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蒋**(实名认证)
IP属地:湖南
下载本文档
地震大班教案一、基本信息1.教学对象:大班幼儿2.教学时间:[X]分钟3.教学地点:教室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幼儿能够了解地震的成因、危害及一些常见的地震现象。掌握简单的地震避险方法和应急措施。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视频、图片,观察演示实验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组织小组讨论和模拟演练活动,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幼儿树立正确面对自然灾害的态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情感,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避险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地震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2.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在实际模拟演练中灵活运用所学的避险知识,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培养幼儿在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时保持冷静、有序逃生的习惯。四、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播放地震相关的视频、图片,展示地震模型等,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地震的现象和危害。2.讲解法:向幼儿讲解地震的成因、避险方法等知识,使幼儿对地震有更深入的理解。3.小组合作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和模拟演练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4.情境教学法:创设地震发生的情境,让幼儿在模拟情境中体验地震,增强应对地震的实际操作能力。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活动设计:播放一段关于地震的视频片段,视频中展示房屋倒塌、道路断裂、人们惊慌失措的场景。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幼儿:“小朋友们,刚刚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呀?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发生的吗?”时间分配:视频播放3分钟,提问及幼儿回答2分钟。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自然地导入本节课关于地震的主题。2.新课讲授(15分钟)讲解地震的成因(5分钟)活动设计:利用简单易懂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向幼儿讲解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岩石层发生断裂或错动而引起的地面震动。时间分配:讲解5分钟。设计意图:让幼儿初步了解地震形成的科学原理。介绍地震的危害(5分钟)活动设计:结合图片和视频中展示的内容,向幼儿介绍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道路损坏、火灾等危害,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人们受伤、失去家园的场景,感受地震的可怕。通过提问:“小朋友们,如果地震发生在我们身边,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危险呢?”让幼儿思考并回答。时间分配:讲解及提问互动5分钟。设计意图:让幼儿深刻认识到地震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演示地震避险方法(5分钟)活动设计:教师利用地震避险模型,向幼儿演示在不同场景下(如室内、室外)的正确避险方法。室内避险:讲解并演示如何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用坐垫、枕头等柔软物品保护好头部和颈部;如果没有坚固家具可躲,也可以躲在墙角处,身体紧贴墙根,头部尽量靠近墙面。室外避险:演示如何迅速跑到空旷的地方,远离高楼大厦、电线杆等危险物体;如果在街道上,要注意避开路灯、广告牌等可能掉落的物体。时间分配:演示5分钟。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幼儿掌握基本的地震避险方法。3.小组讨论(10分钟)活动设计: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提出问题:“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身边有小伙伴受伤了,我们应该怎么办?”让幼儿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时间分配:小组讨论8分钟,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2分钟。设计意图: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幼儿思考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关心他人、互帮互助。4.模拟演练(15分钟)活动设计:创设地震发生的情境,播放模拟地震的音效和震动效果。让幼儿按照所学的避险方法进行演练。室内演练:幼儿迅速躲到桌子下面或墙角处,用准备好的柔软物品保护头部。教师在旁观察,提醒幼儿注意姿势和保护部位。室外演练:幼儿迅速有序地跑到教室外的空旷场地,教师引导幼儿远离危险区域,并检查幼儿是否都安全到达。时间分配:室内演练5分钟,室外演练5分钟,演练后总结5分钟。设计意图:让幼儿在实际模拟中巩固所学的避险知识,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同时培养幼儿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有序逃生的习惯。5.课堂练习(10分钟)活动设计: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套关于地震避险知识的拼图,让幼儿通过拼图的方式,再次巩固地震避险的步骤和方法。时间分配:小组拼图8分钟,教师检查并给予指导2分钟。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加深幼儿对地震避险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6.总结(5分钟)活动设计: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地震的成因、危害、避险方法等。表扬幼儿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和认真参与。时间分配:总结5分钟。设计意图:帮助幼儿梳理所学知识,强化记忆,同时给予幼儿正面的反馈,增强幼儿的学习自信心。7.作业布置(课后完成)活动设计: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作一张关于地震避险知识的手抄报,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图画和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设计意图:通过亲子合作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幼儿所学知识,同时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六、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针对大班幼儿设计的关于地震知识的教学活动。地震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让幼儿了解地震相关知识,掌握基本的避险方法,对于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教材体系中,本节课内容位于幼儿科学教育板块,旨在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学习地震知识,幼儿不仅能够拓宽知识面,还能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这有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本节课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从各种渠道听说过地震,但对地震的具体成因、危害及避险方法并不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七、反思1.目标达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幼儿能够了解地震的成因、危害及常见的避险方法,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基本达成。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幼儿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参与小组讨论和模拟演练等活动,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幼儿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同时也培养了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情感,激发了对科学探索的兴趣,目标达成情况良好。2.问题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幼儿在模拟演练时,不能完全按照所学的避险方法进行操作,可能是对避险步骤的记忆不够清晰,或者在紧张的情境下容易忘记。小组讨论环节中,个别小组讨论不够积极,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问题设置不够具有吸引力,或者小组分工不够明确。3.方法效果直观演示法、讲解法、小组合作法和情境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了抽象的地震知识,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模拟演练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增强了应对地震的实际操作能力,但在演练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和监督,确保演练的效果。4.学生反馈幼儿对本节课的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地震模拟演练环节,让他们感到非常新奇和兴奋。部分幼儿表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地震来了该怎么办,以后会更加注意保护自己和帮助他人。也有幼儿提出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关于地震的视频和图片,了解更多关于地震的知识。5.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地震避险方法的强化训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