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
孩子的健康是您的关注,也是我们的牵挂。防灾减灾人人有责,安全教育人人掌握。为了便于您更好地指导孩子提高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提高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我保护的能力,希望您认真阅读,共同学习。
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的。
1.就近避险:地震发生时,就近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避险。
2.关闭明火:感受到地震摇晃时立即关闭室内的明火。
3.保持镇定:地震发生后,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避免被掉落的碎玻璃、砖瓦、广告牌等砸伤。
4.确保出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请将门打开,确保逃生出口。
5.避险护头:户外的场合,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避免被掉落物砸伤。
6.听从指示:在百货公司、剧场、体育馆等人员较多的地方,要依照工作人员的指示进行有序疏散,避免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7.停车避险: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8.注意山崩海啸: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应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9.轻装徒步: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10.不信谣言: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要依据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得到的正确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
二、地震发生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我国大多数专家认为,地震发生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险较好的办法。
1.正在教室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2.发生地震时,如果住在楼房中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不要乘坐或躲到电梯里,不要跳楼逃生。
3.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
4.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5.在户外遇到地震时,应该就地选择开阔地,趴下或蹲下避震。要避开玻璃幕墙、塔吊、烟囱等高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杆、广告牌等物。避开危险品工厂、仓库以及狭窄的街道、破旧房屋、围墙、砖瓦木料堆等场所。避开立交桥、过街天桥等各种桥梁及隧道。在野外遇到地震,应避开山边危险地带,如山崖、陡峭的山坡、山脚等地方。
三、如何识别地震谣言
地震谣言是指毫无事实根据并以非正规途径进行社会传播的地震传闻,地震谣言是伴随着地震灾害出现的特有现象。
地震谣言有如下特点:
一是超过目前预报的实际水平,三要素十分“精确”的所谓预报意见。如传闻中发生的时间、地点非常具体,甚至精确到“上午”、“晚上”。
二是跨国地震预报。如果传说地震是由外国人预报的,那肯定是谣传,因为既不符合我国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也不符合国际约定。
三是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的传言。特别是强震发生后常会出现“某个地方将要下陷”“要遭水淹”,这种耸人听闻的内容或信息也是不可信的。