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川观新闻客户端(苹果、安卓)
下载川观新闻客户端(鸿蒙)
建议使用浏览器扫码下载
扫码查看
川观新闻| 记者李婷
全文播报
文化
进入频道
《在一起》视频截图
川观新闻记者 李婷
“在一起就有温暖,在一起把爱传递,在一起就是力量,在一起见证生命奇迹,不离不弃永不分离,永不分离……”一首名为《在一起》的歌曲在“9·5”泸定地震发生后不到24小时便上线,被央视、学习强国、新华社、共青团中央、抖音等争相转发,感动了千万网友。
由于这首歌的歌词朴实真挚,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强烈共鸣,也为泸定抗震救灾注入了一股温暖的文艺力量,目前歌曲在互联网上总播放量破千万。不少网友听后点赞:“致敬救援者,我们要在一起见证生命奇迹!”而这背后鲜为人知的是,两位主创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亲历者。
《在一起》视频截图
汶川地震亲历者合作 致敬川人“不服输”
芦山地震时,贾永在采访
9月5日四川泸定地震发生后,身在北京的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原社长、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贾永,一颗心马上悬了起来。这些年来,贾永和四川的感情很深,2008年汶川地震时,贾永工作出差恰好就在四川。作为资深媒体人,他第一时间前往了汶川地震救援现场,是地震亲历者之一。后来芦山地震,他也加入了救援队伍中。再后来,他为了完成一系列纪念红军长征的重要报道,也深入川西地区采访:“我走过那里的山路,还去过充满红色基因的泸定。”
一时间,贾永被深深感动,他亲历过的故事和情绪一起涌上心头。他想起历史上红军长征中的飞夺泸定桥,以及四川人经历的数次地震。今年,他还听说四川高温、干旱、限电、疫情。但这些年来,四川这片土地的宽容坚韧,四川人面对困难的乐观、不服输的性格,面临危险也要“雄起”的那股劲儿,从未改变。
网友在歌曲的感召下,为四川加油
而此时,他的合作伙伴伏子光,也向他发来创作邀请,两人在电话里一拍即合,贾永说:“其实在那时,我心里就已经打好了腹稿,可能是新闻人的创作习惯,在这样的情绪下,我半个小时快速地创作好歌词。”
另一位作词者伏子光,是广元剑阁人,如今是北京八千里路(北京)文化传媒公司创办人,创作过一系列的主旋律歌曲和电影。2008年,伏子光的家乡广元市剑阁县和离家乡不远的广元市青川县,受汶川地震的影响受损严重,他非常清楚人在地震来临的那一刻,内心渴望和家人取得联系,渴望获得救助。于是他与贾永决定,把这部作品定名为“在一起”。
网友纷纷把歌曲《在一起》当作抗震短视频的背景音乐
24小时集结,多地文艺工作者隔空深情创作
歌词成型后,伏子光连夜找到了远在山西的青年作曲家沐凡等人,各位创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二话不说开始“接力”。
《在一起》视频截图
沐凡用一个下午完成作曲、配器,北京歌手龚泽艺9月7日凌晨完成了录音,后期编辑9月7日上午借助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国家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救援中心(中国安能)、武警四川总队传来的现场视频,剪辑出了MV,MV里选取了大量泸定地震一线的珍贵素材……北京、四川、山西、湖北等全国各地音乐人们,在24小时的时间里自发紧急集结,快速创作。
如今,身在广元剑阁的伏子光回忆起当天的创作场景,仍感动不已。“我当时一边看着新闻流泪一边创作,大家一呼百应。”伏子光说,这次泸定地震我们的官兵在悬崖峭壁上救助受困群众,在湍急的河流上遛铁索救人,在“独木桥”上架起生命线,还有四川的幼儿园教师,在地震来临那一刻,出于职业本能和长期专业训练,有条不紊撤离孩子,不落下不放弃任何孩子,这些平凡人一起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令他震撼不已。
如今,贾永在家中又在创作另一部歌曲《勇敢者》,准备用更多的文艺作品缅怀逝者,致敬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工作人员。
他们相信经过这次困难后,坚强的四川人能够重新振作起来。
“汶川地震以后,我目睹了家乡的蜕变,大家重新找回了生活节奏,每次回到家乡,都能看到城市的发展突飞猛进。”伏子光说道,他相信泸定的父老乡亲也一定会迎来这一天。
(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附:歌曲《在一起》歌词
作词:贾 永 伏子光
作曲:沐 凡
演唱:龚泽艺
题名:汤晓燕
一次山崩地裂
又有多少分离
无数勇敢逆行
汇成永不放弃
不放弃每一声呼唤
兄弟姐妹在一起
不放弃每一个生命
兄弟姐妹在一起
在一起 就有温暖
在一起 把爱传递
在一起 就是力量
在一起 见证生命奇迹
不离不弃 永不分离
永不分离
一次山崩地裂
又有多少分离
无数勇敢逆行
汇成永不放弃
不放弃每一声呼唤
兄弟姐妹在一起
不放弃每一个生命
兄弟姐妹在一起
在一起 就有温暖
在一起 把爱传递
在一起 就是力量
在一起 见证生命奇迹
不离不弃 永不分离
不离不弃 永不分离
在一起 就有温暖
在一起 把爱传递
在一起 就是力量
在一起 见证生命奇迹
不离不弃 永不分离
如需转载,请私信小编,或致电:028-86968693 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