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世界上没有地震云,地震云是个伪科学概念。
虽然所谓的地震云屡屡出现,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地震云专家提出过明确的定义。他们把一切“看起来怪异”的云都怀疑为地震云,而“怪异”是一个主观词,是否怪异很难凭借一定的标准去判断。有人把地震云称为“地震云假说”甚至“地震云理论”,但世界上有什么假说和理论是连最基础的客观定义都没有呢?
事实上,所有被指为地震云的云,在云的科学分类中都有对应种属,多集中于高积云或层积云,因为它们比较容易形成波状、絮状、透光、放射状等“看起来怪异”的样子。
地震云的信徒还有一套很能迷惑人的逻辑,叫做“举例子”。就像上文那样:某个地震前哪里出现过地震云,说上三五个例子,一般人就被唬住了,就算不全信,也没法全不信了。
事实上他们的预言一定是“每次命中”的,因为地震云的命中标准宽松到不可思议的程度。某地出现地震云,接下来短则几天、长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地震了都算作命中。这样的规则出现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都是赤裸裸的“霸王条款”。此外,人们总以为地震很罕见,能命中是很神奇的。但事实上,即使不计算那些小地震,只考虑5级及其以上的地震,全球每天平均发生4次。
地震云专家们还提出了一些理论依据,试图从物理、大气科学、地质学的角度来证明地震云的“科学性”。尽管这些理论依据花样繁多,不过总体思路都是地震前大地积蓄很多能量,这些能量会以“波动”“振荡”“高能水汽”等形式从地下冒出来,辐射到天空,影响云的形状,出现地震云,过几天就地震了。
这些理论早被地质界和气象界多次反驳。在地球上,从地表到高空已经密布着监测仪器来监测能量、波动、振荡、水汽等,若其来到地表或天空,不可能所有的仪器都无动于衷,直到它们对云产生影响还没被发现。
不可否认,地震云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的心理需求,因为人类在地震这样的天灾面前显得渺小无力,希望能用一种简单直接的方法(例如看云)来预先判断地震的出现。这种希望太过强烈,以至于专业人士无论怎么科普,地震云在民间总会有市场。
另外,有心理学家用“心理聚焦效应”来解释:当人们遭遇诸如地震这样的重大事件后,往往会反复回忆起事件发生前经历的所有细节,并倾向于认为这是“罕见和异常”的。其实这些“罕见和异常”经常发生,只不过平时人们都不会去特意观察和记忆罢了。波状层积云、透光高积云、絮状高积云……这些其实都是很普通和常见的云,每天都在世界各地出现。但当它碰巧出现在某次地震之前,则会被人不自觉地赋予特殊的“天兆”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