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发展中,每一次的社会变革都会使得人类数量的增加,比如从石器文明来到农耕文明,学会了种田的人类有了相对较稳定的收成和食物,不用像之前一样需要天天外出捕猎,往往要面临捕捉不到猎物,甚至是因猎物伤害甚至是死亡的困境。
而到了封建社会,更加稳定的社会结构使得人口剧增,更别提来到近现代后,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革命使得人们的生存条件得到了满足,人口更是翻了几倍,到2021年为止已经达到了76亿左右的人口数量。
在过去,我们常常认为人口越多越好,因为这就意味着有足够的劳动力和人手,但是事实上,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经济根本不发达的国家,过度增长的人口无疑成为了压力,影响了国家的发展,甚至将面临粮食、淡水等资源缺乏的问题。
淡水资源
我们都知道,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人类来说,不吃饭可以存活几个星期,但是不喝水却只能维持不少一周的时间,就将可能因脱水而亡。
早在上个世纪初期,针对地球的资源情况,国际上就有人提出了21世纪将是各个国家争夺水资源的世纪,根据数据显示,在上个世纪初期以来,全球的淡水资源的消耗量就已经增加了6到7倍左右,远远高于世界人口的数量增长速度,是后者的两倍。
或许有人想问,地球上有71%的表面积都被水笼罩,从外看去地球就相当于是一颗水球,为什么还会缺水呢?
事实上,地球上的水资源虽然很多,总体积大概有13.8亿立方公里,但是其中有97.5%左右都是含有盐分的咸水,无法被人类直接使用,而剩下的2.5%为淡水资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淡水资源里面有87%都分布在冰川之上,人类根本无法触碰。
也就是说,人类所能使用的水资源不过是全球水资源的0.26%,这些水要给全世界76亿的人口分,可大部分的淡水资源分布并不均衡,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处于严重缺水的困境。
与此同时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每年地球的地下水都会下降1厘米左右的高度,如果不对上述的情况进行改善和补救,那么等到2050年,世界上可能会有50亿的人口面临缺水的问题。
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人口与水资源比例超过80%,就会被认为是极度缺水,在40%至80%之间,则认为是高度缺水,在世界上,已经有26亿左右的人口处在高度缺水的国家,而极度缺水的人数量甚至达到了17亿。
我国的淡水资源其实并不算少,在世界上能够排到第6名的位置,但是我国人口实在是太多了,人均占有的水资源非常低,只在世界排名109位,因此被认定是世界上13个淡水资源源最缺乏的国家之一。
既然淡水问题已经严重到了这种地步,那么如果将地球上的海水全部都转化为淡水,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如果地球海水变成淡水
世界上的全部水资源加起来大概是13.8亿立方米,海水大概有13.7亿立方米,如果将海水都变成淡水,那么我们将会拥有非常充足的水资源。
如果以人均每日用水200升来计算,那么全世界76亿的人口,不加河流、冰川、地下水等淡水资源,只计算海水变成的淡水,那么将可以一直用到250万年。
如果用我国2018年加上工业用水的综合总用水量,获得的人均432立方米来计算,那么全球76亿人的前提下也可以用40万年。
这看起来对于人类而言似乎是天大的好事情,人类将不会因为水资源而发生争斗,甚至是出现战争,人类将有足够的水源维持生存。
然而事实上,或许没等人类为此高兴多久,就会发现海水全都变成淡水其实是一场灾难。
海水发生变化以后,首当其冲的就是海水里的海洋生物了,我们都知道如果买回来了一条海水鱼,一定要把它放在盐水里,若是放在淡水中,没过多久它就会是一条死鱼。
这是因为千百万年以来,海洋生物为了生存不断演化,已经逐渐习惯了海水的高盐度。海水鱼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排出喝进肚子里的盐分,生出了处理盐分的器官或者组织,拥有了很强的排盐能力,而这种吸入和排出盐分已经形成了平衡,也就是“渗透平衡”。
“渗透平衡”指的是生物体内的半透膜,它可以隔开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但半透膜的两边进出的水量相同,这样就能够达到平衡的效果。
如果忽然一下子海洋变成了淡水,这些海水鱼就会面临吸入的淡水含盐量非常稀少,但是原本的排盐系统仍然处在工作的状态,不断向外排出盐分的问题。
海水鱼为了保持自己的渗透平衡,就将不断地吸入淡水,可是吸入再多也无济于补,最终会变得膨胀起来,直到因为细胞爆裂而死。
也就是说,大量的海洋动物将会死亡,这些尸体被分解后形成的有机碳也会来到大气层,加速全球变暖,而许多依赖捕鱼为生或者以渔业为经济的国家和地区都将迎来毁灭性的打击。
我们都知道氧气是动物生存的必需之物,但是其实地球上90%的氧气都是来自于藻类植物,藻类的分类有许多,但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够生长在陆地上面。
剩下的一些属于是淡水环境下的淡水藻,一些是生活在海洋之中的海藻,其中海藻因为海洋的面积广大,是数量最大的藻类,并且绝大多数的海藻只能生存在海洋当中,一旦来到淡水环境,必然会死亡。
缺少了这些茂密繁多的海藻,大气层的氧气浓度将会直线下降,直接减少一半以上,它们的残骸也会在腐烂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甲醛和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更加严重。
同时,一些淡水植物开始大肆生长,比如绿藻、水葫芦等,它们将会覆盖海洋海面,我们也不能再看见美丽的蓝色星球,而是一片绿茵茵的地球表面。
我们都知道,湖面或者河流上如果出现水葫芦,如果不及时清理,它将会破坏水域的生态系统,还会吸附有毒物质,为一些病菌、蚊蝇等提供繁殖的基地,还会堵塞水流,使水体无法自然游动,并且还会遮挡阳光,消耗水体的溶解氧,对水中的生物造成极大的影响。
可想而知,当这些淡水植物一旦遮盖住海面,我们的海洋环境将会更加恶劣,剩下的海洋生物或许将就此灭绝大半。
除了这些海洋当中的生物以外,地球的海洋环境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没有了海洋生物,海水的净化能力也几乎消失,人类排放进入海洋里的污染物等都很难被分解净化,细菌也将会肆无忌惮地繁衍壮大,从而使得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甚至可能根本无法被人类使用。
一般而言,洋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是由盛行风引起的风海流,第二个是一方减少,另一方临近的前去补充的补偿流,第三个就是密度流,也就是因为海水的盐度有所区别,加上温度的影响,从而形成的海水流动。
虽然密度流在地球上的分布并不多,但是也会因为淡水密度减小,而使得洋流受到影响。再加上盐水的凝固点比较低,海水因此很难凝结成冰,而失去了盐分,成为了淡水的海洋表面就会在冬天里冻结,更是会导致洋流的减少甚至是消失。也因此,地球的极端天气也将频频发生,气候的变化也会更加明显和强烈。
而原本海水中的盐分可以让水分很难被蒸发,缺少了盐分以后,淡水将会更加容易成为水蒸气来到大气层,导致比如狂风暴雨之类的天气多有出现。
这或许将会成为全球都将随时面临的恶劣天气,大量的降水也将造成洪涝灾害,给人类带来非常大的危险。
这样看来,地球上的海水成为淡水反而并不能给人类带给好处。
看似我们拥有了非常充足的淡水资源,但是这个变化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也将会导致世界也发生改变,从而造成海洋生物死伤殆尽,海洋环境更加恶劣,不仅人类社会也会出现更多的灾害,本来的淡水资源也会变成无法直接使用的污水。
结论
地球的演化到了21世纪,经过了几十亿年的漫长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规律和平衡。与其想着将所有海水变成淡水来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梦想,不如好好保护我们现有的淡水资源,研发出转化部分海水和污水的技术,能够挽救人类自身的,只有人类自己。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国家都在研发更加成熟的海水转化成为淡水技术,或许等到未来,我们真的可以不用再担忧淡水危机。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