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探求玉米(Zea mays)光合作用和生长对重复干旱的响应机制, 采用盆栽试验, 分别测定了不同程度土壤干旱处理3周时、随后复水1周时以及再次不同程度干旱处理3周时玉米幼苗光合参数和生长的变化。第一次土壤干旱处理后, 重度干旱处理显著降低玉米株高、单株总叶面积、地上部分及根系生物量以及叶片的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净光合速率(Pn)和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 但显著提高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 中度干旱处理同样显著降低玉米株高、叶面积和地上部分生物量, 但对根系生物量无影响, 因而根冠比增大, 对上述光合参数的负效应也不具有显著性。复水可使前期经受中度和重度干旱处理的玉米植株的光合能力和生长速率恢复到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植株的水平, 但株高和叶面积没有恢复到对照水平。当玉米再次经受水分亏缺处理时, 与只遭受第二次中度或重度干旱处理的植株相比, 经历过前期中度干旱处理的植株的株高、生物量和光合参数没有显著变化, 但叶面积显著下降; 经历过前期重度干旱处理植株的Tr、Gs、Ci、Pn、Amax和表观量子效率显著升高, 而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 第一次重度干旱处理显著降低玉米叶片的光合能力和生长, 复水可使光合能力和生长速率恢复到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植株的水平, 但不能消除前期干旱对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前期中度干旱可以刺激玉米根系的生长和显著提高根冠比, 有利于提高对二次干旱的抵抗能力, 并使总的生物量保持在对照水平, 而前期重度干旱处理虽然在光合作用上能提高植株对二次干旱的抵御能力, 但不能弥补前期干旱处理对生长的不利影响。因此, 在生产实践中, 如果进行抗旱锻炼, 应限制在中度干旱水平, 避免重度干旱。
为了探求玉米(Zea mays)光合作用和生长对重复干旱的响应机制, 采用盆栽试验, 分别测定了不同程度土壤干旱处理3周时、随后复水1周时以及再次不同程度干旱处理3周时玉米幼苗光合参数和生长的变化。第一次土壤干旱处理后, 重度干旱处理显著降低玉米株高、单株总叶面积、地上部分及根系生物量以及叶片的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净光合速率(Pn)和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 但显著提高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 中度干旱处理同样显著降低玉米株高、叶面积和地上部分生物量, 但对根系生物量无影响, 因而根冠比增大, 对上述光合参数的负效应也不具有显著性。复水可使前期经受中度和重度干旱处理的玉米植株的光合能力和生长速率恢复到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植株的水平, 但株高和叶面积没有恢复到对照水平。当玉米再次经受水分亏缺处理时, 与只遭受第二次中度或重度干旱处理的植株相比, 经历过前期中度干旱处理的植株的株高、生物量和光合参数没有显著变化, 但叶面积显著下降; 经历过前期重度干旱处理植株的Tr、Gs、Ci、Pn、Amax和表观量子效率显著升高, 而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 第一次重度干旱处理显著降低玉米叶片的光合能力和生长, 复水可使光合能力和生长速率恢复到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植株的水平, 但不能消除前期干旱对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前期中度干旱可以刺激玉米根系的生长和显著提高根冠比, 有利于提高对二次干旱的抵抗能力, 并使总的生物量保持在对照水平, 而前期重度干旱处理虽然在光合作用上能提高植株对二次干旱的抵御能力, 但不能弥补前期干旱处理对生长的不利影响。因此, 在生产实践中, 如果进行抗旱锻炼, 应限制在中度干旱水平, 避免重度干旱。
表1 试验处理
Table 1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图1 第一次水分处理对玉米叶片蒸腾速率(Tr)(A)、气孔导度(Gs)(B)、胞间CO2浓度(Ci)(C)和净光合速率(Pn)(D)日变化的影响(平均值±标准偏差)。
Fig. 1 Effects of first water treatments on diurnal variations of transpiration rate (Tr) (A),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B),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Ci) (C), an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D) of maize leaves (mean ± SD).
图2 复水一周对玉米叶片蒸腾速率(Tr)(A)、气孔导度(Gs)(B)、胞间CO2浓度(Ci)(C)和净光合速率(Pn)(D)日变化的影响(平均值±标准偏差)。
Fig. 2 Effects of rewatering on diurnal variations of transpiration rate (Tr) (A),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B),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Ci) (C), an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D) of maize leaves (mean ± SD).
图3 第二次水分处理对玉米叶片蒸腾速率(Tr)(A, B)、气孔导度(Gs)(C, D)、胞间CO2浓度(Ci)(E, F)和净光合速率(Pn)(G, H)日变化的影响(平均值±标准偏差)。
Fig. 3 Effects of the second water treatments on diurnal variations of transpiration rate (Tr) (A, B),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C, D),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Ci) (E, F), an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G, H) of maize leaves (mean ± SD).
图4 干旱-复水-再干旱处理对玉米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Fig. 4 Effects of drought-rewatering-drought treatments on response curves of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to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in maize leaves.
表2 干旱-复水-再干旱处理对玉米叶片光响应特征参数的影响(平均值±标准偏差)
Table 2 Effects of drought-rewatering-drought treatments on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response curves of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to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in maize leaves (mean ± SD)
图5 干旱-复水-再干旱处理对玉米株高和株高生长速率的影响。
Fig. 5 Effects of drought-rewatering-drought treatments on plant height and plant height growth rate of maize.
图6 干旱-复水-再干旱处理对玉米叶面积和叶面积生长速率的影响(平均值±标准偏差)。
Fig. 6 Effects of drought-rewatering-drought on leaf area and leaf area growth rate of maize (mean ± SD).
表3 干旱-复水-再干旱处理对玉米生物量和根冠比(R/S)的影响
Table 3 Effects of drought-rewatering-drought treatments on biomass and the biomass ratio of roots to shoots (R/S) of ma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