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SME SME科技故事
每次大地震发生后,总有一批“民间高人”跳出来宣称自己已经预报了地震,他们会楚楚可怜地辩解自己因受到了压制而无法告知民众。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大多有事后诸葛亮之嫌,但总会有不少人会信以为真。
喧嚣的网络更不会放过炒作的良机,甚至将它们作为批判当局的武器。往往在疑似“马后炮”的说法中,必定会提及这场世界上唯一一次预报成功的大地震。
除了正确预测地震以外,它还是组织了民众撤离,大大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唯一案例。然而,在对详细的预报过程还原之后,才发现它的“成功”预报更像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
从学术角度来说,它的经验几乎是不可能复制的,但它却一再地被“地震预测者”加以利用。
伴随着从远处而来的震耳欲聋的隆鸣声,房屋开始猛烈晃动。高山不断有碎石翻滚而下,地面逐渐破裂,水管爆裂,矗立的房子就接连坍塌,只留下零星的木质结构。
得以幸存的当地居民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园被毁于一旦,他们一边无奈地流眼泪,一边为自己的险象环生感到欣慰。
而当地的地震办也总是接到群众反映,发现了许多不同寻常的现象,像看到蛤蟆出街、牛羊突然跳圈逃跑、冬眠的蛇爬出地面以及井水变味等等。
该通知称,海城的震级正在不断加大,很可能后面有较大地震。请各位做好预防工作。
虽说当时正值寒冷的冬天,但大多数人还是赶忙撤离房屋,逃到空地或山上等待大震。当他们还在冰天雪地中狐疑等待时,一场震级达7.3的大地震降临了。
得益于提前预测,它实际造成的死亡人数约2041人,大大降低了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之后,震后的抗震救灾工作立即展开了,当地的居民很快重建家园等。
我国也掀起了从未有过的群测群防和宣传普及地震知识的高潮,并逐步建立起各级相应的机构。如今我们国家的防震减灾的各级地方地震部门,大多从那时发展起来的,全国各地的观测局都纷纷效仿海城经验来进行地震预测。
可由于当时大多数档案和文件都处于保密阶段,因此一直都没有答案。 直到2006年,国内外数位研究者广泛采集资料,走访当事人后逐渐还原了历史的真相。
虽说那时地震局的人才良莠不齐,但他们根据之前的地震经验也捣鼓出了一套的预报方法。
他们建立的地震预报系统,其具体运作分为长期预报(2年以上)、中期预报(1-2年)、短期预报(数月内)和临震预报(数小时-数天)四个阶段。其中,短期预报与临震预报,对引导人们躲避地震才有真正意义。
其中,这次中期预报就包括了辽宁海城地区。后来现实是只有辽宁海城发生了破坏性地震,其余地方并无地震发生。
在那之后,辽宁地震局也接连发布了丹东、盘锦-营口-熊岳、大连三个短期地震预报。但实际上一个都没有发生,都被证实是误报。之前发生的辽阳-本溪地震,事后也被证明是水库注水引发的,属于人为地震。
直到2月3日傍晚,该地区小震活动骤然增多,才引起省地震局的高度警觉。傍晚至午夜,地震台的值班记录里记下了33个小震;到2月4日清晨8时,已监测到200多个地震,其中最大者达到ML5.1级。
甚至于个别居民的屋顶和烟囱已经倒塌。因此,不少居民还没有收到官方通知时,就已经自行疏散了。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大概:地震局所做的短期预报,抑或是临震预报,基本上是错误的,对这海城成功预测没啥关系。相应地,反倒是政府人员应会错意下达的指令恰好成功实现了海城地震的“临震预报”。
当时震中一带城乡多数居民所住的房子,都是木砖(石)混用。它是用木头构建房屋的立体架构,砖(石)墙则砌在木柱之间,没有承重功能。当地震发生时它们往往只倒砖石墙,木架构并没有改变。所以这样地震发生时留下帮助幸存者逃生。
但历史的真相是官方对海城地震的预报算得上是阴差阳错的结果。这也是为何海城经验再也没起过作用的缘由了。
没错,自然界中不少动物确实存在着比人类敏感得多的感觉系统。尤其那些靠穴居而生的动物更是对震动异常灵敏。
可一般在大地震来临之前,也会可能不同程度的前震。像海城地震这次连人都能感觉得到,那震前动物产生一些异常行为其实并不新奇。
虽然地震的前震可能惊扰了那些对震动敏感的动物。但诸如天气变化、饥饿,甚至附近开过的一辆卡车,都能引起动物相似的反应。
也就是说,动物们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行为异常,而不只是因为地震。那么,我们又怎能根据它们的某一次异常来预报地震呢?
不光如此,许多研究还指出,不少大震在震前几乎是毫无前兆异象的。地处美国加州的帕克菲尔德因处在断裂带之上,被认为很有可能发生地震。从1857开始,差不多每隔22年就会发生一次里氏6级的地震,震中、震波的记录也都惊人的相似。
于是,科学家花了数年将无数监测仪器,埋在那里的各个角落进行检测。他们以为就好比在掰断木棍之前总会出现“咔咔”的响声,在地震发生前应该有一些征兆。
然而,等到2004年这里发生地震时,所有仪器没有监测到任何征兆,地震突然就发生了。
在这致命的破坏性和不确定性面前,人们对地震的恐惧异化为高度的警觉与敏感。此时,所以一些事实上与地震可能没有太多联系的现象,也会聚焦在大众的视线中。
另外,这些说法基本上都有很大的“事后诸葛亮”嫌疑。正如震级发明人里克特所说,“地震预测为业余人士、狂人和欺世盗名的骗子提供了一个狩猎乐土。”
而往往我们这些外行人士容易成为被狩猎的对象。目前来说,世界各地的地震科学家,是提供不了短期临震预报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除了结果以外,海城地震也并不是一次成功的预报。尤其它在短期或者说临震预报方面,能够给我们留下的科学借鉴几乎为零。反倒是它对于如何普及抗震防灾教育以及建筑抗震等上给我们很大启发。
目前来说,除了搞学术研究之外,大多数地震方面的专家也正是将目光转入建筑预警上。他们对于断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避开在地震多发地区搞大型的建筑。这样一来,大幅降低损失和伤亡。
另一方面,兴建抗震等级高的建筑是所有国家非常重视的措施。尤其是地震后的重建,抗震等级是重要的指标。少点豆腐渣工程可能是最好的防范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地震工作者并不是将赌注全压在地震预测上,而是做好这些预防工作,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 Predicting the 1975 Haicheng Earthquake》,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 of America, Vol. 96, No. 3, pp. 757–795, June 2006, doi: 10.1785/0120050191;
高继宗.海城大地震的预测、预报、预防——纪念海城7.3级地震40周年[J].城市与减灾,2015(02):6-8.
释唐山、海城、松潘、丽江等大地震的经验教训[J].地震,2008(01):19-32.
BBC纪录片:《为什么我们不能预报地震》
腾讯专题报道:海城地震世界首次成功预报真相;不要期待地震可以被预报
原标题:《我们曾经以为找到了预测地震的真谛,结果却收获了巨大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