上旬大范围雨雪天气的序幕。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新疆沙漠一夜变白

实际上,在刚刚过去的12月和1月里,雪花已经在我国南北方多地飘落,甚至飘进了一些不太常见的地方——在我国新疆,被山脉包围并且常年处于炎热干燥状态的塔里木盆地,有着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大沙漠里,冬季通常很少或没有雪。但在 2023年1月中旬,这里罕见的也下了不少雪。

在1月中旬的一场强烈寒潮后,在阴云散去之后,卫星拍摄了该地区放晴后白雪覆盖的景观,并且通过假彩色图像使得积雪呈现蓝青色,而云呈现为白色。由卫星图像上可见,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出现了明显的积雪。

沙漠下雪不多见

在历史观测数据中,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降雪确实是比较罕见的,但历史上也并非完全没有出现过,在21世纪,除了2023年,2021、2013和2008年塔克拉玛干沙漠也同样观测到较大范围的明显降雪。

像是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内流河克里雅河,该河全长192千米,自南向北探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卫星拍摄的该河流附近的特写卫星图像显示,被冰雪覆盖的沙丘,呈现出如同鱼鳞一般的规则形状,看上去十分特别。

或代表气候趋势

1961年至 2019年期间,塔里木盆地有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多的趋势。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暴雨明显多于西部,特大暴雨强度的降雨集中在天山南坡。大雪主要出现在塔里木盆地北部,而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塔里木盆地西部。

也有研究者指出,中国新疆地区是全球变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疆气温和降水量增加,呈现温湿化趋势。但在1997年后,干旱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也显著增加。21世纪初以来,新疆极端气温和高温日数明显增多,高温开始日期提前,高温结束日期推迟。此外,极端降水的强度和频率显著增加。因此,新疆的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对区域生态和水资源产生了影响,研究者担心,这会加剧该地区水循环系统和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这样来看的话,虽然有降水增多态势,但这未必也是好事。

THE END
0.中国西北地区干旱性的危害西北干旱区大多数平原湖泊属内陆流域终端渚水而成的封闭式湖泊,流域水文情势的变化必然导致湖泊水环境发生变,随入湖淡水减少,蒸发浓缩作用加强,对趋于干涸的湖泊,其水体矿化度可高达 100~300g/l 以上,湖水干涸后在地表形成较厚的坚硬盐壳。 3.水质恶化 jvzquC41yy}/q|lgq0io1ytuv1?85Ag
1.干旱对农作物有什么危害?三、旱灾的危害有哪些? 1.旱灾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十分严重,首先会导致农作物受灾,特别是在江南、江淮和江汉地区,由于晴热少雨,早稻遭受高温逼熟危害,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2.旱灾也会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气候暖干化现象加剧,进一步加剧土地的干旱程度,影响土壤质量和生态平衡。 jvzquC41yy}/insi|juoikfpi0ipo8ftvkimg6764:968660jvsm
2.关于干旱的那些事干旱是指因水分收支或供求不平衡而形成的持续水分短缺现象。 从科学的角度看,干旱和干旱灾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干旱灾害是指在较长的时期内,因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使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受到较大危害的现象。干旱灾害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和湿润、半湿润气候jvzq<84yyy4rztu0pgz0hƒo|1mvcf87247661}7247663=d928=9;:3jvor
3.2007年全国农业干旱分布广危害重天气预报新闻中心2007年全国农业干旱分布广 危害重 2006年秋季至2007年夏季,全国大部分的省(市、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旱情发生,农业干旱分布范围较广、程度较重,受旱面积和成灾面积均明显大于近几年同期;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西、甘肃等省的旱情重。主要灾害过程为:南方大部分地区的秋旱,西北地区东部的春旱连夏初旱,内蒙古中jvzq<84ygczig{3pgyy/ursc0eun0ls1pg}t1;52916:4B447::30qyonAjpojnp?ykbvqjt0pkxu7xkpc4dqv3ep(|u?=+htqs>yju
4.国际最新研究:今后几十年干旱对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或超预期中新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气候变化研究论文称,到21世纪末,平均最长干旱期可能比气候模型此前的预测要长10天。这表明,今后几十年干旱对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可能大于预期。 该论文介绍,气候模型预测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极端干旱气候会加剧,但由于存在不确定性,人们难jvzquC41pg}t0lhvx0ipo8724651;86;1CXUK~M9jEOXEbIg2u^[nvz6M4:1;:>0ujznn
5.干旱害水稻的不同生态型对干旱的忍耐能力差异显著。种植在深水的浮水稻生态型和深水稻生态型很不抗旱;浅水稻抗早能力比上述两种稍强;陆稻生态型的抗旱力最强,因此在缺乏灌溉条件的地方,栽种水稻常有干旱危害,改种陆稻,受旱将大为减轻。 2、干旱害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危害 jvzquC41yy}/im6430io1}v1p{wy1w~szey0496612:05B5520yivvq
6.高温与干旱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温度和水分是影响水稻生长和发育最重要的生态因子。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增加,高温和干旱已成为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逆境。研究水稻高温与干旱危害的机理与对策对稳定和促进粮食生产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高温、干旱及高温干旱双重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 [jvzquC41ycv/ewpk0pku1uzpygt.396633;4;93pj0nuou
7.干旱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干旱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关于这个问题佰佰安全网做了详细调查,总结如下,请各位认真阅读。 干旱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小编分析如下: 干旱促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主要表现在候暖干化造成湖泊、河流水位下降,部分干涸和断流,干旱导致草场植被退化。干旱气候造成水资源短缺,受到水资源的制约,农业不能大范围的发jvzquC41o0hccz|0eqs0e|4;;7810qyo
8.气象灾害范文(1 )根据当地情况建造水库、水坝、池塘和储水罐,在雨季储存水,在旱季灌溉;(2 )修建防渗引水渠,用砂石水泥浇灌、铺设田间灌溉渠,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3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秋季深翻,增加耕层蓄水量,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4 )注意农田附近防护林建设,改善农田小气候,减少蒸发,减少干旱危害;(5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增加有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74544ivvq
9.夏季中药材管理要点介绍中药种贮欲减轻夏秋季高温干旱对药用植物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抵御高温干旱危害药用植物的田管措施,现将残地药农总结经验介绍如下,供药农朋友参考。 春播根用药材旱季的管理 8月份,以根入药的黄芩、桔梗、丹参、板蓝根、柴胡等春播根用药材,已进入根的旺长期,同时又是多数品种现蕾、开花的盛期,此时植株体内需要大量的水分jvzquC41yy}/|q{y0ipo8{eu5{{ƒ137;25:;6KJLF7;H47;8KIN90jvsm
10.干旱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干旱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干旱是指淡水资源缺乏,难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除了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饮水短缺等经济损失,干旱还在多方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jvzquC41yy}/mnuwejooc7hp1cxuklqg1cxuklqgkplpAkzukpktuhy{rgC229+ctaoe?<<9;8;
11.中国水利网站>专题关注>新闻专题>2017全力以赴防汛抗旱此外,当干旱发生时,还应采取一些应急措施。例如启用应急备用水源或者应急打井、挖泉;设置临时抽水泵站,开挖输水渠道或者临时在江河沟渠内截水;使用再生水、微咸水、海水等非常规水源,组织实施人工增雨等。 还应改善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开展退耕还林、还草与还湖工作,以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减轻干旱危害。 jvzq<84yyy4djrscyczft7hqo0io1ƒyi|1~x|}4423=gztm191813@5:1v813@5:26e5:A=750nuou
12.抗旱情况报告(精选12篇)干旱的间接危害是引发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气象条件影响作物的分布、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形成,而水分条件是决定农业发展类型的主要条件。干旱由于其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后延影响大,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干旱是我国主要畜牧气象灾害,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畜产品和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8:96/j}rn
13.云南旱灾(精选5篇)对于西南地区而言,旱灾是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但旱灾给农业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却一次比一次严重,这说明了西南地区人们的防范意识相当淡薄。当地的人们在灌溉方式上严重落后,灌溉方式单一,水资源严重浪费且利用率低,这就导致干旱来临时反而加重了旱灾的危害。所以缺乏防范意识也是导致旱灾发生的又一大原因。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65::>5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